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 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浙江民居
陕西西柏坡民居
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 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 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 风透气。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GPS应用
GPS应用
4. 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
由不同图层构成的地理信息
社会因素 植物分布 工程地质 土地利用现状 基本情况
……构成全部状况的研究
(3)应用: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 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以 借助于GIS技术。
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 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 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 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 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
冰 雕
雾 凇
龙塔
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的形成及其影响
建筑 冰川冻土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 强烈 耐寒动物 河谷农业 人口特征
西北地区 干旱 特征形成与表现
例1.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长江三角洲
耕地类型
答案:(1) 粮食作物
黄河三角洲 小麦
长江三角洲 水稻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花生
旱地
油菜
水田
(2)我国目前的四座核电站,一座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一 座是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另外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
和岭澳,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本地能源资源贫乏,而经 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最大限度缓解能 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本区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3)区域的差异性 (4)区域的层次性 (5)区域的可变性
整体性
层次性
差异性(间)
阴山
季风区:受 夏季风影响 明显,降水 丰富,主要 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 海陆位置,地 形等因素的制 约,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降 水稀少,全年 较干旱
差异性(内)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3S”技术的比较 (1)联系: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2)区别如下表:
地理信息系统 代号 别称 GIS 地图的延伸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 行输入、管理、分 析和表达(想) 计算机软件、硬件 信息源→数据处理 →数据库→空间分 析→表达 空间信息、动态预 测 遥感系统 RS 人视力的延伸 对地物远距离感知,获取 信息 (看) 卫星(飞机)、传感器、 地面接收站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 面系统→成果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 全能性、全球性、 限制少,适应性强、应用 全天候、连续性、 广 实时性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云南傣族 的竹楼
贵州布依族的 石屋
吐鲁番的晾房(荫房)
葡萄干 晾房是 适应新 疆干旱 少雨的 气候, 为晾制 葡萄干 而专门 盖的房 屋.
北 方 地 区 的 食 品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 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 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
①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a. 城市规划和管理——利用GIS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工程选址等;
b.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电 力、自来水、燃气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日常维护、应 急抢修等;
c. 城市环境管理——利用GIS进行城市环境规划、城 市环境监测与评价、城市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 策分析等。
人类 活动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 通工具被 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 为交通联系的 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适合 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大规模 人口迁 移 优越的 气候条件
劳动力 资源丰富 我国重要的桑 蚕和棉花生产 基地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1~ 4题。 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C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3.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4.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 A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主要功能
导航、定位
GPS卫星星座、 GPS信号接收机、 地面监控系统
主要组成
技术程序
特点
(2008年江苏卷)4.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 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A C. 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是三维坐标。答案:B
例证(2009·安徽高考)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 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调 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A
热带季风气候
可变性(界线)
划分 干旱 依据: 一个 地方 降水 量与 蒸发 量的 对比 关系
半湿润 半干旱
湿润
可变性(指标)
可变性
(统计)
我国温度带划分
寒温带
划分依据: 中温带 活动积温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秦岭 淮河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把≥10℃ 持续期内的 日均温累加 得到的气温 总和)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 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 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 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 长江入海门户,对内 商业贸易不如长江 外联系便,商业贸易 三角洲 发达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区域 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
区域发展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 生产,使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最 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研 究 思 路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 变而改变
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 特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 地势平坦 土质黏重 地理 环境 河流、湖 泊和沼泽 分布较广 稠密的水系 成为人们交 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难
印 尼 海 啸 前 后 卫 星 图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 内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GPS组成
二、全球定位系统 GPS
空间部分
空间部分
地面监控部分
用户设备
GPS功能 定位 我现在在哪里?
导航 我要去哪里? 如何去?
(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高原高 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土地条件差异
南方水田 水稻土
黑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 共性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部,长江入海口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 夏季高温多雨 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产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3.工商业发展时期 生产规 模较小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人口、 城 市 密 集
人均耕地 低于全国 水平
“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让 位
稠密的 水 网
耕地被分 割破碎
机械化 难推广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的应用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