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导学案论文

初中物理导学案论文

初中物理导学案编写心得体会
如今,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

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航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导学案有着如此重要作用和地位,在编写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

“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其次,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

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

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要能显现出这样的特点。

“学习
目标”中应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当然,所制定的目标也要具有可行性,切勿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二、编写好预习作业,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

如:向家长了解并思考,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秋收之后,家里人是怎么晾晒稻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
这些题目,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2.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

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
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

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直接打开课本,依葫芦画瓢,脑子中却毫无印象。

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浪费时间。

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

如:在手背上涂一些白酒,白酒会,同时手背会有的感觉,
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不要)吸热。

学生边做边想,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3.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激发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

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

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因此,预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以下两点:
(1)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物理知识有其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

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若教师不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盲目地列出预习提纲,学生就会因旧知识的遗忘或理解不到位,而面对预习提纲束手无策,从而影响学生预习的兴趣。

若教师在预习提纲中写明要用到的旧知识,不但能加强旧知识的复习、理解、记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

(2)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
中学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比较抽象。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应逐步培养,不能操之过急。

因此,在预习中那些抽象思维能力较高的内容,教师应降低预习要求,否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也会影响预习兴趣。

三、导学案应具备的几个作用
1.导学案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所以记好课堂笔记很重要。

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理所当然的应具备课堂笔记的作用。

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将《课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下来。

但不必完整,可将要记忆的部分空缺。

在学生经历探究、交流、归纳后完善这些空格。

如: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这样,既对所学知识做了实时巩固,又记好了课堂笔记,课后复习也就不怕知识的遗忘了。

2.导学案应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归纳。

此时,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

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1)科学探究的步骤(2)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我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蒸发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想一想:与同学讨论,你还知道影响水分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

设计一下:我们应当采用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1.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速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2.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3.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和保持不变。

做一做: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归纳: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四、“课堂巩固”画龙点睛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可以
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

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

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既快又好。

(2)题目要“少而精”。

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

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

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

老师在编写巩固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巩固题应难易恰当。

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

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

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另外,编写好导学案之后一定要斟酌导学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

导学案在“教与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潜能为教学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