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保证担保合并审理裁判规则8条| 天同码陈枝辉 2015-10-21收藏关注陈枝辉文章:80篇粉丝:160个规则摘要1.同一债权人多笔债权有多个担保人的,应分开审理——原告据以提起诉讼的基础法律关系涉及多份借款合同,担保人、担保对象、金额、方式均不相同,不应合并审理。
2.担保人与债务人相同的,诉的合并与否,法院决定——诉的合并既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亦可由法院决定。
担保人与债务人系同一人的,诉的合并与否,可由法院决定。
3.同一保证人为同一债权人数笔债担保,可合并审理——同一债权人因同一保证人为数个不同主债务人提供连带保证责任而诉请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4.债权人可将同一债务人和多个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和债务人相同的多笔借款合同,尽管借款期限、金额,保证人不同,各保证人仍可作为共同被告合并审理。
5.借款人相同,担保人不同的数份合同,可合并审理——对于诉讼主体相同,且合同目的、解除条件上均有一定关联性的多份借款担保合同,法院进行合并审理并无不当。
6.担保追偿权纠纷,可由任一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作为追偿权纠纷和反担保合同纠纷两个不同诉讼合并审理的四个当事人,在确定案件管辖问题上无先后顺序之分。
7.同一债权人但债务人、担保人不同的合并审理特例——对于案件的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可以作为共同诉讼合并审理。
8.违法合并审理,不影响实体公正的,可不发回重审——应经而未经各方当事人同意而合并审理的案件,鉴于案件实体审理并无不当,二审可对此案不再作发回重审处理。
规则详解1.同一债权人多笔债权有多个担保人的,应分开审理——原告据以提起诉讼的基础法律关系涉及多份借款合同,担保人、担保对象、金额、方式均不相同,不应合并审理。
标签:保证|合并审理|担保合同|抵押案情简介:2007年,从资产公司受让不良债权3200万余元的投资公司起诉债务人矿业集团和矿产公司,同时起诉为数份债务提供担保的农机公司等6个担保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保证方式包括保证和抵押。
农机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并称不能合并审理。
一审法院裁定认为本案不属于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应根据每个借款合同分别起诉,各自分开审理。
法院认为:①投资公司据以起诉的基础法律关系涉及多份借款合同,借款人为矿业集团和矿产公司两家公司,为借款合同提供担保的担保人既有多个自然人又有多个法人,各担保人所提供担保的对象、金额、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此类诉的合并需要当事人同意和法院许可。
②作为本案当事人之一的农机公司对投资公司在原审法院提起的诉讼明确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且不同意合并审理,原审法院亦不认为本案可合并审理,故投资公司在原审法院所提起的诉讼不具备法定的合并审理的条件,依法应予驳回。
实务要点:原告据以提起诉讼的基础法律关系涉及多份借款合同,虽然借款人为同一主体,但多份借款合同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均系多人,各担保人所提供担保的对象、金额、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类诉讼的合并需要当事人同意并经法院许可,否则法院对此类案件不予合并审理。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四终字第28号“某投资公司与某矿业集团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见《瑞华投资控股公司与山东鲁祥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嘉祥景韦铜业有限公司、陈中荣、高学敏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审判长陆效龙,代理审判员陈纪忠、奚向阳),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裁判文书选登》(2008:447)。
2.担保人与债务人相同的,诉的合并与否,法院决定——诉的合并既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亦可由法院决定。
担保人与债务人系同一人的,诉的合并与否,可由法院决定。
标签:保证|合并审理|管辖|担保合同案情简介:1994年至1997年,水泥厂先后5次向银行借款1260万元,建材公司与化工公司分别作为保证人。
2000年,银行将该5笔不良金融债权本息转让给资产公司。
2003年,何某受让债权后起诉。
化工公司认为本案担保人不同,不应合并审理。
法院认为:①诉的合并既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亦可由法院决定。
本案中涉及的两个债务纠纷,债权人均为何某,债务人均为水泥厂,债权债务的性质相同,且均属于一审法院管辖范围,法院将两个债务纠纷合并审理并无不当。
②化工公司仅以债务的担保人不同,提出不应合并审理,其主张应予驳回。
实务要点:诉的合并既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亦可由法院决定;担保人与债务人系同一人的,由法院决定是否合并审理。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一终字第46号“何某诉某化工公司等债务纠纷案”,见《何荣兰诉海科公司等清偿债务纠纷案》(审判长俞宏武,代理审判员贾劲松、关丽),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裁判文书选登》(2004:197);另见《东营市海科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何荣兰、东营水泥制品厂、东营市黄河口建材开发总公司清偿债务纠纷上诉案》,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选登》(200304/16:412)。
3.同一保证人为同一债权人数笔债担保,可合并审理——同一债权人因同一保证人为数个不同主债务人提供连带保证责任而诉请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标签:保证|合并审理|担保合同|诉的客体合并案情简介:1998年至2000年期间,电子公司分别为实业公司等4个不同的债务人向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2011年,受让银行该不良债权的资产公司起诉电子公司,要求承担上述4笔总计1.6亿余元的保证债务。
电子公司在二审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以应追加主债务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为由发回重审。
重审过程中,电子公司以4笔债务不同,且均不符合一审高院级别管辖的数额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
法院认为:①本案中,资产公司仅起诉电子公司,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也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规定。
②依《民事诉讼法》第56条关于“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规定,基于查清案涉主债务数额等相关事实,明确担保责任范围需要,应将案涉主债务人追加为第三人。
③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6条“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出上诉。
但该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规定,即使主债务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本案诉讼,其在诉讼中亦无独立的诉讼请求,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④《民事诉讼法》第53条主要是对诉的主体合并的规定,其适用条件之一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为二人以上。
本案双方均为单一主体,实质上是诉的客体合并。
关于诉的客体合并,我国法律并无“必须经当事人同意”的强制性规定。
依审判惯例,法院将此类案件合并审理,可节约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且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
电子公司一审未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据此进行了实体审理,在二审以未追加主债务人参加诉讼发回重审过程中,基于管辖恒定原则,不宜再改变管辖法院。
故本案应继续由原审法院审理。
实务要点:同一债权人因同一保证人为数个不同主债务人提供连带保证责任而诉请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引起的保证合同纠纷,法院基于诉的客体合并,在法律并无“必须经当事人同意”的强制性规定情况下,可以合并审理。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终字第117号“某资产公司与电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见《关于诉的客体的合并,我国法律中并无“必须经当事人同意”的强制性规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与吉林华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审判长王东敏,审判员刘崇理,代理审判员曾宏伟),载《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2012)·公司与金融》(2013:463)。
4.债权人可将同一债务人和多个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和债务人相同的多笔借款合同,尽管借款期限、金额,保证人不同,各保证人仍可作为共同被告合并审理。
标签:保证|合并审理|不良资产|共同被告案情简介:2002年至2004年,开发公司先后四次向银行借款,分别由不同保证人提供担保。
2005年,受让该金融债权的公司以开发公司和各保证人为共同被告一并起诉。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
”故本案法院将各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进行合并审理,符合法律规定。
实务要点:债权人和债务人相同的多笔借款合同,尽管借款期限、金额,保证人主体、期限、方式不同,各保证人仍可作为共同被告,由法院合并审理。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二终字第180号“某资产公司与某实业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见《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西藏海特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成都办事处、成都海成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市兴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市公交瑞阳实业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审判长付金联,审判员张树明,代理审判员王涛),载《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借款担保卷(下)》(2011:782)。
5.借款人相同,担保人不同的数份合同,可合并审理——对于诉讼主体相同,且合同目的、解除条件上均有一定关联性的多份借款担保合同,法院进行合并审理并无不当。
标签:保证|合并审理|担保人不同|借款主体相同案情简介:2003年至2004年,线缆公司先后与银行签订6份借款合同,分别由铝业公司等不同的担保人提供担保。
2005年,银行以借款合同纠纷起诉。
线缆公司以本案不能合并审理为由,主张程序违法。
法院认为:①案涉6份借款合同,债权人均为银行,债务人均为线缆公司。
上述合同在合同目的、解除条件上均有一定关联性。
银行将上述借款合同纠纷一并起诉并无不当,法院合并审理并不违反《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②本案合并审理并不妨碍债务人线缆公司行使诉权,同时减少了包括债务人线缆公司在内的相关当事人的诉累,提高了诉讼效率,故线缆公司关于本案不能合并审理的理由,不予支持。
实务要点:对于诉讼主体相同,且合同目的、解除条件上均有一定关联性的多份借款担保合同,合并审理并不妨碍债务人行使诉权,同时减少了当事人诉累,提高了诉讼效率,当事人以保证人不同提出不能合并审理的,不予支持。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字第224号“某银行与某线缆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见《合同系附解除条件的合同的,解除条件成立时,债权人可以立即解除合同——河北宝丰线缆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新华路支行及河北惠丰塑料制造有限公司、河北神力电工机械有限公司、河北振海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审判长金剑锋,代理审判员陈百灵、杨征宇),载《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借款担保卷(上)》(20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