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方法。
赏析诗歌可以从诗歌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入手。
无论从哪个角度赏析,都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同时也不能忽视写作背景。
2.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
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诗歌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
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
据此,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⑴土地;光明;太阳;火把;⑵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诗歌形象。
(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曲中“淡”字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淡淡秋意。
B. “看沙鸥舞再三”句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孤寂。
C.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
D. “爱杀江南”作结尾,既突显主题,又直抒胸臆。
【答案】(1)张养浩;咏江南(2)B【解析】【分析】(1)《水仙子·咏江南》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散曲。
(2)B错误,“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故答案为:⑴张养浩;咏江南;⑵B【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识记、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辨析的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词曲,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喜?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萎,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这两首词曲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②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这两首词曲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怀古之情。
【答案】(1)①“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2)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解析】【分析】(1)①悠悠:本义是连绵不尽的样子。
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据此可知“悠悠”的两层含义分别是:“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⑵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②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1)思乡(2)A【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