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八)
1.(2015·山西省太原五中二模试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 D
解析做题关键是理解题干关于划分“史实”“史论”“史识”的标准;对应分析各项可以看出,A、B两项均属于“史实”,C项属于“史论”,D项属于“史识”,故选D项。
2.(2015·山东省淄博市二模试题)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 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
手稿经过放射性碳14测定、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技术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A.流传的古代文献大都符合历史事实 B.对历史文献的多重分析是非常必要的C.判断历史现象需要多种材料的印证 D.历史记载只有经过考古证实方才可靠答案 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对长期遗失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进行鉴定的情况。
为确定其真实性,美国专家经过运用多种方法鉴定确认该手稿的真实性,B项正确;文献资料多半是人们在事后整理的,往往加入了人们的主观判断与解释,通常不如实物资料可信,A项错误;C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3.(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
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A.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人
B.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雅典的同一时期
C.错误的,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论述不是史料
D.片面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
答案 D
解析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是同时代的,但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故A项错误;虽然生活在同时代,但二者的主张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当事人对历史的阐述也是史料,要和原始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方可采信,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言论有差别,故苏格拉底言论可能带有一定片面性,故D项正确。
4.(2015·湖北省荆州市考前模拟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
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预言主要基于()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民族史观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史学理论与研究相关内容——历史史观。
根据关键信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 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内容核心意思所揭示的史观,不正确。
进一步可知,D项准确,符合题意。
5.(2015·河南省洛阳市模拟题)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
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
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洪仁玕的主张符合资产阶级的需求,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依然是农民阶级领导的,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晚于太平天国运动,D项错误。
《资政新篇》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一致,B项正确。
6.(2015·山西省太原五中二模试题)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答案 D
解析本题通过文学形式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从材料信息“前世姻缘、今世姻缘”“人生业果、冤仇相报”可知这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
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7.(2015·广州市高考综合测试试题)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中国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而“二十四孝”则宣扬愚忠愚孝,强调尊卑等级观念,与人权平等意识矛盾,如“郭巨埋儿”(“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故C项正确。
A项“理学开始遭到批判”是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等人。
B项的“中国近代教育起步”是洋务运动。
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2015·陕西省西安市一中模拟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这就是最大的社会存在。
辛亥革命失败,民主共和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知识分子在痛苦中反思,他们发现不改变国民奴性,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于是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用唯物史观的术语来表示,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故选A项。
9.(2015·广州市高考综合测试试题)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代议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
答案 A
解析新航路开辟(即“现代化(近代化)的开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西班牙、葡萄牙的专制王权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持(“方便”“契机”),故A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开端”不符,且专制王权是这三项的阻碍因素,而非“方便”“契机”。
10.(2015·山东省淄博市二模试题)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兴起是西方工业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影响,由此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集体体育项目恰好表现出了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复杂性。
美式足球和垒球在业余和专业的范围都成了新的兴趣中心。
这些运动虽然是以传统游戏为基础,但却是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
他们教导合作与纪律的美德,有为将来的工作和军队生涯做出准备的意义。
这也是很好的商业领域,大批以橡胶材料球类为基础的体育器械、专业运动队以及运动场馆,很快成了主要的事业项目。
但是运动也是冲动和暴力的表现方式,他们表达非理性忠诚,在1896年开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甚至成了民族主义情感的一种方式。
新的闲暇兴趣反映着西方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一种复杂态度。
他们显示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世俗主义倾向,宗教行为的重要性下降了。
——据[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群众性休闲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说明普及美式足球和垒球运动的社会影响。
(3)材料论述美式足球和垒球运动的“复杂性”,展示了一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谈谈你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答案(1)历史背景: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有利于人们变革消费观念。
19世纪末主要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相对稳定。
(2)社会影响:培养了人们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军事的需要。
建立了体育相关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世俗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减少宗教的影响。
容易产生冲动,导致暴力性群体事件发生。
在大型国际比赛中,宣泄民族情感,酿成民族主义。
(3)理解:材料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的方法),是分析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
19世纪末大型体育比赛在表现群众性休闲文化繁荣的同时,也隐藏着冲动、暴力、民族主义的危险,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正是使用了辩证分析法。
历史现象大多具有复杂性,应当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历史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和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