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吸收光谱的产生:
原子外层电子选择性吸 原子吸收光谱: 收某些波长电磁波 线光谱
吸收光谱
由价电子跃迁产 电子光谱 生的光谱,也称 紫外 — 可见光 谱 分子吸收光谱:
带光谱
振动—转 由分子振动或 动光谱 转动能级跃迁 引起的,也称 红外光谱
2016/3/20
分子振动能级:
2016/3/20
2.化学因素:由溶液本身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
(1) 由于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当被测试液是 胶体、乳浊液或悬浮物时,将对入射光产生散射 现象,导致吸光度增大,而引起正偏离(偏向吸光 度轴)。
2016/3/20
(2) 由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引起的偏离 如吸光物质的
离解、缔合、形成新化合物
3、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要求严格遵守比尔定律。
4、用途:
用在要求不高的常规分析中。
5、缺点:
准确度不高,标准系列制作麻烦,容易受干扰。
2016/3/20
二、分光光度法及光度计 1、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的方法。 2、与比色法比较:
(1)是用仪器代替人眼进行测量,消除了人的主观误差, 提高了准确度; (2)待测溶液中有其它有色物质共存时,可以选择适当 的单色光和参比溶液来消除干扰,因而提高选择性; (3)在分析大批试样时,使用标准曲线法可以简化手续, 加快分析速度。
2016/3/20
第二节 光的吸收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律
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液层厚度和待测物浓度的关系
入射光 IIt lg Kbc I0
A:吸光度
K:比例常数, 与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等有关, 与浓度无关。
T 称为透光率 Transmittance
第四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光度分析中,对于本身无吸收的待测组分,先要通 过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测
定吸光度或吸收曲线。
显色反应: 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显色剂: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在光度分析中选择合适的显色反应,并严格控制
反应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2016/3/20
几乎吸收所有的入射光。
⑤白色: 几乎全部反射入射光。
2016/3/20
吸收曲线: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即吸光度A),以波长(λ)为横坐 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得到的一条 吸收光谱曲线。 (1)吸收曲线用途: ①进行定性分析; ②进行定量分析; ③选择吸收波长; ④判断干扰情况。
系数, =Ma, M是摩尔质量;
2016/3/20
吸光度的加和性
若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吸光物质,且 各物间无相互作用,则测得的吸光度为各种吸光 物质吸光度之和。 如溶液中含有A、B两物质,对波长为λ的光 均有吸收,则
A = AA + AB
A
2016/3/20
Ai ibci b i ci
L ·mol –1 ·cm -1
Absorptivity
A abc
与 a 的关系:
L ·g –1 ·cm -1
Ma
2016/3/20
的含义
(1)是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反
映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 值越大,表示该吸光物质对
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显色反应越灵敏,在最大吸 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 max表示; (2)根据朗伯-比耳定律, =A/bc 由实验结果计 算,以总浓度代替吸光物质的浓度, 为表观摩尔吸收
2016/3/20
分光光度计
Agilent 6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016/3/20
2016/3/20
3、光度计组成:
2016/3/20
3、光度计组成: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系统 (1)光源: 要求稳定,强度高. 常用6~12V钨丝灯或卤钨灯,2600~2870K, 发 320nm~2500nm的连续光谱 可见光部分用其360~800nm
2016/3/20
(4)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接受从吸收池发出的透射光并 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 分为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 管阵列。
2016/3/20
显示装置:
检流计,数显,记录仪,CRT。
2016/3/20
练习题 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400~780nm B. 200~320nm
D. 吸收光谱曲线,表明了吸光物质的吸收特性
2016/3/20
4、影响有色物质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
B
A. 吸收池厚度 C. 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
B. 入射光波长 D. 入射光的强度
2016/3/20
5、某有色物质溶液,遵守比尔定律,当其浓度为c
时,用1.00cm比色皿测得其透光度为T,,当浓度
减小为0.50 c 时,,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其透光率
2016/3/20
(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大。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试剂空白小。 对比度: 两有色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之差
紫外光:氢灯,氘灯,185 ~ 350 nm;
2016/3/20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 分为棱镜和光栅两种。
光栅的分辨率比棱镜大, 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2016/3/20
(3)吸收池:比色皿:
也称吸收池,长方体,两面透明,有玻璃和石英玻璃两 种,规格有0.5,1.0,2.0,5.0cm等; 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1
I1 I01 10
λ1bc
I 02 对2: A2 lg λ 2bc I2
I 2 I02 10 λ 2bc
2016/3/20
1 + 2 :
I 01 I 02 I 01 I 02 lg A lg λ1bc λ 2bc I 10 I 10 I1 I 2 01 02
(3)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 对于形成不同络合比的络合反应,必须注意控制实验 条件,使形成一定组成的络合物,以免引起误差。 (4)有色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应足够稳定,至少保证在测 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变化小。 这就要求有色化合物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日光 照射、空气中的氧核CO2;此外也不受溶液中其他化学因 素的影响。
二、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像性。
λν= c ,E =hν =hc/ λ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S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白光(太阳光): 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 由单一波长的光组成的光
复合光:
2016/3/20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
i i i
例题
铁(Ⅱ)浓度为5.0×10-4 g· L-1 的溶液,与 1,10-邻二氮菲 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波长508nm,比色
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计算1,10-邻二氮菲铁的a
及 。 已知 M (Fe)=55.85
解:
由A abc可得:
0.19 1 1 190( L g cm ) 4 2 5.0 10
或互变异构等。 Cr2O72-+H2O=2HCrO4-=2H++2CrO42橙色
黄色
2016/3/20
第三节 目视比色法及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一、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方法:
标准系列法。
标1
标 2
标3
标4
标5
未知
2016/3/20
标准系列
未知样品
2016/3/20
分子内部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振动和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能量
E Ee Ev Er
电子能 振动能 转动能
2016/3/20
分子吸收光谱产生: 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光、电、热)引起分子能级 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E E1 E2 hv
2016/3/20
电子跃迁能级较大, 能量在1~20eV,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在
2016/3/20
吸光光度法特点: (1)灵敏度高: 10-5~10-6,10-7~10-8,10-10 mol· L-1 (2)准确度高:
比色分析,相对误差5~10%, 分光光度法,2~5%,1~2%;
(3)应用广泛:
可测定绝大多数无机物和许多有机物;
(4)操作简便仪器设备易普及。
2016/3/20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显色反应的类型 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选择性好,干扰少,或干扰容易消除;
(2)灵敏度足够高:
10
5
超高灵敏
(6 ~ 10) 104 高灵敏
不灵敏
(2 ~ 6) 104 中等 2 104
2016/3/20
若:
λ1 λ 2
A 1bc
A 1bc
或 或
A 2bc
A 2bc
λ1 λ 2
2016/3/20
非单色光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离 对吸收光谱而言,b 和 c 固定,
A K i
反映了 随波长变化的情况,单一波长, 固定;不 同波长, 不同。因此,非单色光将导致对吸光定律的 偏离。
2016/3/20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光学因素; 2. 化学因素
二.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光学因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严格地说,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