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循环经济工作总结宜兴市昌兴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位于xx省宜兴市芳庄镇,公司创建于一九九八年,是一家集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优质种猪、特种水产养殖、猪粪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企业。
公司总投资2100万元,占地面积250亩。
目前,公司巳形成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2万头和优质种猪2xx头的流水线生产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1300万元,年利润250万元。
公司的发展,始终坚持以“科技兴园,生态发展”为宗旨,依托xx农大、xx农大、xx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并成为两大学正式签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从事畜牧、水产、农艺研究的科研技术队伍,现有的32名员工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的人员占三分之一。
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
xx年五月,作为国家农业部环境能源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的综合利用猪粪制取沼气发电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行,日处理生产生活污水180吨,日产沼气300立方可用于生活燃料,垃圾焚烧及沼气发电,现配备25KW沼气发电机一台日发电量600KW时,其发动机尾气通过热循环吸收可提供4吨开水供生产生活使用。
本系统充分回收利用二次再生能源年节约能源价值近20万元。
同时对生产污水净化分解处理效率达80%以上,其中沼渣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提供周边种植户使用,年减少化肥使用量近千吨,可部分减少因化学肥料引起的污染。
提高了企业及周边农户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升了企业的品位。
2xx年公司正筹建二分厂,其中配备一条年产商品猪5万头生产线,年产两万吨饲料厂一座,污水处理工程拟建3000立方厌氧塔一座日产沼气1000立方全部用于发电可上500KW小型发电站一座(上网供电)。
尾气余热充分回收可提供全厂生产生活用热能。
作为宜兴、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多次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企业”。
公司董事长陆怡同志xx年被评为“xx市劳动模范”,2xx年被评为“宜兴市十佳青年创业之星”,2xx年被评为“xx省十住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称号。
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立足长远,规划未来,强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从而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态平衡、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本循环体系,通过沼气池的发酵,能有效处理猪场25000吨粪水,达到无害化,零污染排放,优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生态质量,保护了太湖上游的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有效达到国家对太湖流域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解决了困扰公司生态发展的排污问题,生态效益明显。
沼气池发酵的糟渣作为200亩公司农田和蔬菜种植的肥料和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有机肥的还田,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质量。
沼气的使用,可大大减少猪舍保温加热、生活用及食用菌消毒、加热用燃料,减少公司燃料支出。
沼气工程技术的应用,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体现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沼气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公司达到继续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的目的,为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再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宜兴、乃至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畜牧生产发展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示范,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使畜牧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适应进入WTO后的农业生产形势。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根据省、市发改委通知精神,对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方案,结合企业实际,现将我公司2xx年度循环经济工作开展情况作以总结。
(一)、循环经济工作开展基本概况xx化工有限公司是新加坡亚洲xx控股有限公司在xx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公司通过重组拥有三十多年经营历史的xx省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氮肥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甲醇、二甲醚等替代能源产业。
公司座落于淮xx 岸,占地30公顷,现有醇氨生产能力25万吨/年,尿素2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二甲醚20万吨/年。
总资产4.58亿元,净资产1.76亿元。
有员工770人,其中硕士、博士学历5人,本科学历36人,大专学历189人,各类技术人员320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30人。
2xx年,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现代化和设备大型化为手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先后对生产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优化,顺利完成了现有合成氨、尿素老系统改造工程,使公司生产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框架逐渐融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了合成氨、尿素、碳铵系统的有机结合,基本达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上马了50万吨醇醚工程,企业初步建立了“煤—电—肥—化”循环经济生产体系与管理体系,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达到同行业的国内先进水平,副产品和废物全部实现综合利用,初步实现“零排放”。
企业除合成氨及尿素等主产品外,其他化工产品达到2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二甲醚的生产能力,资源产出率进一步提高,为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实现了科学发展、清洁生产,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1-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跻身于“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甲醇产量均进入“全国氮肥行业50强“,公司还被授予“全国民营化工企业60强”、“全国质量管理普及教育先进单位”、“2xx年xx省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xx省化肥行业综合实力10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2xx年原料煤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煤质差,化肥、甲醇、二甲醚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企业无法盈利,对循环经济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2xx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严重2 冲击到我国的实体工业,导致我公司的海外投资搁浅,项目进展缓慢;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70-80美元/桶,导致醇醚市场低迷,需求疲软,价格跳水,产品滞销,20万吨二甲醚装置被迫停产,生产负荷锐减,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2.公司部分能源定额管理指标不够细化,没有分解到主要工序和重点耗能设备,蒸汽和水的定额管理不够到位。
计划进一步细化节能管理。
3.公司外购电线路损耗率较高,计划尽快上马余热发电装置,减少浪费。
4.公司生产装置中的节能潜力还很大,没有挖掘出来。
造气工段气化效率低、能耗高、废气废水排放量大;脱碳工段PC脱碳电、水耗较高;合成氨系统不够匹配,满负荷设备不能经济运行;甲醇工段压力损失大,电耗高、系统效率低;现在用的非节能灯具仍较多。
(二)、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措施,不断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使物耗、能耗水平逐步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三废”排放量下降。
合成氨综合能耗大幅度下降,由2xx年的1710千克标煤/吨氨降为2xx年的1251千克标煤/吨氨,“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总节能量2.66万吨标煤,节能率年均4.5%,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
合成氨综合能耗水平在全省同行业排名前五位,全国同行业排名前二十位。
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全部达标排放,其中NH3-N≤25mg/L,COD≤42.6mg/L,此标准远远高于2xx年颁布的国家标准(NH3-N≤40mg/L,COD≤100mg/L),为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司顺利完成了2xx年省政府和市政府下达的循环经济各项指标指标要求,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较好的完成“十一五”循环经济目标任务。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公司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建设“煤—电—肥—化”宏观产业循环经济系统;另一方面是在整个系统中分别从清洁能源开发使用、生产工艺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配套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以热电联供、原料煤本地化、水循环利用、醇醚烃化、CO2回收等为标志性工程。
一年来,公司多方筹措资金,推行技术革新,实现了氮肥生产技术自动化、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公司在现有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投资5970万元,落实氮肥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和氮肥生产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两个节能财政奖励项目,建设了变换工段中压改造项目、交流电动机变频改造项目、甲醇醇洗改造、6M50氢氮压缩机、Φ2800㎜造气炉、低压联醇系统等装置,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良主辅设备,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强化生产过程3 管理与控制,使装置的能力得以释放。
公司投入了6310万元,上马了氮肥生产能量系统优化、污水零排放工程工程。
新建成投运了无动力氨回收节能装置、三废混燃炉、两水闭路循环、微涡流澄清塔、污水终端治理等装置,全面回收系统的各种废气,掺烧造气炉渣和堆积如山的无烟煤沫,变废为宝,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污水进行了综合治理,全公司水资源利用率达98%以上,废气、废水、废渣达标排放,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同时建成投运了20万吨二甲醚项目,走新能源发展之路,实现了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了企业产品竞争。
(四)、发展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公司健全了循环经济管理系统,实行公司、职能科室和车间三级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各职能科室、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循环经济管理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设立了节能办和环保科负责日常事务,各级部门制定了明确的职责。
公司总经理及各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开展工作,公司一直把循环经济作为各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追求管理节能减排,大力提倡节能降耗。
在加强循环经济的科学管理、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循环经济工作总结(一)、关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2xx年,xx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2xx年,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xx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三年来,xx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中心任务,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法律规范、公众参与、重点突破、兼顾社会”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省及各市政府成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试点工作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推进了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和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全省已有48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9420多个项目,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0亿元,节水1.67亿吨,节电1.85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18万多吨;在冶金、电力、煤炭和选矿等行业创建了50多家废水“零排放”企业;鞍钢已建成4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基本实现了高炉、焦炉和转炉煤气的“零放散”,当年产生的冶金废渣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