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伤风防治原则

破伤风防治原则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 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
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 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 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 的目的。
(4)吸附精致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将类毒素吸附 于Al(OH)3以增强类毒素的免疫效果和减轻接种副反 应.
(5)精致类毒素的吸附:在无菌条件下,按7Lf/ml精 致类毒素加入吸附剂中,补加1/100,硫柳汞防腐剂,使 其最终含量为1/10 000.同时补加1/15mol/L,pH6.6磷酸 盐缓冲,使其含量达到1/300mol/L,搅拌均匀后分装.
(2)浓缩和精制 :一采用超滤浓缩与硫酸铵沉淀相 结合的方法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即超滤、硫酸铵 沉淀、超滤三步法,可有效地提高破伤风类毒素 的制品质量。
(3)除菌过滤:将精制类毒素稀释、调整到适当 浓度(即含万分之一硫柳汞、0.85%NaCl),用5%NaOH 调pH至6.8~7.2。使用0.22um的微孔虑膜,除菌过滤 分装。
活化菌种
扩陪 33~35℃.
发酵种子
发酵 33~35℃.
发酵液
除菌过滤
滤液
破伤风工艺类毒素制造
造破 工伤 艺风1.
类 毒 素 制
1.菌种传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传代
2. 扩培 2.培养产毒及收获毒素
1. 发酵 2. 除菌过滤
1. 甲醛脱毒
3.脱毒和精制
2. 超滤浓缩 3. 硫酸铵沉淀法、超滤精制
1. 微孔膜除菌过滤
破伤风的治疗
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
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 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u,
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以 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位必要时鞘内注射,人 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
4.除菌及吸附
2. Al(OH)3吸附
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流程
发酵滤液
脱毒
0.36%甲醛,pH 中性,37℃,30d
原制类毒素
超滤浓缩
浓缩液
0.16g/ml 硫酸铵沉淀
滤液
0.10g/ml 硫酸铵
沉淀
用注射用水溶解
过滤
滤液
超滤
去除硫酸铵
滤液
除菌过滤
pH6.8~7.2,0.22um 的微孔滤膜
破伤风类毒素的概念
破伤风类毒素: 是一种用于破伤风 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是由产毒力高的破 伤风梭菌培养液经 福尔马林脱毒后精 制或毒素精制后个 脱毒而成的。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工艺
(1)菌种:国内使用的生产菌种为罗马尼亚L58 株,菌号为64008
(2)发酵工艺流程:
菌种
传代 33~34℃.48h
精制类毒素溶液
Al(OH)3吸附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包 装 精制类毒素制剂
发酵工艺要点
1.种子: 应选用产毒效价高,免疫力强的破伤风菌株。
2.产毒培养基:国内多采用以蛋白质水解为基础,再 添加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在维持一定的产毒水平下, 适当加深水解,同时加入少量的甘油及炭末,以增加 厌氧环境、稳定毒素和吸附培养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 从而提高产毒水平获取高价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培养设备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 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 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 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 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 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 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 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3.培养、产毒和收获毒素:一般采用培养罐深层培养, 培养基中加炭末、甘油等以利破伤风菌生长和产毒, 在培养过程利用平压通气的方法排出破伤风菌生长过 程中产生的H2S和CO2气体。培养温度必须严格控制 在34℃,高于35 ℃或低于32 ℃产毒水平都会大幅度 降低。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要点
(1)脱毒:收获的毒素经脱毒后即为类毒素,脱毒 一般用0.3%~0.4%的甲醛溶液。此外pH、温度及脱 毒时间等均影响脱毒效果。现采用加入0.36%的甲 醛、pH中性、37℃脱毒。
破伤风防治原则
破伤风防治原则 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
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 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 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 特异性治疗。
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射 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止感 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 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经注射过 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 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 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 比妥 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 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 加强 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破伤风类毒素的发展历史
1884: Nicolarier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破伤风与泥土中的细菌 有关。
1889: Kitasato用减弱的毒素免疫家兔制备出破伤风抗毒素, 证明了给动物注射培养物的滤液而产生破伤风的症状,是 因为有一种毒素的存在
1889: Von behring和Kitasato用抗毒素治疗人的破伤风,证 明对有明显破伤风症状的患者,基本上是无效的
1923: Ramon报告用甲醛和热处理的方法, 制备出了有抗原性的类毒素 1926: Ramon和Zcokker用破伤风类毒素成 功地给人进行了免疫,从而开创了类毒素预防 免疫的新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