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也许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

所以如果言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第一步必须谈到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

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阅读整理工作。

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从阅读的对象来看,理读也有两个层面:一是“质量”层面,就是将课文中需要教学的内容清理出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饱满。

二是“标高”层面,就是对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全单元教材的朗读训练、词句理解训练、段落理解训练、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法训练、思维训练等等内容进行训练标高(主要理读单元教学要求与课后练习设计)的研究。

作为教师阅读层面的理读来讲,主要是微观的,但也有宏观的,重点表现在对单篇课文的理解上。

它极有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极有助于我们提炼课文的精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现代课文的例子——对《回忆我的母亲》的语言理读。

1、字形字音佃农祖籍韶关仪陇溺死劳碌私塾桐子豌豆妯娌周济庚子衙门差役横蛮外甥不辍聊叙2、四字词语惨痛悲哀无可奈何高大结实汗流满面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成群结队哭声动天为富不仁三言两语节衣缩食支撑门户东挪西借独立支持饮食起居饱尝艰苦3、近义词组悲痛惨痛沉痛哀痛悲痛悲哀悲惨勤劳勤苦回忆记忆劳动劳碌劳作家境家庭贫苦贫穷照顾周济贫苦艰苦穷苦勤苦管理管束和蔼和睦支撑支持反感反抗反对期望希望情况情景慰勉鼓励事情事务事实事业4、特别句式——“还”字句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③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人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④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⑤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⑥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些句子,由于“还”字的作用,给人一种递进之感,满含着一种褒扬之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5、规范段式(1)总分式事实支撑段①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于,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下辍劳作,尤喜纺棉。

”(2)多层次抒情段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请再看一个文言课文的例子——对《口技》的语言理读。

1、字音认读嗣sì屏píng 呓yì啼tí嗽sòu 曳yè2、用法特别的词善口技者宾客大宴妇抚儿乳一桌一椅拍而呜之3、表示时间的词忽忽然是时一时既而少顷未几俄而4、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词会(适逢)下(落下)施(设置、安放)哗(声大而杂)亦(也)舒(放松松弛)曳(拉)叱(大声呵斥)几(几乎,差不多)色(脸色)5、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但(只)觉(醒)是(此,这)毕(全,都)目(看)意(心情)少(稍微)虽(即使)名(说出)股(大腿)走(跑)6、一词多义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起:大呼火起夫起大呼7、近义词群响毕绝一众妙毕备满坐寂然一群响毕绝变色离席一满坐寂然大啼一百千儿哭一时齐发一百千齐作中间……之声一又夹……求救声撤屏视之一侧目惊觉欠伸一既而儿醒8、叠音词絮絮作作索索稍稍呼呼许许战战9、可用成语印证的词大(大张旗鼓)闻(充耳不闻)满(满城风雨)毕(原形毕露)目(一目了然)指(了如指掌)色(不动声色)名(莫名其妙,不可名状)欲(欲罢不能)走(走马观花)10、段式理解——正面细腻描写,侧面尽力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吃语。

即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的探寻与罗列,便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厚度与深度,便展开了丰富的知识层面,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便产生了一个个玲珑美妙、令人珍爱的小小世界。

教学中常常需要用到我们理读课文的“成果”,我们可以艺术地将所需要的内容“剪贴”到教学之中;而理读课文时也常常会引发我们教学设计的灵感,那迸溅的火花有时能成全一节好课。

蒙田的短文《热爱生命》不是很好教学,但笔者在课文中整理出一个精美的“哲言”板块,将它与教学设计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学生互赠“哲言”的活动——①热爱生命。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④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⑤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⑥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⑦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于是课堂上就诞生了一个美妙的教学细节。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对初中全套教材进行理读,对教学该是多么有益的帮助!二类读类读,要求一个“联”字,一个“牵”宇,它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标高的掌握和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积累问题。

类读就是连类而读,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

换言之,类读就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

这种读法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编织者,使教师手中占有大量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理解教材的水平。

类读是科学的阅读积累。

在教育上,失去“类读”式的积累,就失缺了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类读可以是建立在理读基础之上的操作稍稍复杂的阅读,这时的操作技巧是将理读所得的“原始”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

类读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教材的寻读活动,这时的操作技巧是由某一个“点”出发,对同类进行粘连。

不管怎么操作,运用这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得无数的“组合”与“板块”。

类读可以在一篇课文中进行,也可以在若干篇课文中进行;只要是有语言材料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积聚一定的“板块”。

类读就是让教师把教材读“厚”,其目的是为了把教材教“薄”——一因为语言表达的规律、语言的精华多从“类读”这种模式的积聚资料式的科学分析式的阅读中产生。

而且,善于类读的教师,往往是教学论文发表率较高的教师。

类读视点众多、题材广泛、层次复叠、角度多样。

如,可以积累关键性的基础知识,可以积累训练用的阅读材料,可以编织写作指导的训练材料,可以组合大量不同角度的语言学习材料等等,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对课后练习的分类统计来了解教材的训练意图与训练标高。

下面我们来看关于“类读的作用”的几个例子:帮助我们科学地掌握教学的“量”与教学的标高如果我们对下列类别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探究,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境界:①找出全套教材中1000个左右的生字和300个左右的难字。

②整理出全套教材中2000个左右的二字常用雅词。

③清理出全套教材中700至800个成语和四字词语。

④选出教材中50个以上的常用句式。

⑤选出教材中的20个以上的常用段式。

⑥选出教材中的若干种精美的表达形式。

⑦确定对100个左右的课内现代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⑧重点教学60——80个文言实词。

重点教学10——15个文言虚词。

⑨落实对30-40个双音节文言词的词义的理解。

确定对30个左右课内文言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⑩落实全套教材中课内现代文、文言文的20000字左右的背诵量。

⑾找到100个左右的实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积累板块。

训练10种左右的语文学法。

帮助我们积聚雅词、美句、精段等语言材料如第一册至第三册中的“写花美句”:桃树、否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昧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