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农贸市场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智慧农贸市场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智慧农贸市场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1建设选址
1.1.1选址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4、《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7、《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修订版)。

1.1.2选址原则
1、新建集贸市场选址应根据其经营类别、市场规模、服务范围的特点,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环境质量、建设投资、使用效益、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当现有集贸市场位置合理,交通顺畅,并有一定发展余地时,应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进行改建
和扩建。

2、集贸市场选址应有利市场人流和货流的集散,确保内外交通顺畅安全,并与公共设施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集贸市场用地严禁跨越公路、铁路进行布置,并不得占用公路、桥头、码头、车站等重要交通地段的用地。

4、小型集市的各类商品交易场地宜集中选址;商品种类较多的大、中型的集市,宜根据交易要求分开选址。

5、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市场应与集中的居住区临近布置,但不得与学校、托幼设施相邻。

运输量大的商品市场应根据货源来向选择场址。

1.1.3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选址于郑州市金水区金水科教园区,金城大道以北,具体位置详见下图:
该地块现状为空地,不涉及拆迁,建设条件良好。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内外交通发达;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公用设施完善;项目选址符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

1.2项目所在地概况
1.2.1区位条件
郑州市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北纬
34°16'-34°58',东西宽16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七朝古都东京开封市,西面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其中郑州都市区规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郑州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郑州各区、市、县辖153个街道乡镇,其中76个街道办事处、65个镇、12个乡。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区东北部。

东临中牟县,南连管城回族区、二七区,西接中原区,北靠惠济区。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0'~113°47',北纬30°50'~34°5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2.9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2千米,总面积135.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常住人口140.2万,是河南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区。

金水区是河南省委所在地,是河南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1.2.2经济条件
郑州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大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2014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0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1.9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52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增长11.4%。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次持续前移,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郑州市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160亿元,增长11.3%,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

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42.3%,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标志着郑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0亿元。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增长30%以上。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投资拉动、就业创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8%、60%和55%。

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组织化、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26个,农产品加工业收入达1200亿元,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居全国前列。

2014年,金水区生产总值完成84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0亿元,同比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9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4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完成51.77亿元,同比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18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1元,同比增长10%;实现就业再就业312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9.92‰。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平均增速为7.2%,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入中高速稳步增长阶段,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1.2.3交通条件
郑州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郑州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中国前列。

国家铁路货运中心,国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

1、铁路
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京昆高铁)、郑合高铁(京福高
铁)多方交汇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

2、公路
郑州市是国家公路网主要枢纽之一,有多条国家和地区性高速公路连接省内所有城市和省外城市。

郑州市的路网由环路和放射道路组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中国高速公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

高速公路干线有:京港澳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郑州绕城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商登高速公路、永登高速公路、机西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郑焦晋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郑青高速公路等。

3、航空
2014年4月,郑州机场已开辟航线147条,国际和地区客运航线15条,全货运国际航线20条,已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

4、地铁
郑州地铁,规划分两步走,第一步由8条线路组成,第二步规划共17条线路,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

2009年6月,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26.2公里,设置20个站点;2010年12月,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18.27公里,设置15个站点。

2013年12月26日郑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郑州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部六省第二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

规划到2020年,郑州地铁线网总规模达到202.35公里。

1.2.4主要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郑州市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在太阳辐射、地形、大气环流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灾害天气频繁等特征。

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的基本气候特征。

郑州年平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