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
二、培养标准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业务要求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
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
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
三、修学年限修学年限:三年学科门类:医药卫生类总学时: 2864 四、课程设置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
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
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学时计1学分。
(2)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8学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主要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语文(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00学时)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5.计算机应用基础(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48学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学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6.生物学(34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7.数学(34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8.艺术(音乐)(3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9.医用化学(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主要内容是农村医学专业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0.生物化学(5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1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主要内容是人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与调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农村医学专业必需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1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0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12.生理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13.病理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14.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主要内容是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
15.药理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模块} 16、诊断学基础(10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诊断学是一门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查方法的课程。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的入门和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其他检查等。
17.中医护理技术(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疾病、辨识证候的实用技能,熟悉常用的中医术语,学会常用中医治疗护理方法。
18、内科学(17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6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主要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原则。
19、外科学(17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64学时)外科学是研究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知识和技能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技术、休克、损伤、感染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颅脑、颈、腹等部分和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的常见病诊治原则和技能。
20、儿科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医学科学,属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包括儿科学基础和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儿科急症等内容。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儿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21、妇产科学(8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和非妊娠时解剖、生理变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一门学科,属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及妇科常见疾病。
22、预防医学(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常见疾病防制、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和方法。
23、传染病学:(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病理改变,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
24、五官科学:(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能使用眼、耳鼻咽喉科常用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及治疗。
25、医学心理学(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人、病人心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26、医学伦理学(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医学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27、常用护理技术(3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7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学会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并规范操作。
28、专业技术实训:(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0学时,实践教学90学时)主要内容是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所涉及的技能考核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
【选修课程模块】——————————————————————————————————————————————拓展模块1 拓展模块2 拓展模块 3 ——————————————————————————————————————————————1.数学1.国情概要1.医用生物学 2.计算机实用技术 2.中国文化史概要2.医学心理学3.生物学3.中国简史 3.医学伦理学 4.就业与创业指导 4.民俗与风情 4.常用护理技术5.人际沟通5.演讲与口才5.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南6.心理学基础6.人与自然 7.美育 7.中国地理 8.医学文献检索——————————————————————————————————————————————六、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毕业实习40周,安排在县(市)级医院或县以上的医院里进行。
以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传染病、五官等为主。
毕业考试科目: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妇产科。
(一)时间分配第二、三、四学期各安排1周教学见习。
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40周,选择综合医院单位实习。
(二)目标要求 1.明确社区职业性质,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从事本专业工作。
2.确立团队作业意识,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各部门(环节)的工作,在作业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4.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
5.树立安全生产、职业人身安全意识。
七、考核 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毕业实习)、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
2.必修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必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2次。
3.选修课的成绩评定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未通过选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
4.毕业实习应进行出科考核,考核通过为毕业实习合格。
5.外科基本技能、诊断学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进行技能考试,成绩单列。
6.毕业考试课程为外科学、内科学和儿科学、妇产科学理论考试。
7.所有课程考试通过,准予毕业。
八、附表1.教学时间安排表时间单位:周——————————————————————————————————————————————入学、就业复习教学毕业学期、学年教学寒暑假长假总计教育考试见习实习——————————————————————————————————————————————第一学期 1 18 1 5 1 30/28 第二学期 18 1 1 5 1 28 第三学期18 1 1 5 1 30/28第四学期 18 1 1 5 1 26 第三学年2 2 40 2 46 ——————————————————————————————————————————————总计3 72 6 3 40 20 6 156 ——————————————————————————————————————————————2、教学计划进程表表2、教学进度表(农村医学)按学期分学时数按学年及学期分配配Ⅰ学年Ⅱ学年Ⅲ学年 2学3学4学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1学期 5、6学期考考总讲实期期期试查计授践 17周 17周 17周17周 40周每周学时及进度公共课 2 2 1 34 30 4 07216002 职业生涯规划 2 2 2 3430 4 07216005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语文12 1 3428 6 07210070 2 英语1 2 1 34 24 10 07210040 2 生物学 2 1 34 26 8 07210311 4 4 2 68 20 48 07210031 计算机应用基础1 2 数学 2 1 34 28 6 07210090 07210020 07210021 2 2 2 2 6 1~4 136 36 100 体育与健康 07210022 07210023 毕 342 07217001 2 1 10 24 艺术(音乐)业 34 2 07216003 2 2 304 政治经济与社会实 34 2 07216004 2 3 30 4 哲学与人生习34 2 07210215 2 286 医用化学 20 4 4 4 30 合计544 320 224 专业基础课 3 1 51 41 104/2 01220009生物化学人体解剖与组织 6 1 72 30 6 102 01220007 胚胎学医学微生物与免4 4 2 68 52 16 01220002 疫学 22 4 68 52 16 01220003 生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生2 4 2 68 48 20 01220004 理学) 22 4 68 38 30 01220005 药理学16 10/8 425 301 124 合计专业课 4 4 6848 20 4 01230021 中医护理技术 6 2 5250 6 102 01220013 诊断学基础 6 372 30 6 01230010 102 内科学1 4 468 38 30 4 01230011 内科学2 6 3 72 30 6 01230012 102 外科学14 4 68 38 30 4 01230013 外科学25 3 85 55 30 6/4 01230014 妇产科学 44 68 38 30 4 01230015 儿科学 2 4 34 24 10 2 01230016 五官科学 2 3 34 2410 2 01230017 传染病学 2 4 34 17 17 2 01230018 常用护理技术 4 4 68 48 20 4 01230019 预防医学 2 3 34 28 6 2 01120001 医学心理学 2 2 34 30 4 2 01120011 医学伦理学 2 4 34 30 4 2 01230031 卫生法规 55 8 26/24 22 合计935 614 321 总和计 110 619 1904 1235 毕业实习 960 960 28 30/2826 30/28 2864 1589 1225 总学时及周学时毕业考试科目: 9 8 9 每学期开课门数 11 1、内科学 2、外科学 3 3 2 考试门数 3 3、妇产科学、儿科学 6 5 7 考查门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