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妇产科学

西医妇产科学

西医妇产科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一节外生殖器子宫1.形态:子宫是有腔壁厚的肌性器官,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上部较宽,称为宫体,宫体顶部称为宫底,宫底两侧称为宫角。

下部较窄呈柱状,称为宫颈。

宫体:宫颈女童期 1:2 成年2:1 老年期 1:12.组织结构(1)宫体:宫体壁分3层,外层为浆膜层即脏层腹膜,中间为肌层,内为粘膜层即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分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紧贴肌层,青春期后无周期性变化;功能层对卵巢激素敏感,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呈周期性变化子宫肌层:是最厚一层,约0.8cm,由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组成。

分为3层:外纵,内环,中交织。

子宫血管贯穿于各肌层,子宫收缩时,血管受压迫可有效制止出血。

子宫浆膜层:浆膜与肌层紧贴,于宫体前面近子宫峡部处向前返折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向后沿子宫壁,经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向宫旁两侧延伸至盆壁会合成阔韧带。

(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弹力纤维及平滑肌。

宫颈管粘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粘膜内腺体可分泌少量碱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宫颈管。

3.子宫韧带(4对)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输卵管形态(由内向外4部分)1.间质部: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窄。

2.峡部:在间质部外侧,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壁薄,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内含丰富皱襞4.伞部:在输卵管最外端,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又许多指状突出,有“拾卵”的作用骨盆的组成:骨骼:骶骨,尾骨,左右髋骨。

关节: 趾骨联合,骶骼关节,骶尾关节。

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骨盆的类型;女型:入口呈横椭圆形,横径较前后径稍长。

扁平型:入口呈扁椭圆形,前后径大于横径。

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前后径大于横径。

男型:入口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一节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七个阶段,但无截然界限。

第二节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呈暗红色,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含纤溶酶,月经血不凝,出血多时可出现血凝块。

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出血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7日,多为3~5日。

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为经量,正常位30~50ml 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卵巢主要功能①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②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第四节月经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 axis)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①卵泡刺激素(FSH)②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FSH/ LH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第五节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P20)1.增值期(5~14日)2.分泌期(15~28日)3.月经期(1~4日)第六节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一)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受体除分布在生殖道及乳腺外,还存在于肝脏、骨骼、心血管等器官。

1.生殖系统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膜腺体和剪子增值、修复。

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扁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能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阴道上皮:是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是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乳房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3.代谢作用促进水纳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第四章妊娠生理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第一节受精卵着床的必备条件:①透明带消失②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除合体滋养细胞③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端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蜕膜与胚泡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3部分①底蜕膜②包蜕膜③真蜕膜第二节胚胎、胎儿发育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胚胎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为胚胎,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的时期。

胎儿受精后第九周起称为胎儿,时期个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的时期。

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一日计算,全程约为280日,以四周为一个妊娠月,共10个妊娠月。

第三节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羊水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称为羊水。

胎儿叶:一个初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叶,一个次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小叶。

每个胎盘有60~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

胎盘的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构成胎盘的功能气体交换(氧交换二氧化碳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分泌激素、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

羊水的来源妊娠早期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胎儿尿液是羊水的主要来源,是羊水的渗透压逐渐降低。

妊娠晚期胎儿肺参与羊水的生成。

胎儿通过吞咽羊水是羊水量趋于平衡。

羊水的吸收约50%由胎膜完成。

妊娠足月胎儿每日吞咽500~700ml,期待每小时能吸收羊水40~50ml、胎儿角化前皮肤有吸收羊水功能,但量少。

第五章妊娠诊断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

临床分三期:早期妊娠:13周末之前。

中期妊娠:第14~27周末。

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第一节早期妊娠诊断早期妊娠临床表现(P39)症状与体征1.停经2.早孕反应3.尿频4.乳房变化5.妇科检查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受精卵着床后不久,即可用放射免疫法测出受检者血中β-hCG增高。

临床上多用早早孕试纸法检测受孕者尿液,结果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以确定为妊娠。

滋养细胞产生的hCG对妊娠有极高的特异性,很少出现假阳性。

2.超声检查:(1)b超检查:停经4-5周时,宫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妊娠囊。

停经5周时,妊娠囊内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2)超声多普勒法:子宫内可以听到有节律、单一高调的胎心音。

3.宫颈黏液检查:黏液量少且粘稠。

4.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体温的已婚妇女出现高温相18天持续不降,早孕可能性大。

高温相持续超过3周,早孕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节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1. 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称为胎姿势。

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曲,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2.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为纵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为横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者为斜产式。

3.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头先露又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臀先露又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

4.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第六章产前保健第一节孕妇监护与管理推算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者加9,日数加7。

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07年9月10日,则预产期为08年6月17日。

骨盆测量:(了解)1、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

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

测量两髂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弯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孕妇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

正常值8-9cm;耻骨弓角度:两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所得的两拇指间角度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90度,小于80度不正常。

2.骨盆外测量对角径:骶岬上缘中点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值12.5-13cm。

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称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10cm。

坐骨切迹宽度: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为正常。

第七章正常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中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第一节决定分娩的因素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的特点:(1)节律性;(2)对称性;(3)极性;(4)缩复作用。

第三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枕先露的分娩的机制:(1)衔接;(2)下降;(3)俯屈;(4)内旋转;(5)仰伸;(6)复位及外旋转;第四节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先兆临产(1)假临产;(2)胎儿下降感;(3)见红;临产:开始的标志位规律切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缩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第六节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胎头拨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

第七节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胎盘剥离征象:①宫体变硬呈球形,下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③阴道少量流血;④接产者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体征0分1分2分每分钟心率0 <100次>=100次呼吸0 浅慢,不规则佳肌张力松弛四肢稍屈曲四肢屈曲,活动好喉反射无反射有些动作咳嗽,恶心皮肤颜色全身苍白躯干红,四肢青紫全身粉红第八章正常产褥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