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皮层下白质水肿,共45例发现异常密度或异常信号,其中7例(15.55%)单纯累及枕叶,19例(42.22%)顶叶及枕叶同时累及(图1),8例(17.78%)顶叶、枕叶及额叶同时受累.11例(24.44%)见颅内弥漫性的低密度(顶叶、枕叶、额叶、基底节区及脑干、小脑白质)病灶(图2);合并出血2例,另有2例显示脑疝形成。
45例中,19例白质病变累及皮层,16例病灶呈对称性改变。
60例头部CT扫描患者中,38例出现异常密度,主要以顶、枕叶白质低密度改变为特征,且增强后无强化。
27例MR头部扫描中19例出现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顶、枕叶自质呈长T1长T2低密度。
MR头部扫描显示病变范围较CT广泛,FLAIR显示枕叶皮层受累优于CT。
2.2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按l临床症状将65例患者分成高颅压组、高颅压及有脑功能障碍组及意识障碍昏迷组,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见表l。
z.3病变部位性质与预后恢复的关系单纯枕叶、顶枕叶及额叶低密度者全部恢复良好;弥漫性低密度者(脑水肿)或伴有出血、脑疝者恢复时间长且不完全,预后差。
·579·
3讨论
HE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是因血压急剧升高,脑循环发生障碍,出现严重头痛、呕吐(一般为喷射状)、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口]。
其在影像学上的命名一直存在争议,1996年,Hinchey等报道了13例影像学发现大脑半球后部区域存在可逆性脑水肿的患者。
其中多数被诊断为HE,并将这种现象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或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或枕顶叶性脑病,同时把上述现象归因于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
从病因上看,多数学者口训认为可逆性后部自质脑病是与HE、产褥期子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性脑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放疗、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等相关的脑病综合征。
从神经影像学特点来看,多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以大脑半球后部、小脑、脑干的可逆性白质水肿为特征性改变,但部分患者的主要病变不是位于大脑半球的后部自质、小脑、脑干、侧脑室旁,有时也累及大脑皮层,因此有学者¨剐提议将“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改为。
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1996年Schwartz首先提出采用“高灌注脑病(hyper-pedusionencephalopathy,HPE)”这个术语描述上述现象,重点强调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非病因。
本组65例HE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中可见典型的脑后部白质水肿,占40.OO%(26/65),其余为弥漫性脑水肿,约为29.23%(19/65),4例可见脑疝及局部出血,因此笔者认为HPE这个名称比较贴切地描述了HE的影像学表现。
HE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和范围)与临床症状及神经障碍有关。
HE的头部影像学改变由血管性水肿所致,头部CT和MRI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白质水肿为主陋”。
本组65例患者中,CT头部扫描发现异常的比率为63.33%(38/60),MR扫描为70.37%(19/27),而22例同时行CT、MR扫描的患者中CT阳性率54.55%(12/22),MRI阳性率77.27%(17/22)。
CT、MRI均发现病变的12例中,MRI在发现病变、确定病灶范围及皮层累及上比CT更敏感,显示病变较CT清楚,特别是用FLAIR序列显示大脑皮层受累更清楚。
用DWI、ADC值可判定脑白质水肿是血管性还是细胞毒性,从而判断脑白质病的可逆性,对H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症状较轻、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的患者,MRI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过程及判断预后。
从临床上看,10例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的患者中9例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2例伴脑疝形成,1例脑出血),1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左额叶低密度伴右顶叶出血。
高颅压表现且有脑神经功能障碍者26例,23例头部影像学发现异常;而只有高颅压表
表1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赵红军, 周义成, 周坦峰, ZHAO Hong-jun, ZHOU Yi-cheng, ZHOU Tan-feng
作者单位:赵红军,周义成,ZHAO Hong-jun,ZHOU Yi-chen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30), 周坦峰,ZHOU Tan-feng(湖北鄂钢医院放射科,湖北,鄂州,436000)刊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5(4)
被引用次数:9次
1.张启松高血压急症的紧急诊治[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08(04)
2.Schneider JP;Krohmer S;Gunther A The feature of MRI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外文期刊] 2006(06)
3.Ozcakar ZB;Ekim M;Fitoz S Hypertension induced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a report of two cases[外文期刊] 2004(12)
4.郑茜;王为珍;祝茗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上海医学 2007(08)
5.Cruz-Flores S;de Assis Aquino Gondim F;Leira EC Brainstem involvement in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外文期刊] 2004(08)
6.孙志华;李威;张云亭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6)
7.于学英;芦林龙;兰洁高血压导致高灌注性脑病一例[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 2006(03)
8.宋兴旺;杨晓苏;胡治平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05)
9.张卫清;吕强;张英谦21例成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7(11)
10.高波;吕翠;王学建子痫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期刊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1)
1.孙志华.李威.张云亭.SUN Zhihua.LI Wei.ZHANG Yunting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
2.陈信坚.谭惠斌.刘忠高血压脑病影像学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5)
3.黄松涛.韩景奇.盛鸿颖.李京龙.刘兰祥指数表观弥散系数在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9,49(22)
4.陈旺生.李建军.洪澜.张亚民儿童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放射学实践2009,24(12)
5.宋兴旺.杨晓苏.胡治平.谭利明.张海南.杨期东.唐北沙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5)
6.徐小辉.徐浩.陈慧.程文君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7)
7.徐小辉.徐浩.陈慧.徐玉琴.程文君.Xu Xiaohui.Xu Hao.Chen Hui.Xu Yuqing.Cheng Wenjun高血压脑病CT和MRI特征[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
8.俞海.李振新.卢家红.付建辉.董强脑干肿胀伴可逆性颅内多发病灶的高血压脑病二例[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
1.张益锋.邹洛斌分析47例高血压脑病的救治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4)
2.杨永清高血压脑病4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2(9)
3.吴莹.俞集会.许为民高血压脑病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13(11)
4.靳瑞娟.李福彰.孙多成.徐林.肖飞鹰.张园子痫致后循环脑病的影像特征与凝血状态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2)
5.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崔文.刘圆圆妊高症致高灌注性脑病的MRI诊断[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10)
6.赵爱琴高血压性脑病26临床诊治分析[期刊论文]-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0(7)
7.贾书娟.杨宇.孙莉.刘高奇以皮质改变为主的高血压脑病1例报道[期刊论文]-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7)
8.杨爱莲高血压脑病及其CT诊断[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2)
9.陈超.杨志远.黄伟.余东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6)
引用本文格式:赵红军.周义成.周坦峰.ZHAO Hong-jun.ZHOU Yi-cheng.ZHOU Tan-feng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