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报批稿)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与需求 (3)(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 (3)(二)旅游公路发展需求 (4)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规划定位 (6)(三)发展原则 (6)(四)规划目标 (7)三、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 (9)(一)旅游公路建设工程 (9)(二)干线公路旅游品质提升示范工程 (11)(三)公路旅游产品推介工程 (13)(四)用地规模和资金需求 (14)(五)实施安排 (14)四、保障措施 (16)(一)组织保障 (16)(二)资金保障 (16)(三)制度保障 (17)(四)协作机制 (18)(五)科技保障 (18)(六)宣传推介 (19)附表及附图前言海南作为一个热带岛屿,拥有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未受污染的处女地,被誉为人间旅游天堂,是一颗让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赏心悦目的明珠。
2009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2010年7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要求“延伸沿海公路主干线,分期、分段建设沿海观光公路,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通道,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同时要开发“自助旅游产品”,包括“规划建设一批房车、自驾车、自行车和徙步探险等示范项目”。
2010年8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北京签署《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交通运输发展会谈纪要》(下称《会谈纪要》),明确双方共同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加快海南省交通运输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省部共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的旅游公路,建成特色突出的环岛滨海景观公路。
2011年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下称《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开通交通主干道连接旅游景区及景区之间的通道,配套完善景区设施。
”为了贯彻《若干意见》、《规划纲要》及《会谈纪要》的精神,落实《发展条例》的要求,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动旅游公路建设发展,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旅游公路”,特指连接旅游资源同时具有旅游特色的非干线公路。
旅游公路从特色上,分为自然、视觉、文化、历史、娱乐等五种类型;从功能上,分为干线至景区1、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内部三种类型。
为了全面提升海南公路的旅游服务品质,本规划兼顾了旅游价值突出的国省干线公路,称之为“旅游特色突出的干线公路”。
本规划范围为海南岛本岛。
本规划基年为2009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特征年为2015年、2020年。
规划分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1文中“景区”均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或地域,其中包含多个“景点”。
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与需求(一)旅游公路发展形势海南省旅游公路建设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公路,不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从旅游的视角来看,现有公路存在如下问题:1. 总体规模不足,景区全面联接未实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海南省将开发建设17大重点旅游景区和22个旅游小镇,但目前景区通达深度参差不齐,“断头路”问题突出,景区间联系薄弱。
2. 技术等级偏低,旅游服务品质待提高目前海南省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仅占路网总里程的11.2%,许多连接旅游资源的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面质量及通行条件较差,难以达到行车的便捷舒适,旅游服务品质亟待提高。
3. 特色公路缺乏,旅游优质资源待挖掘海南拥有中国最具特色的热带海岸、热带雨林和黎苗文化等旅游资源,但目前的公路往往千路一面,缺乏海南地域特色,缺乏对海南自然、人文地域特色资源的挖掘与展示。
4. 配套设施不足,旅游服务功能不健全现有公路对旅游景区的标识和指引系统不完备,缺乏旅游游客中心、观景台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无法适应游客对周边旅游景区清晰识别、提前选择的需要;服务区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对娱乐、休闲、科普等多方面的需求。
同时,海南发展旅游公路还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包括:1. 资源优势海南省具有世界闻名的旅游资源,具备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等五大度假旅游要素。
2. 体制优势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赋予了特区立法权,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给予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支持。
3. 政策优势《会谈纪要》已明确省部共建旅游公路。
目前陵水水口庙至南湾猴岛段、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段、琼海港下至潭门段等旅游公路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
(二)旅游公路发展需求加快国际旅游岛开发,早日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对旅游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根据《规划纲要》,未来十年,海南省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3430亿元,旅游人数达4760万人天次;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6900亿元,旅游人数达7680万人天次。
这将带来交通运输需求尤其是旅游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并对旅游交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旅游产业,要求加强旅游公路建设根据《规划纲要》,海南将以东中西三条南北走向的交通主通道为主轴,着力打造东部椰树海岸、西部金色海岸、中部生态旅游带的旅游新格局。
这就要求公路交通在构建布局合理、安全舒适、便捷顺畅、环境优美的干线公路网络的同时,还要着力加强旅游公路建设,打通干线公路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3.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产品,要求强化公路旅游特色根据《规划纲要》,海南将开发建设17大重点旅游景区和22个旅游小镇,着力培育十大旅游产品,推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作为旅游服务和旅游线路的重要载体,要求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的旅游公路,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线性”旅游产品,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手段,以旅游市场发展为导向,以海南综合运输体系及公路网络为基础,以旅游资源分布为依据,以整体景观及生态格局为条件,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周到的海南省旅游公路,实现公路的交通、景观和游憩功能的有机结合。
(二)规划定位国内首个省级旅游公路系统。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在国内率先建设省级旅游公路系统,使海南省旅游公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旅游公路建设示范工程。
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服务标准的旅游公路示范工程,使其成为全国旅游公路建设的样板。
国际一流的公路旅游产品。
挖掘海南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海南热带滨海和热带雨林的资源优势,将公路交通和旅游休闲相融合,打造国际一流的“公路旅游产品”。
(三)发展原则坚持国际水准,打造精品。
借鉴国际最新理念和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公路产品。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统筹旅游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旅游公路与旅游开发,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统筹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开发,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把交通安全放在旅游公路发展的第一位,建设人性化安保设施,确保公路使用者行车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融合自然。
高度重视保护海南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使旅游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坚持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坚持展示特色,突出体验。
旅游公路发展应突出海南地域特色,展示海南文化,突出视觉体验和游憩休闲等功能。
坚持系统规划,有序推进。
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适度超前,预留发展空间;合理安排发展步骤,稳步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试验示范。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旅游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使海南省成为全国旅游公路发展的试验基地和典型示范区。
(四)规划目标海南旅游公路发展目标是:“打造一个体系、提升三类水平、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
“打造一个体系”:依托全省现有及规划的公路网,打造国内第一个省级旅游公路体系,使《规划纲要》中的17大旅游景区和22个特色旅游小镇通达性达100%。
“提升三类水平”: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提升公路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公路景观环保水平、公路旅游信息化水平。
“突出五大特色”:旅游公路建设重点是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突出视觉、自然、历史、娱乐和文化等五大特色。
“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分期、分段建设以沿海观光为主的旅游公路,配套完善观景点等旅游设施,最终形成环岛滨海观光公路。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新改建近700公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公路,东部滨海观光旅游公路基本建成。
到2020年,新改建旅游公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实现《规划纲要》中的17大旅游景区和22个旅游小镇通达率100%。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安排为了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公路交通旅游服务品质,规划旅游公路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旅游公路建设工程、干线公路旅游品质提升示范工程、公路旅游产品推介工程等三大工程。
(一)旅游公路建设工程根据国际旅游岛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省部共建”要求,拟建设旅游公路共计1102.49公里,其中“十二五期”共30条,679.79公里(见附表及附图1)。
根据海南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设,将旅游公路分为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山地雨林旅游公路、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及其它旅游公路。
1.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海南滨海景观资源丰富,是最具海南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唯一性,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
依托干线公路,建设一条环岛滨海旅游观光公路,连接并展现海南东西部不同地区、不同海岸的景观特色,可使旅游资源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现。
规划拟建滨海旅游公路15条,共459.93公里(不含旅游公路大桥),占旅游公路规划总里程数的41.7%。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与干线公路相连接,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环岛滨海观光公路,总长度约980公里,其中规划旅游公路占47%。
(见附表及附图2)。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主要是景区内部连接公路,多以自然、视觉及娱乐特色为主。
重点工程: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为了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发展“差异优势”提升旅游吸引力,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应根据所在区域海岸线类型及地域文化,打造不同主题和独特性,以避免“千路一面”,目标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