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压力理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

第五章压力理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经历五个可重叠的阶 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关键期。每个阶段 的原欲出现在不同的部位,若需求得不到 满足,则会出现停滞。
a.口欲期: 时间:0~1岁; 部位:口部; 特点:婴儿专注于与口有关的活动,通过吸
吮、吞咽、咀嚼等与口有关的活动来
获得快乐和安全。
护理应用:喂养可为婴儿带来快乐、舒适和
e.生殖期
时间:12岁以后;
部位:生殖器;
特点:注意力逐步转向年龄相近的异性伴侣,逐渐
培养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性心理发展成熟。
护理应用: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和自己做决定,正
确引导青少年与异性交往
3、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瑞克森(Erik Erison,1902-1994年)是美国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分析学家,他在弗洛伊德的性
举例:压力源的分析
患者陈某,男,38岁,右下腹痛半天来院急诊,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立即住院手术治疗。 陈某是一公司总经理,工作很忙,故担心很多, 希望尽快康复出院工作。
问题: 你能找出患者陈某有哪些主要的压力源吗?
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u紧急的工作性质 u沉重的工作负荷 u不固定的工作时间
u复杂的人际关系 u高风险的工作性质 u不良的工作环境
第一线防卫 (生理和心理) 生理:皮肤、遗传、体质、免疫、营养 心理:经验、智力、教育程度、生活方式、 支持系统、潜意识下的防卫机制 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 1.正确处理问题 2.正确处理感觉 3.利用可得到支持 4.减少压力的生理诱因 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 寻求医护展学说基础上提出了解释整个生命历程的心
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分期 (1)婴儿期 (2)幼儿期 (3)学龄前期 (4)学龄期 (5)青春期 (6)青年期 (7)中年期 (8)老年期 年龄 0~18个月 18个月至3岁 3~5岁 6~12岁 12~18岁 18~35岁 35~65岁 65岁以上 主要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愧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善对失望
一定强度 stimulate
特 异 性 反 应
组织坏死
化脓 酸中毒
Stress
焦 虑 恐 惧
血 液 重 分 布 心 率 增 加
二、压力源是什么?
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 反应的内外环境刺激。
l l l l 躯体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小明大学毕业初次到美国留学 , 由于语言、风俗习惯、 信仰、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而对小明产生的心理剌 激属于以下哪种压力源 : A. 躯体性 B. 心理性 c. 社会性 D. 文化性 E. 技术性
舍休息。但是,面前还堆着一大摞
书需要看,你不能走。 于是,你感到心烦、不满、压
力重重……
4.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监考老师监的太严、 作弊不成的负性 攻击行为转移
情绪困绕着你
冲击你对于自尊 的需要和自我评 价 ,引起挫折感
当愤怒的情绪占 主导时,就会引 挫折是强烈愿望 发对障碍物的攻击 受到阻碍后产生 的内心体验
又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
实际上:是潜意识东西被带到意识中的过程。
• 意识结构示意图 •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 人格描述 支配原则 本我 自我 超我 最原始 理智而 符合现实 最具理性 快乐原则 现实原则 完美原则 影响因素 性本能 社会所允许的行动 社会规范、伦理道 德及习俗 目的 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 小的痛苦 使行为适应社会和环 境 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和要求,做到尽善尽美
特点:对性别感兴趣,察觉性别差异,出现恋父或
恋母情结。 护理应用:孩子对异性父母的认识有助于日后建立 起正确的道德观与良好的两性关系,因 此应鼓励他对性别的认同
d.潜伏期 时间:6~12岁; 部位:潜意识中; 特点:愉快感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喜欢与同性
别的伙伴一起游戏。
护理应用:鼓励孩子追求知识,认真学习与锻炼身体
1.压力给生活带来乐趣
如果人为减少外界 刺激,会发生什么 结果呢?
为维持正常的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最低 水平的刺激输入。
2.环境压力促进人类发展 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适应环境压力的过程
进化论的观点: 有限的资源导致竞争, 而竞争就必然有压力, 发展最快的地区, 压力也最大
2.环境压力与人类发展
个体的一生发展,在每个 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 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
婴幼儿
成人
结论: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 青春期 学生
六、压力适应
即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适 应 的 层 次
※生理适应 ※心理适应 ※社会文化适应 ※技术适应
春兰空调,让生活永远充满春天。属于( )
七、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n 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压力可成为众多疾病 的原因或诱因,疾病又可成为机体新的压力源
汉斯·塞利(Hans Selye) 是加拿大生理心理学家, 被称为压力理论之父。人 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引 起心身疾病。适当的压力 有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
汉斯·塞利
1.关于压力的生理反应:
全身适应症候群(GAS): 机体因面临长期不断的 压力源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 如全身不适、疲乏、体重↓、疼痛、失眠、胃 肠功能紊乱等。 局部适应症候群(LAS):是机体应对局部压力源 而产生的局部反应。 如局部的炎症、溃疡等。
1.压力是环境要求你作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
面临选择
面临改变
2.压力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
课外活动到我办 公室来,谈谈你 这段时间的表现。
事态不确定
忐忑不安
成绩优良,表现出色, 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习成绩下滑, 扰乱课堂纪律
3.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心理衰竭 (burnout)
临考试之际,你已经连续不断 地复习8个小时,真想立刻就回宿
2、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
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性心理学说包括: (1)意识层次理论 (2)人格结构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
(1)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个体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与现实相联系的部分。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的心理活动部分。主要是指不被 外部现实和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 或是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潜意识虽然不被意识所 知觉,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原动力。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部分。主要包括目前尚未 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被别人提醒
护士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
• 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 运用社会支持技能系统
• 应用放松技巧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成长与发展的概念
(1)成长: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 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改变,是量 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 (2)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 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 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是质的变化。
(三)社会性:指各种社会现象及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刺激
911事件
(四)文化性: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三、压力反应是什么? 压力反应是机体对压力源的反应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情绪、情感改变 认知改变 轻度应激: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 压力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思维力下降 行为改变
四、塞利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安全感。因此喂养应及时,方法 应得当
b.肛欲期
时间:1~3岁;
部位:肛门区;
特点:儿童关关心与直肠及肛门有关的活动,愉快
感主要来自于排泄带来的快感及自己对排泄的控 制。 护理应用:对幼儿进行大小便训练,并适当表扬鼓 励,给孩子愉快的经历,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c.性蕾期
时间:3~6岁;
部位:生殖器;
谢谢大家
(一) 躯体性 :是指
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
剌激作用的各种刺激
物。
包括: 1. 物理性:温度、光线 、噪音等
2.化学性:药物、
水源污染、空气
污染等
3.生物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生理性因素:如月经期
、妊娠期、更年期的改
变等。
5.病理性刺激物:手术、外伤等
(二)心理性: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 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 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 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 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 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 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996~1980)是瑞士一位
杰出的心理学家。 他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详细观察发展了认知发展学 说。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由教师或父母传
授,而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经同化和顺应
两个基本认知过程而形成
认知发展理论
(1)感觉运动期 0~2岁 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 围的世界 (2)前运思期 2~7岁 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但思维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3)具体运思期 7~11岁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能同时考虑 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更多方面 (4)形式运思期 12岁以后 能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第五章 --护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三、压力理论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