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学内容(一)说教材内容《多元文化“地球村”》出自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五课。
第三单元将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并为接下来学习交往品德做铺垫。
第五课主要介绍了各国不同的文化,并指导学生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交流沟通。
本课教材内容设立了两框四目,预计分三课时来进行。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用一课时,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指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文化差异,进而为学习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基础。
而这也正是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层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面对文化差异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通过课前布置的主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直观的体验、感悟,使学生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原则和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文化多样性比单一性好的观念,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怀有强烈的自豪感及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以开放、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说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进而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难点:理解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二、说教学对象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初中学生涉世未深,面对错综复杂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难免会产生困惑。
例如,有些同学一味地哈日、哈韩,有些同学热衷于过一些“洋节”,而对中国传统节日视若罔闻。
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辩识各种文化现象,使他们知道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随着中学生交往对象和空间的不断扩大,学生跨出国门、直面其他文化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之外的沟通障碍。
另外,初中二年级学生仍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当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
三、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1、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交流,进而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法:对于一些探讨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文化差异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调动大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案例教学法:从现实生活中抽取跨文化交流的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更为真切地体验,并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初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4、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相关图片,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事先收集不同国家在文化习俗等相关方面的资料,以解决课堂上将会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期望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们对具体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帮助他们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并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他们懂得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从学生普遍喜爱的旅游入手,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简单自然地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踏上“世界文化之旅”。
(二)体验文化,重点突破(21-22分钟)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作为“世界文化之旅”的三站地,以使学生对世界文化有更为充分、生动的体验,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站为“节日之旅”(11-12分钟)。
首先从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中国节日入手,因为事先已经布置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探究任务,所以直接请几位准备得较为充分、做的较好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片/PPT)来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讲一讲自己所探究的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过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的食品?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另外再请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让学生们亲自“动”起来,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机会。
接下来,再通过中韩两国“端午节”的比较,以及对国外一些传统节日的介绍,使同学们认识到:节日,就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就算不同国家在庆祝同样的节日,它们的风俗习惯也往往不同。
换句话说,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
文化具有独特性。
第二站为“环球之旅”(4-5分钟)。
通过精彩的图片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不同国家在饮食、服饰、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标志性事物,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直观的展示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并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的标志性事物和代表性人物,他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烙印,并把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而不同国家和民族又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世界便因文化的差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这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正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第三站为“沟通之旅”(4-5分钟)这一部分主要设计了三种活动。
一是让学生翻译英文句子,了解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存在差异,但不分优劣。
二是找学生表演不同国家的见面礼节,通过亲身体会感悟文化差异;三是向学生讲述当听到外国人称赞、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的故事。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待人处世的的方式。
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沟通上的障碍。
(三)小组讨论,难点突破(10-15分钟)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小组讨论的核心问题:(1)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沟通上的障碍,我们可以因此而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吗?(2)如果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3)我们是否可以把千差万别的文化都统一起来,推行同一种文化标准?为什么?(4)你觉得世界文化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期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并培养学生乐于主动探究、自我表达的积极意识。
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我会加以总结:文化存在差异,不可以消除,也不应该推行同一种文化标准。
因为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有其存在的价值。
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分优劣,各有千秋。
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文化的多元性优于单一性。
并结合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向学生解释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而不同: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其后,我会随之提出新的问题:(1)既然文化差异不可消除,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文化的差异?一味的排斥、全盘接受或是其他?(2)当我们遇到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沟通障碍时,应该怎么办?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中国留学生小A的案例故事之中,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把自己设想成小A)获得更为真切地体验,并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初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会做简单小结,使学生明确学生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要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当遇到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沟通障碍时,也要以尊重为前提,交流双方共同努力,不歧视、不排斥,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四)归纳小结,引发思考(4-5分钟)先引导学生参照板书来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在补充、总结时会着重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点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以提示学生做好预习。
最后还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如果还有剩余时间,便带领大家做多项选择练习,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六)作业设计1、两个思考题(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加深理解),会在下次课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2、小组作业:参考单元主题探究“神奇的文化”这一基本问题框架,具体的探究问题可适当补充或调整,以小组(四人一组)为单位搜集不同国家的相关文化资料,简洁、生动的用A4纸展示(其成果将编纂成册),并作为小组作业上交。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应尽量保证全员参与)五、教学预设(一)学生在回答“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都有哪些”时,可能会说出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
如果有此类答案出现,应及时纠正他们这些节日是国际性节日,而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学生在展示自己查找的节日资料时,很可能说得太多。
因此我会事先在时间上做出要求,把握好课堂的进度。
(三)在翻译英文句子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会直接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能仅仅是字面直译。
但毕竟不是英语课,不在这一方面花费过多时间,如果学生答不出,便及时告知正确答案。
(四)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讨论环节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当然我也会做必要的引导。
比如,当学生说不清为什么多元文化比单一文化好时,我会提示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不论我们去哪里旅游看到的都是长城,人们出门穿的是清一色的绿军装,一跳舞便全是印度舞,顿顿吃寿司……一点不同都没有,那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必要的时候也可提示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但鼓励他们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