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和自由受到限制。 刑事追究和对犯罪人判处公正的刑罚 与不对无辜进行刑事追究,免除其刑罚, 对每个没有根据地受到刑事追究的人进 行平反同样符合刑事诉讼的目的。
作用:是指刑事诉讼法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
出来的功能和价值。 问题:为什么要制定刑事诉讼法? 角度1:从国家打击犯罪出发 角度2:从公民个人安全出发 角度3:从理想的公正、公平(good,即“善”) 出发 总结:独立作用——权利保障、形式公正 保障实体法实现作用——实体法规范要 求的内容是事实以及事实的定性与处断,是需 要进行实际操作的活动,因此,其组织系 统、 认识过程与规则、防错纠错体系、实体法的具 体适用、国家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都要由诉 讼法规定的程序规则来实现。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 任务和作用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
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 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 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 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 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 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关于诉讼目的的几个外国立法例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旨在为正确处理每一起刑事诉讼提供规 则,以保证简化诉讼,公正司法,避免不必要的 费用和延缓。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一条: -----为就刑事案件维护公共福利和基本人权,同时 明确案件的事实真相,准确而迅速地适用刑罚法 令,特制定本法。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六条: -----刑事诉讼具有以下目的:(1)维护受到犯罪 侵害的人和组织的权利和利益;(2)保护个人 免受非法的和没有根据的指控、判刑、权利
刑事诉讼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范畴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
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 而且应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 式得到实现。
--- “Justice may not be done, but it must seem to be done.” (准确的说法也许应该是 :“正 义可能没被实现,但必须是看起 来像是已经实现了。” 如果确是 这个意思的话,更强调程序的作 用)
(三)刑事诉讼法的特征
1、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一种基本法律。
2、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3、刑事诉讼法具有阶级性。
4、刑事诉讼法具有社会共同性。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予刑事诉讼法在根本上具有目的的
一致性。 均以“限权”为根本特征。 部分重视人权的国家,宪法原则直接在 诉讼中体现。刑事诉讼法反之也被称为 “小宪法”。 ------“宪法的测震器”。
(四)诉讼的一般特征
1、诉讼由三方构成
2、诉讼是一种规范性活动,有显著的尊
严和权威。 3、诉讼是一个沿特定路线运作的过程。 4、诉讼是公力救助的有效方式,具有最 终的意义。
(五)诉讼的分类:
1、按诉讼的任务和形式特点,分民事诉
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2、按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国家 诉讼、封建制国家诉讼、资本主义国家 诉讼和社会主义国家诉讼。 3、按诉讼的特征,古代分为弹劾式诉讼、 纠问式诉讼、混合式诉讼。近代西方国 家又有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之分。
二、刑事诉讼的概念
(一)概念:广义、狭义
(二)特征: 1、刑Fra bibliotek诉讼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活动;国家权
力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深刻性; 2、刑事诉讼是公、检、法(含国家安全机关等) 的一种专门活动; 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 加下进行的一种活动; 4、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 任; 5、刑事诉讼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一章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一、诉讼
导言
(一)诉讼的词义
我国古代: 诉,从言从斥;讼,从言从公。 “打官司”。 拉丁语:步骤、方法、程序。 在欧美各国,诉讼法中的诉讼,英语为 procedure, 指程序,向特定方向运动、逐步发 展。有原则、有规则、有步骤。 (二)诉讼的基本构成:原告 被告 听讼 方(裁判者)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1.刑法是实体法,刑诉法是程序法。 2. 程序法为实现实体法而存在,程序法本
身又具有独立的品格。 3. 刑法与刑诉法都以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维护社会秩序、限制国家公权为目的。刑 法是从静态上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刑诉 法是从动态上对国家刑罚权进行程序上的 限制。 4. 刑法与刑诉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 成了刑事法的整体内容。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
(一)概念: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
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狭 义 、广义 之分。 (二)渊源: 1、宪法。 2、刑事诉讼法典。 3 、有关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的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4、有关的法律解释。 5、有关的行政法规、规定。 6、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
刑事诉讼法学
寄 语
程序,乃是法治的基础与灵魂。美国有
大法官言及正当程序,“使法治与骄横 专断的人治区别开来”。 正当程序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并不依附 于实体,主要体现在民主参与,个体权 利,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和规则。尤其 针对少数人、弱势群体,有特殊的保障 手段和措施。而这恰恰彰显了法律的公 平与道义。 法律人应该特别重视对程序的理解、尊 重和遵守。
(三)诉讼的含义
含义:两造对抗,居中裁判,相互作 用,向前推进的程序化活动 理解: 1、诉讼的产生本质上是基于对合法权益
保护的实际需要。 2、诉讼的产生原因上在于权益冲突。 自力(私力)、公力救济。公力救济的方 式:行政救助、仲裁、调解、诉讼(最高 方式) 理想状态:对抗双方的平等地位与裁判的 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