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法用公式表示为:
观察到的S都是P 未发现有S不是P 并且S与P之间有内在联系
所以,所有S都是P
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 关系: 联系:二者同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 二者的前提均只考察了某类的部分 对象;二者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均 超出了其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区别:二者的推理根据不同;二者对 前提数量的要求不同;二者结论的 可靠程度不同。
第八章
归纳推理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以某类思维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 或不具有某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 全部对象也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为 结论的推理。
蚊子的一只眼睛是由50只小眼构成的;
苍蝇的一只眼睛是由4000只小眼构成的;
凤蝶的一只眼睛是由8000只小眼构成的; 蜻蜓的一只眼睛是由一万多只小眼构成的; …… 所以,昆虫的眼睛是由许多只小眼构成的。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 在认识过程中互相结合; 互相依赖,互为补充。 两者的区别: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前提与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思维的进程不同。
三、归纳推理的种类
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概率归纳推理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契合差异并用法用公式表示为:
A B A D A F …… —B —P —F …… C ——a E ——a G ——a
正
负
O —— — Q —— — P —— —
所以,A —— a
并用法的特点:既求同,又求异。
2、正确运用并用法
(1)正事例组与负事例组的场合愈 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2)对于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 选择与正事例场合较为相似的方面 进行比较。
二、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
1、必须无遗漏地考察一类事 物中的每一个对象。 2、推理的每一个前提都必须 是真实的。
•
•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沙皇是纸老虎; 希特勒是纸老虎; 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蒋介石和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 ……
所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简单枚举法
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一、契合法(求同法)
1、什么是契合法
被研究现象在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个场 合的诸多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情况是这 些场合共同具有的,则这一个唯一的共同 情况就是研究现象的原因。
•
例如:在雨后初晴的天空中、在瀑 布水雾中、在船桨荡起的水花中、在 早晨的露珠中都可以见到虹的现象, 这些事物虽然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场 合,但有一个现象是共同的,这就是 阳光射过水珠。所以,人们就获得这 样的认识:阳光射过水珠是产生虹的 原因。
•
2、正确运用共变法
•
(1)只有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 的条件下,先行现象和被研究现 象之间的共变才有因果联系。
(2)有共变关系的并非都是因 果联系。 (3)两个现象间的共变有一定 的限度。
•
•
五、剩余法
1、什么是剩余法 已知某复合现象是由另一复合原 因引起的,把其中确认为有因果联系 的部分减去,则所余部分也有因果联 系。
剩余法用公式表示为:
A B C —— a b c C —— c B —— b 所以,A —— a
剩余法的特点:余中求因。也就是从原 因的剩余部分与结果的剩余部分中求出 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
2、正确运用剩余法
(1)对引起被研究现象的复合原因 的考察要尽可能全面。 (2)用剩余法找到原因后,还要区 别它是部分原因还是整体原因,不 能把部分原因当整体原因。
•
2、解放战争中,我某兵团两次进攻驻守之敌。 一次,速战速决,全歼守敌;一次却久攻不 克,被迫撤围。在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时看到, 两次作战,敌人的兵力、装备、防御态势等 大致相同;我投入的兵力、使用的攻城器材 和战斗势气也基本一样。但在兵力部署上, 第一次是集中兵力于主要突破地段;第二次 却平分兵力、四面进攻。于是得出结论:进 攻中使用兵力于主要进攻方向是取得战役胜 利的原因。
类比推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 —— a b c d B —— a b c 所以,B也具有d
二、类比推理的作用
•
•
1、类比推理是科学发明和发现的重 要方法。
2、类比推理也是说明和论证的重要方 法。 3、类比推理对启迪人们的创造性思 维具有重要作用。
•
三、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1、前提中确认的相同的属性愈多, 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愈大。 2、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 的,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愈大。 3、运用类比推理要避免犯机械类比 的错误。
1、什么叫简单枚举法
根据某类思维对象的部分分子(或小 类)对象都有(或没有)某种属性,并且 没有遇到矛盾情况,从而推出该类的全部 对象有(或没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例:人们在生活实际中观察到,水加热到100 ℃ 就沸腾,从没有发现相反的事例,于是人们就得 出这样的结论:水只要加热到100℃就沸腾。
•
契合法用公式表示为:
A B C——a A D E——a A F G——a …… 所以,A——a
契合法的特点:异中求同。
2、正确运用契合法
•
(1)要注意排除那些与被研究现 象并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
(2)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被研究现 象出现的场合。
•
二、差异法(求异法)
1、什么是差异法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与不出现的两 个场合中,其它先行情况都相同, 只有一个先行情况不同,则这个唯 一不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 的原因。
• • •
A B B
C C
D —— a D —— -
所以,A ——a
运用差异法时应注意:
(1)差异法仅仅运用于两个不同 的场合。 (2)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 相反的,而其他情况必须是完全 相同的。
•
差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2、正确运用差异法
(1)要搞清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 情况。 (2)要注意对部分原因和整个原 因加以区别,不能把部分原因当作 唯一的原因。
例:从前,一艘船载着几个中国人 和几个外国人去欧洲。途中除中国 人外,其他人都得坏血病。同船的 人一样风餐露宿,为什么中国人没 得病?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一样 不同,就是这几个中国人都喝茶, 而茶叶中有丰富的维生素丙,它有 抗坏血病的功效。这才是中国人没 有得坏血病的真正原因。
差异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课堂练习
一、请指出下列推理中哪些是演绎推理?哪 些是归纳推理?若是归纳推理,指出是何种 归纳推理?
1、如果两事物在某些属性上是相似的, 那么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是相似的;这 两个事物在有些属性上相似,所以,这两个 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似。
•
2、某电视机厂新组装了一批进口 元件的彩色电视机,检验科对其中 的100台进行了测试检查,发现其中 90台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10台 不合格,由此,他们推论,这批新 组装的彩电,合格率为90℅。
完全归纳推理的公式为: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是S类中全部个体对象 所以,所有S是(或不是)P
把握完全归纳推理应注意:
(1)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性推理,不是 或然性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不同于联言推理的组 合式。
科学归纳法的特点:
(1)科学归纳法是建立在科学分 析的基础之上的。 (2)科学归纳法是以事物间的内 在联系或因果联系为根据的。
定义:
根据某类思维对象的部分分子(或 子类)对象都有具有某种属性,并 且这一部分分子(或小类)对象与 某种属性之间又具有因果联系,从 而推出该类的全部类对象也具有某 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共变法用公式表示为:
A1 B C —— a1 A2 B C —— a2 A3 B C —— a3 …… A —— a
•
共变法的特点:是从被研究现象与 相关的先行现象之间的数量或程度 的变化来判明因果联系的,是“变 中求同”。
共变法的作用:在动态中考察事物, 不仅揭示事物的因果联系,而且还 能找出因果的数量关系。
•
3、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的地方, 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 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由此 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 果联系。
第十章 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例:甲学员热爱部队政治思想工作, 在校期间刻苦钻研政工知识,思想素 质好,回部队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 干部。乙学员同样热爱部队政治工作, 并且刻苦学习政工知识,思想素质好。 于是推知,乙学员也会成为一名优秀 的政工干部。
简单枚举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观察到的S都是P 未发现有S不是P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简单枚举法的特点:
•
(1)简单枚举法是建立在感觉经验 基础上的。
(2)简单枚举法必须是以被观察的 现象重复出现而没有相反的事例为 根据的。
•
2、正确运用简单枚举法
(1)一类对象被考察的数量愈多, 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2)一类对象被考察的范围愈广, 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愈大。
三、科学归纳法
1、什么叫科学归纳法
例:60年代,英国有一个农场的鸡吃了发 霉的花生,全部得癌症死了。后来人们发 现,用发霉的花生喂养白鼠、鸽子、羊、 猫等动物,也都先后得癌症死去。科学家 就对发霉的花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其中 有一种黄曲霉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找 到这个原因后,科学家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吃了发霉的食物,动物就会患癌症死亡。
三、契合差异并用法
1、什么是契合差异并用法
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 场合(正组场合)中,只有一个先 行情况是共同的;在被研究现象不 出现的一组场合(负组场合)中, 都没有这个先行情况,那么,这个 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