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发展

1.转变观念的确旧教材在编排方面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黄老师在去年改任教新教材后,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从黄老师的反思中明显地突出当前老师应重视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黄老师不但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而且把理论带进课堂,从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新歌,把本来枯燥的动词短语与表示星期的单词用歌曲融英语学习和音乐于一体,既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又能让学生在唱歌中巩固语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在说说、唱唱、做做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同时,黄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她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再进行尝试,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不乱,收放自如,这是我们广大老师应该学习的典范。

2.以评促教与学黄老师在课堂里渗透发展性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评价方式,黄老师注意为学生搭建评价平台,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评价中,这样的目的,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评价中发扬公平性,黄老师让属于表演小组的大组组员评价自己的组,这似乎犯了评价大忌,传统的认为:该组的组员应回避评价自己组员,但黄老师没有这样做,她始终用微笑引领学生从公平、公正去评价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树立很好的坐标。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在亲切的师生问候后,黄老师与全班学生配合动作齐唱“this is the wax”,老师一下子就进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同乐。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黄老师的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黄老师的鼓励下,产生了学习的愉悦体验。

例如:pete,弄错了thursday的发音,黄老师并没有责骂peter,而是亲切问peter有没有漏发一个音,当peter点头时,黄老师让peter再读一次,自己纠正错误,使peter从错误中自己站起来,黄老师与全班同学的掌声,保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另外,黄老师善于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她选取了精美的贴纸来鼓励评价者,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性格分别颁发不同的贴纸,gary是一个比较害羞的同学,他为人比较公正但胆小怕事,于是黄老师挑选了贴有“米奇老鼠”的贴纸送给gary,希望gary像“米奇老鼠”一样聪明活泼。

爱在细微处,你想你的学生爱学习,你就得关爱你的学生,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眼神和老师的爱心共同奏响了多么美妙、动听、和谐的乐曲,真是让人感受到,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而教学民主则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

4.小组合作,为学生多创设开口说的机会黄老师任教的班有63位学生,属大班教学。

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愿意开日说英语,归咎到班的人数多,一节课没有可能提问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恶性循环,尖于生说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学困生没从启齿。

黄老师改善这一现状,实施班内分小组教学,小组的构建有尖子生,也有学困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让学生在学习上结伴,互相帮助,使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朗说英语。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教师鼓励性、表扬性的评价语言,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及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也可以减少孩子的消极感受,增加成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从学业到人格发展,从学习能力到适应社会能力,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这也正如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喜悦感,会设法以同样的良好行为再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成为良好行为产生的动力!“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创新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大的教育资源。

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探索知识的场所;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为什么,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情趣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评价的重心也逐渐转向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课改教材第二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美丽的彩虹》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听读、自主学习课文之后,教师提出“在冬冬的眼里,彩虹像一条美丽的项链。

那么,在你的眼里,彩虹像什么?比一比,谁观察的认真?得到鼓励后,学生们一个个凝目沉思,不一会儿,教师里就出现了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小手.“在我的眼里,彩虹像一把镰刀”、在我的眼里,“彩虹像弯弯的月亮。

”、“像裂开的嘴”、“像眉毛”、“像香蕉”…….。

有了这个问题做基础,教师有进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时,小组讨论非常热烈,汇报交流时一些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了,“彩虹有几种颜色”、“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为什么有时雨过天晴没有彩虹”?这些问题是多么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满怀激动把小红花、小红旗及时奖励给每一个小组。

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则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你喜欢得到什么奖励,是红花?是苹果?还是笑脸?教师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样的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的信息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发现和表扬了学生具有独特价值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同时,也只有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及获得的进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时机全程化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宽评价的纬度,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这就必须实行学生、伙伴、教师、家长四位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教育评价成为教师、学生、伙伴、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学生的不同认知得到最有效的张扬,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而连接学生家长的纽带是“学生成长档案袋”。

在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脚印: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听写、第一篇日记、最满意的一次作业、说给老师的悄悄话、同桌对你的评价、教师眼里的你、爸爸、妈妈对你的评价……,也有学生自我评价时给自己贴的小红花、画得红苹果、闪烁的小星星等等。

档案袋,学生爱看、家长关心、周周与学生见面、与家长见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关心的是自己又得到了几个笑脸,表明自己进步了,又得到了几面小红旗、小红花,还得加油。

在来自家长的信息中,有一位买俊威学生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他的成长档案里这样写道:“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他是一个没娘的孩子,是老师给了他母亲般的关心和帮助,让他快乐,让他成长,衷心地谢谢您——老师”。

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关注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长之间的“绿色桥梁”,也让社会、家长在观念上逐步认识到,全面评价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符合学生的长远利益。

罗杰斯说:“只有当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为达到目的负起责任时,他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评价事物的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对人、物、事进行比较、鉴赏和评价的思维方法,或让学生评价自己学习某知识后的感受和体验。

“你认为自己读得怎样”“你对自己读(写、说)满意吗?”或每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这一单元在读、说、想、问、写等各个方面做得如何,通过画红旗、小红花、笑脸或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

生生互评时,主要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可以是对课文朗读的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有无丢加字;可以是对写字进行评价:是否规范、整齐、干净;亦可以是对卫生、纪律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他人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自我反思,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正确对待自我,确立自我,从而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终结性评价中,学生们已经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如:“我认为李小帅书读得棒!”“我认为李国庆书写要加油”“我认为张海洋是‘识字大王’他认的字最多!”“我一共得了‘31个笑脸’,12面小红旗”“我得了12个‘笑脸’,我还要加油!”……点点滴滴,犹如一面镜子,让学生为自己的进步骄傲。

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必将会使他们越来越关注同伴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更健康、更完善。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

形成性评价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发展、技能形成等方面关注的力度,引导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受成功、拥有自信,从而实现个体价值的健康全面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这种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以往的阅读教学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忽视多样性。

所以,面对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因此,要成功实现语文个性化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阅读氛围是前提条件。

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相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只要他们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对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的作品,他们是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

二、把握个性化阅读的特点课改提倡新的学习方式,“自主”二字充分体现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显著特点。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对象。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经常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两段阅读材料加以细细体味,这样学生会学得很轻松。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当学生选择学习“春花图”这一部分时,我问:“你准备怎样领略‘春花图’的美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办法,如抓重点词句欣赏、读文看图欣赏、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爱好音乐的学生则提出边欣赏笛子曲或钢琴曲边赏析语言文字……我于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欣赏“春花图”美之所在。

这样,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就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