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落形态与尺度

院落形态与尺度


院落
生活起居的庭院使用亲切具有内聚感且不至于压抑 的尺度.D:H1和2之间
作者的意思这里院落所含网格数就是D:H的数值
五、居住建筑的院落特点(以巴蜀地区为主)
该民居院落共分为前院、主院、后院、杂物院四个部分,各部 分功能明确,流线清晰,为唐宋乃至后世巴蜀地区院落住宅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最 为有力的实物证据。
①尺度不同
天井不同于院落最主要是以尺度和比例来区分。天井的空间形态应当是“井 深”大于“井径”,即井深与井径的比例大于1:1;呈竖筒形。这里的井径通常指 的是矩形平面的短边,而且心理上还常常由井口或井池代为目测。而院落的四周 比较开阔空旷,其高度和短边宽度的比例通常小于1:1,给人的是一种室外的尺度。
①单面墙围合式
②两侧墙围合式
二、文献资料单位与常用单位量的转换 1丈=3.3333333333333米 1米=0.3丈
三、对D:H的回忆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人际距离作了类比。他认为 建筑物的距离与高度之比D:H=l时,是空间性质的转折点;D:H>1时产生 远离感,D:H<l时产生迫近感;D:H>4时,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 小,基本上可以不加考虑。
②空间形态不同
天井的空间形态往往与厅堂成为一体,是一个无具象界面的类井状泛空间, 也是介于室内和室外的灰空间。而院落则是属于室外的空间,它包含有人工对自 然的模仿,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通常天井可以看作是单体建筑的一 部分,而院落则是在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的室外空间。
③功能不同
从功能上看,天井与院落相去甚远。虽然院落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但是 天井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解决建筑通风、防晒、防雨、防火等多方面的功能问题, 因此在解决建筑种种实际功能方面天井要优于院落。而院落与儒家所提倡的人格 修养有关。古人将“天道”物化为大自然,把对山水的崇尚提到极高的地位,君 子不能常常处江湖之野,于是院落自古是人们接近大自然的场所,也是修身的场 听。在这一方面封闭性较强的天井的作用就明显不如院落了。
院落空间的转折与变化 1)顺应环境,切割变换
顺应环境,切割变 换;争取空间,取平补齐;入口错位,转折变化。
2)争取空间,取平 补齐
3)入口错位,转折变化
六、南、北方院落形式上的区别
早期传统的重庆民居建筑以干栏建筑居多,合院形式的建筑形制及规模均不 如北方合院或其他南方井院式建筑完善。到了明清时期,天井建筑形式逐渐增多 的成因,一方面是本地建筑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天井空间的需要:另一 方面也主要由于其他地区天井建筑形式向本地建筑形式的渗透,对本地天井建筑 形制的形成起着极高的作用。
④细部构造不同
由于天井的设置常常能解决例如排水、放水、通风、除湿等具体的功能问题, 相应的天井有一系列采光、排水、散气的构造。而院落中则主要以铺地、盆栽等 室外构造为主。此外,天井四周的建筑往往都是相连的,其主体结构、屋面都存 在一定转角、连接等细部构造做法;而院落四周的建筑出于防火隔离的考虑通常有 一定的间距,建筑单体以矩形平面的独立体为主。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由表一可知模数有10丈、5丈、3丈、2丈
建筑高度H(院落周边的主建筑高度) 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
院落深度D
九开间建筑与院 落的比例关系
在皇帝和太上 皇居住的院落,对 外接待的庭院仍使 用威严的尺度, D:H约等于3
院落
五开间建筑与院 落的比例关系
在住宅府邸院 落中,对外接待 的庭院使用大气 但叉不失内聚感 的尺度,D;H在 2-3之间
一、院落与天井的区别 二、文献资料单位与常用单位量的转换 三、对D:H的回忆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五、居住建筑的院落特点(以巴蜀地区为主) 六、南、北方院落形式上的区别
一、院落与天井的区别 天井与院落都是传统建筑中组织建筑单体或群体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法。它们
都特别适合用于创造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和公共交往的空间。
院落空间 的平面布局也日趋完善,多 天井的பைடு நூலகம்落往往以天井院 坝为枢纽中心,轴线纵横交 织,内外有序,主次分明。 如重庆沙坪坝秦家岗周家 院子
建筑布局的主要方式,店宅式的院落空间平面也逐渐成熟,其中的“天井” 空间既是采光、通风的“气口”,又是纳凉、休息的“共享空间”,形成巴蜀富有特色 的多功能“井院”建筑空间,紧凑、多进且地形结合巧妙,空间形式也得 到了较大的丰富,民居型制逐渐成熟定型。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中国传统院落通过模数来控制院落之间的等级 和空闻层玟关系,同时,模数也控制着建筑物 的尺度、体量与庭院的空间关系
院落模数控制院落之间的关系
院落有不同的等级,需要营造的空闻尺度感受也 不同.因而不同等级和功能的院落会选用各自合 适的模数 模数是通过方格网实现的下面列出了几个典型的 功能院落采用的模数。
重庆传统天井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抱厅。抱厅当地人又称做亭子天井, 就是在天井上空加以屋盖,利用屋顶两侧通透的山墙面的以及屋檐的高差组织采 光通风,形成不受日晒雨淋的半室外活动空间。一般堂屋面向抱厅的一面作开敞 处理,与抱厅空间浑然一体,但二者的地坪又有一步高差,形成分隔。抱厅这种 天井形式在重庆地区的场镇、农村和城镇中都很普遍,不仅适用于住宅、还可见 于客栈、茶肆、小饭馆等。
巴蜀地区特有的“外封闭、 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 摊瓦”的空间特色
一字型院落
曲尺型院落
三合院型
四合院型
天井式的四合院:这种院落空间多分布在商业贸易频繁的场镇中。一方面由 于人口的密集,在有限用地内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同时兼顾房屋的 采光通风;另一方面由于巴蜀地区本地的民俗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影响,从而发展 出了形态自由,布局灵活的小天井院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