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体
超导磁悬浮列车
日本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 社在山梨磁悬浮试验线 (总长42.8公里)进行了高 速运行试验,创造了载人 运行时速603公里的新纪 录。这个速度打破了2003 年创造的载人时速581公 里的记录,成为目前的世 界上最快的火车。
核磁共振-CT
利用高温超导体制成的线 圈可以通过极大地电流而 产生极强的磁场,可以比 一般磁铁高两个数量级, 检测的灵敏度取决于所加 磁场的大小,磁场越大, 共振讯号越强得到的图越 清晰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的 可能性。
超导输电 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 超导电缆: 1、无损耗地输电, 2、输电效率高 3、节约材料,避免铺设高 架电缆,降低输电成本. 4、能传输几十万兆瓦的功 率.它还能在较低的电压下, 传输强大的电流.
超导输电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电 工研究所与河南中孚公司 合作,在中孚铝冶炼厂建 成360米长、电流达10kA的 高温直流超导电缆。2013 年投入示范运行。试验运 行表明,与同等容量的常 规输电电缆相比,该高温 超导电缆可节省输电损耗 约65%以上。
超导体的应用
核聚变反应堆“磁封闭体”
超导体超级计算机
超导陀螺仪
总结与展望
10110110001010111000101110100111000110100
1、超导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和诱人,但是真正可 以大规模使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出现。超导材料临界 转变温度Tc相对室温来说还是非常低,高温超导材料 制备工艺还不是很好。 2、但超导的发展前途是一片光明的,一旦超导体的 临界转变温度Tc可以提升到室温,那么超导技术必定 会导致一场新技术革命,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 产方式。
10110110001010111000101110100111000110100
谢谢观看!
目录
超导现象的发现与发展历史
超导体特性 超导体应用
超导体的发现与发展历史
与超导体相关的诺贝尔奖
1、1913年,水银中发现超导现象以及低温的获得(荷兰 卡末林·昂内斯)
2、1972年,提出基于超导的微观理论,BCS理论(美国 巴丁、库珀、施里弗) 3、1973年,通过实验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日本 江崎玲於 奈);发现超导电流通过隧道阻挡层的约瑟夫森效应(英国 约瑟夫森);提出与相变有关 的临界现象理论(美国 威尔逊) 4、1987年,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所作的重大突破(德国 柏诺兹 瑞士 缪勒) 5、2003年,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 阿列克 谢·阿布里科索夫 俄罗斯 维塔利·金茨堡 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 安东尼·莱格特)
超导体特性-迈斯纳效应
1933年迈斯纳在实验上发现,如果把处于 外加磁场中的正常体冷却到超导体时,磁 场分布发生了变化,已穿透到样品内部的 磁通将完全被排斥出来,其内部的磁感应 强度恒等于零。 产生迈斯纳效应的原因是:当超导体处于 超导态时,在磁场作用下,表面产生一个 无损耗感应电流。这个电流产生的磁场恰 恰与外加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 在深入超导区域总合成磁场为零。
超导体特性-迈斯纳效应
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 体积很小磁性很强的永久磁铁, 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出现超导 性。这时可以看到,小磁铁竟然 离开锡盘表面,飘然升起,与锡 盘保持一定距离后,便悬空不动 了。这是由于超导体的完全抗磁 性,使小磁铁的磁力线无法穿透 超导体,磁场发生畸变,便产生 了一个向上的浮力。
10110110001010111000101110100111000110100
超导体原理及其应用
10110110001010111000101110100111000110100
讲解:曾凡俐 材料收集和PPT制作:王曦群 李梦娟
For more PPT templates,visit :
超导体的应用
超导输电 超导磁悬浮列车
核磁共振-CT
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强电,用 超导体制成大尺度的超 导器件.如超导磁铁、电机、 电缆等,用于发电、输电、贮 能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另一类是用于弱电,用超导体 制成小尺度的器件,如超导量 子干涉器件(简称SQVID)和制 成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用于精 密仪器仪表、计算机等方面.
超导体的发现与发展历史
1987年超导研究继续推向高潮,2月中旬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吴 茂昆获得转变温度为98K的超导体。几天后我国科学家赵忠贤研 究组宣布获得临界转变温度为100K的超导体。
超导体特性
零电阻现象
主 要 特 性
迈斯纳效应
超导体特性-零电阻现象 零电阻效应:指的是在 常温时是导体或半导体, 甚至是绝缘体,可是当 温度上升或者下降到某 一特定值Tc时,它的直 流电阻突然下降为零的 这一现象。
超导磁悬浮列车 与普通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 具有以下优点: 1、速度快. 2、乘坐平稳舒适,噪声低. 3、占地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吸引产生 悬浮,属吸力悬浮系统,并主要应用于德国常导磁悬浮列车系列.(左图) 二、电力悬浮系统:将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感应电流,进而 产生电磁斥力以支撑和导向列车.属斥力悬浮系统,并主要应用于日本超导磁 悬浮列车系列.(右图)
超导体的发现与发展历史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首 次液化了氦气,最低温度可以达到4.2K左 右,这也为超导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1911年,卡莫林.昂内斯在提纯水银作为 实验材料时候,发现水银在温度4.2K左右 出现超导电性,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 象。
超导体的发现与发展历史
在1973年至1986年13年间,不少理论 和实验上的科研工作者甚至一致认为 常规超导体的超导转化温度不可能超 过Tc=30K这个关口。 在1986年,德国科学家伯诺滋和穆勒 发现La-Ba-Cu-O化合物的超导转变温 度可以达到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