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实现新发展
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实现新发展
正是在这样一种写作文化建设的时代背
景要求下,高等教育出版社践行服务于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适时地集全 国之精英、创教材之精品,于2004年下半年 至今,陆续出版了由裴显生教授任总主编的 一套10卷本的“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 材”。
诸如:《基础写作教程》蔚天骄主编, 《文学写作教程》刘海涛主编,《新闻写作教 程》方延明主编,《影视写作教程》沈国芳、 颜纯钧主编,《财经写作教程》霍唤民主编, 《科技写作教程》萧庆元主编,《公文写作教 程》岳海翔主编,《军事写作教程》王东、王 景堂主编,《法律文书写作教程》杜福磊、赵 朝琴主编,《应用写作》裴显生、王殿松主编。
和“四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的到来,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写
作人才。搞好现代先进的写作文化建设,全面实施
写作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写作人才,成为
21世纪初叶写作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任
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 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同时,在大学写作课的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对当前写作教 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写作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写作教材的建
设至关重要。一部好的写作教材,应该是不仅 在传授写作理论知识上具有先进性,而且能使 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掌握写作规 范与规律,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并且 能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美 好的情操、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全面的人文素质。 这应该成为优秀教材建设写作系列教材,其“特 色性”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突出其创新性。
这套新教材的编著者们,在教学内容上 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即在继承正确理 论的基础上创新。大家把“人无我有,人有 我优”作为创新的具体目标,具体说,是在 发现前人尚未发现的新规律上创新、在对前 人的发现从认识上不断深化上出新、在对前 人不完备之处进一步系统完善上出新……总 之,在教材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写作实践训练 的设计等诸多方面都着意结出了创新的硕果。
其“导学光盘”,所设计的内容为纸介 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对学生学习纸介教材起 到辅导和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提 供的在线学习资源,加深对纸介教材内容的 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其“学习卡”,即利用提供的网址、口 令和密码,登录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4a教学 平台,该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线学 习的课程体系,还能在线进行交流、讨论、 答疑,而且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传输图、文、 声、像的特殊优势,为师生提供广泛的网上 教学资源服务;
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环境的更新 与变革,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 培养与造就。
三是教学活动形态从传统“以文本解读为
主”转向了以多媒体课件传输“图、文、声、 像”综合在线平台的交流为主上。
传统写作教材,主要是文本的纸介教材, 而这套新教材,根据“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和 “为全程教学服务”的教材建设理念,通过多 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传输 “图、文、声、像”的特殊优势,使师生能在 课堂教学和课后的网站在线交流平台上,更方 便地查阅信息资源库,进行课堂交流和在线交 流,使现代写作教学活动,包括了课堂“精品 教学内容”、加课后“全程教学服务”的丰富 教学资源内容,展示出现代写作教学改革与发 展的最新形态。
二是教学模式从传统“以教为主”转向 了以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为主”上。
传统写作教材,更多地关注是在课堂知 识讲授上,主要是“以教为主”;而这套新 教材的编著者,把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 转向了以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为主”。即把 很多以往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放到了由学 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
课堂上更多的是研讨式的教学与学习内容, 并利用多媒体优质教学资源形式,丰富课堂教 学交流论辩性的内容;再加上课堂之后诸如导 学光盘、学科网站等多种媒体随机可登录的学 习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很大改 变,使“研讨式的自主学习”成为主要教学模 式。
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其实践性。
写作学与写作课是两个概念,前者属于 基本原理层的“学科”性,后者属于技术理 论层的“术科”性。编著者们充分重视写作 课教材建设属于“术科”性的特点,高度重 视写作实践环节的研究,全面设计了科学、 有序的系列训练题型。
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实现新发展
——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形态 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
杜福磊
一、“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 教材”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二、创新性的“三个转向” 三、特色性的“五个结合”
一、“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 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21世纪的中国进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
谐社会、快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建设
其“学科网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写作学会、湛江师范学院三家共同建设, 依据“教学互动原则”,把发布教学、科研 领域的最新信息、网上论坛、发表文稿作品 等功能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 相关研究人员的在线交流平台作用。
其“四者”(纸介图书教材+导学光盘+ 学习卡+学科网站)有机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 性建设,真正使“为全程教学服务”的理念 落到实处。
展研这套“新形态教材”,笔者认为,其 “创新性”与“特色性”主要体现在“三个转 向”和“五个结合”上。
二、创新性的“三个转向”
这套新形态大学写作系列教材,其“创 新性”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向”:
一是编写思路从传统纸介教材只关注写 作理论知识性建构转向对写作教学活动全程 服务的资源性建设上。
传统写作教材,更多地关注在写作理论 知识性内容的建构上,而这套新教材的编著 者,把思路转向了更多的对写作教学活动的 全程性综合考察上,即在教材体系中,不仅 有先进的写作理论知识内容,而且还为受众 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即 设计出“纸介图书教材+导学光盘+学习卡+ 学科网站”的教材建构新模式,体现出为教 学活动全程服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