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介绍我院对传统银盐染色法的改良方法及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7例患者采用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验,同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对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不仅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均令人满意,而且较传统银盐染色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幽门螺旋杆菌;检验;银盐染色法;改良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细菌,其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而且也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促成因子之一,故国际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建议临床应加强对Hp的检验工作[1]。
但就其检验方法来看,银盐染色法(Warthin-Sharry,W-S)可谓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效果也最为满意的检验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以至于在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具体开展流程时常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且多数均又存在不尽相同的不完善之处[2]。
近些年内,我院在传统W-S法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良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因表现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症状并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1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255例,女162例;年龄18~71岁,平均(40.8±15.6)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近1个月内有使用过任何抑酸药物及抗Hp药物者以及近1 w内有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前保持12 h以上的空腹,准备妥当后即在电子胃镜辅助下于距幽门3 cm处取胃黏膜3块待检。
其中2块分别常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进行檢验[3]。
另1块则采用我院改良W-S法进行检验,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标本采用0.14 mol/L 的甲醛水溶液进行固定处理,石蜡包埋切片(以4 um厚度为宜),接着采用二甲苯脱石蜡,之后再进行脱苯处理,采用各级乙醇过度到蒸馏水的程序进行刷洗,最后再将样本在避光条件下置于维持温度在60℃浓度为0.06 mol/L的AgNO3水溶液中进行1 h的侵染处理,完成染色后再次进行双蒸馏水刷洗,接着将样本置于显影液中进行显影,若在2~4 min内观察到有出现组织变为棕褐色时即可结束显影,同时倾倒出显影液,并用自来水对切片适当涮洗,最后再将切片脱水处理至透明,采用光学树脂封固后即可供医生阅片诊断。
1.3阳性标准RUT法中若标本在试剂中放置30 min内变为红色即认为是阳
性;14C-UBT法中最后的14C放射强度测定结果若>1.67 Bq则认定为阳性;改良W-S法中,若阅片时观察到组织与细胞核分别呈金黄色与棕黑色,并在胃黏膜上皮观察到呈短棒状或S状黑色影像则判定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改良(W-S)法、RUT法以及14C-UBT法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8%、66.7%与67.4%,比较以改良(W-S)法显著更高,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三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改良(W-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了100.0%与96.4%,均显著高于RUT法以与14C-UBT法(P<0.05);同时RUT法与14C-UBT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般人群的Hp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4],在该种情况下,人们对Hp研究的关注愈发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相关Hp感染的诊断学方法也成为了Hp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多中检验方法的诞生,但基本上都尚存有某些不足之处。
就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检验方法来看,RUT法虽然具备廉价、操作简便与反应快速的有点,但同时其检测结果也很容易受到标本细菌密度与试剂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其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难以获得很好控制,普遍认为不应将其单独作为判定Hp感染的依据。
而14C-UBT法虽然为目前比较普遍认可的非侵入性检验方法,但由于口咽部的尿素酶阳性细菌也很容易对尿素酶活性造成影响,故采用本法进行Hp检验时并不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而且在受到某些消化道杂菌或服药与呼气间隔时间等多种情况的影响,其检验结果也很容易出现假阴性。
在次基础上,在当前多种检测侵入性Hp的方法当中,微生物培养法因其敏感性非常高而且特异度甚至可达到100%,故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建议将此类方法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而W-S法即为此类方法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但传统的W-S法因为操作步骤繁杂等原因常导致操作人员难以较好掌握,以至于可能致使最后检验结果出现着色不牢显影不清等不足[5]。
而经我院对W-S 法进行改良后笔者认为已在以下3方面获得了显著进步:①将传统的醋酸盐缓冲液用双蒸馏水替代,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试剂配制;②显影摆脱了传统方法必须将温度控制在40℃~50℃范围的约束,本法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显影故其过程也更为简单;③将染色时间延长至2~4 min,大大提升了染色质量,诊断更为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所开展的改良W-S法较RUT法与14C-UBT法在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3方面效果均显著更具优势,同时也较传统W-S
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明哲.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99-1101.
[2]刘莉,刘都礼,李佽,等.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三种染色方法比较[J].华西医学,2010,25(1):80-81.
[3]姚晓燕,毛建英,嵇学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23-1124.
[4]江南,刘泳冬.改良Giemsa法和硼酸美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31-1132.
[5]黄培宁.幽门螺杆菌Warthin-Starry银盐染色方法的改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