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为付出的努力寻找理由——对于个体努力追求来的事物,人们倾向于提高自 己对它的喜欢程度。
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
理论: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条件 马斯洛:健康的个体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
性,也能接受与理想自我的不符之处。 Jahoda:心理健康这是那些能真实认识自我,
不歪曲自己的知觉来迎合自己愿望的人。 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是否必要?人们一定
投射测验
“不管有意还是无疑,你最初的涌入头脑中的自我 定义还是会无意中显露一些秘密的。当然,关于 “我是谁”的评定越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评价的 效用会越低,不假思索的回答分析的准确性会更 高一些。”
““我是谁”属于典型的投射测验,这种测验最 好在放松的、不加思索的情况下,脱口而出,分 析起来会更有意思,如果形成文字,必然会有所 考虑和取舍,这样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对时间的认同 自我肯定与自我怀疑 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 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 服从和领导的认同 价值观的形成
三、了解自己有多深、有多广?
(一)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的偏差 过分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拒绝 自尊与自卑 过分的独立意向和自我中心 缺少个人主见和从众 对行为与结果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
要看到自己的问题,努力去改正 要有一个适当宽容但不纵容的心态。
了解自我优点,增进自我肯定
两人一组,每个人写出自己及另一个人各3 个很不错的地方。包括任何方面。
和另一个人分享所写的内容。
看看自我认知是否准确? 看看自己的优点是不是增多了? 保存纸条,每天看一遍,心情沮丧的时候
这些事情可以包括你的个性背景、生理特 征、爱好、属于你的东西、你亲近的人等 等,总之,就是任何能够帮助这个人了解 你的真实情况的东西。你会告诉他什么?
对自我的划分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心理~ 、社会~ 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
识,如:身高、体重、长相等;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
拿出来看……
认知失调论
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理念: 认知失调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常常因为
作了一件和自己习惯的正面的自我概念不 符的行为而产生。 人类行为的一个最有力的决定因素——源 于我们希望自己维护一个稳定的、正面的 自我形象的需要。
认知失调与决策
决策的永久性: 决定越重要,造成的失调越大——研究发
现,对赛马场排队投注的人而言,已经确 定赌注的人,比未投注者对自己所选马匹 获胜的几率更为肯定。
扭曲好恶——决策后失调
决策后失调是一个人在作了决定之后所产生的失 调。
消除:提高被选择对象的吸引力,同时降低被拒 绝对象的价值。
考试作弊后,人们会努力使自己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每个人都会作弊。
情绪痛苦的认知模型
对自身能力的消极看法——预期失败— —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泛化到其他方 面——不能通过自我肯定得到补偿—— 情绪痛苦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整体自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它具有跨 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自我评价:个体评价自己能力和特性的方 式
自我价值感:瞬间的情绪状态,尤其是那 些由好的或坏的结果引发的情绪。
如:心理过程、能力、性格等;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如: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 利等。
对自我的划分
现在同学们可以审视一下,在你列出的10个自我描述中分别有哪些属于生理、 心理、社会的自我。
分享:罗子俊的自我描述
我是罗子俊; 我是我父母唯一的儿子; 我身高164厘米,体重65kg; 我喜欢读书和思考; 我最喜欢的学科是经济学; 自从我喜欢上经济学以后,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S:
他人的说服。 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来源的意见对你的自我 效能会有重要影响,如领导的支持、老师的表扬、家长的 期望和要求,智力测验的结果、专家的意见。
情绪状态。 如处于比较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就会 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如果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 更可能对自己的效能感低估。(困境中要坚定信念和理想)
积极错觉与心理健康
许多心理健康者都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与过度积极的自我认识有联系。
幸福的人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有很高的个 人控制感,能积极地看待未来。
认为自己能力强,对成功有更高期望的人 通常在工作中表现更为出色。(班杜拉 1989)(生活定向测验)
自我效能感、自尊、自卑
了解自我的有效途径
内省法。 探索内心世界,审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动机 的历程。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
他人评价法。 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自我认识偏差,克服自我认识的主观性 和片面性。
比较法。 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认识自己。比较 可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横向—他人和纵 向—自己比较。(上行社会比较[特定能力比自己出色]— —下行社会比较)——仅仅想象自己置身于天堂是无法带 来满足感的,你同时还得想象别人深陷于恐怖的地狱之中 (詹姆斯)
心理学实验:习得性无助
然后将两个笼子的隔板变为两只狗都能够越过, 但需要经过更大努力才能做到的高度。重新进行 电击实验。
结果发现:曾经有成功逃避经验的狗会有更加持 久的努力,每次电击都迫使它付出更大的努力增 加跳跃的高度,最终得以逃避电击。而另外那只 狗虽然现在有了逃脱的机会,却没有再做任何尝 试,只是躺着忍受电击,发出呜咽的呻吟声。
实践成果法。 实践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志自身的价值, 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活动的效果论定的。他 是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客观尺度。如:成绩、奖惩等等。
了解后重在接纳和欣赏
悦纳自我—— 愉快感和满足感; 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 平静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
要了解自己才会健康吗?
自我评价中的正向偏差
对100万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70%认为自 己的领导能力处中上水平;60%认为自己 的运动能力处中上水平;85%认为自己的 交往能力处于中上水平。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更 道德、能力更强,未来更幸福。
(对自己的未来判断正确吗?)(正确认 识自我才健康吗?)
心理学实验:习得性无助
将两只狗分别放在两个底部可以通电的笼子里, 笼子中间放置了一个隔板。当给笼子地不通电的 时候,狗会受到电击,拼命地想要越过隔板跳到 笼子另一边逃避电击。其中一个笼子的隔板不高, 狗可以轻易地越过去;而另一个聋子的隔板则很 高,狗几乎无法越过去。
多次电击中,低隔板的狗每次都能成功地逃到另 一边,而很高隔板的狗在经过若干次无效的努力 后就只是躺在笼子里忍受电击,不再作任何尝试 了。
自我效能感——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 现的信念,由班杜拉提出。
班杜拉认为:个体在社会工作成果上的区别,很大程度 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的差别造成的。
真正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因素就在于自我效能预期的程 度。
A同学——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做得好,即使遇到挫折 和困难,也不打退堂鼓,而是想方设法坚持把工作做好。
理想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实自我、他人自我
理想自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品质,对将来或者想 象的自我的认识。(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 人)(我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实自我——个体认为自己实际上现在所 具有的特征和品质。
他人自我——自己在与别人接触、交往的 过程中,别人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对 我有怎样的评价。
待自己的得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充分认 识到成功不是永恒的,失败也只是暂时的; 树立远大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克服消极 情绪; 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 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易怨恨、自责以至厌 恶来否定自己。
了解后重在接纳和欣赏
悦纳与欣赏并不等于连自己的缺点也要看 成优点,只是说对自己的优点要欣赏,缺 点要理解,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知道这 是每个人都难以完全避免的。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明天揭晓);我以前曾经想过做科学家、医生、哲 学家; 同学都称为我为“万金油”、“万事通”; 我兴趣异常广泛,学过音乐,学过书法,学过电脑,也搞过体育; 我是一个冷血的人; 其实我不知道我是谁,但别人知道我是谁就够了。
自我表述分析——“罗子俊是有着小小野心的人,关注自我名声的人,也是一 个传统家庭观念比较重的人,还是一个注重外在形象的人,当然,也是一个 博览群书的人。”
(谁能轻松面对失败?)(失败后发生了 什么?)
如何提高自尊
关于自尊的几点建议: 鼓励自己关注自身的优点。 利用归因训练,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之外。 认识到“我做不好并不意味着我很差。” 充分利用社会比较。
自我意识的逐步发展
自我认同是人生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我认同——我现在想要什么?我有怎样的身体 特征?父母如何期望我?以往的成败经验是怎样 的?现在有什么问题?希望将来如何?——这六 个方面为自我认同的主要内容。
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就能适应和化解危机,达到 自我同一性,否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 迷失个人前进的方向,与自己的角色不相适应, 最后表现为退缩、自卑。
B同学——对自己没有太多的信心,一旦出现问题或困难,就认为是 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不适合做这方面的事情,很轻易就放弃了。
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因素
过去的经验。 如以前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并效果很好, 就会提升自己的效能感。
与他人的比较。 如你认为某个同学与你的能力、水平相 差不大,他能做到的事情即使你没有做过,也会认为自己 有能力完成。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心理咨询中心 康淑岭
同学——你了解自己吗?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就两个问题给自己 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