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价值 PPT课件
其三、对于既跟自明真理无关,也不能由直接观察 证实的陈述,可能纯粹属于个人性格。对此,我们 容许参考多数人的意见,或尽量与大众或专家意见 保持一致,以保证陈述的真实性。
(四)真理
真理与人类对知识的追求,与人们在科学、 哲学和宗教上的求知努力相关。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把真理界定 为思想与实在的一种符合,或者心灵与现实 之间的一致。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 爱真理。
引言:从“两小儿辩日”与大学精神说起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牛津大学校训:追求真理。 耶鲁大学校训:真理和光明。 加州理工学院校训:真理使
人自由。 我的母校浙江大学的校训:
“求是,创新”。
一、真实、真相、真话与真理
(一)真实
真实(true):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1、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
事,是客观现实。 2、艺术真实:是艺术家真切的人生体验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八讲
真理与价值
古圣先贤如是说
赫拉克利特:这个世界,对于 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 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 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 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 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思想是最大的优 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 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众人意见标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 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要 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 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 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各种非科学观点 (1)否认存在真理及其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唯心主义真理观:真理标准存在于精神领
域。意见、有用性、客观精神的活动 (3)旧唯物主义真理观:实验、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权威标准
案例: “两个凡是” :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 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虚假、歪曲反映。
(三)真话
真话是指与事实相符的陈述。真话的对立面是谎言。 了解何谓谎言,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何谓真话。
一个男人对女人说:“我爱你。”如果他口是心非, 就是说谎。一个孩子偷吃糖果后告诉母亲说:“我没 有吃。”他也是在说谎。可见谎言是相反于撒谎者所 知、所想、所感觉的,跟诚实的错误有着本质的区别。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为尊者讳耻, 为贤者讳过, 为亲者讳疾。”
“讳莫如深,深则隐。”
大学不是单纯适应社会的产物,而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 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担当起引领社会发展方向 的神圣使命。
哈佛大学校训:“与柏拉图 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与真理为友。”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确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标准;实践现在检 验不了的,将来一定能最终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这是无 条件的,绝对的。
(2)不确定性: 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的历史 局限性决定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们已有的认识;实 践本身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对真理的检验也有一个发展 过程,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 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是正确的
我认可
我同
意
我赞
我赞成
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的
同
标准???(《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事实可不是这样的!
(二)真相
真相 :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与假相对立。 真相是对事物的真实、全面反映,假相是对事物的
心口如一
口是心非
辨别某一陈述真假的简易方法
其一、坚称某些陈述是自明真理,比如“全部大于 部分”。由于我们不可能想象出相反于这个陈述的 事实,这个陈述本身就直接向我们宣告它的真实性。
其二、通过经验与观察证实陈述的真假。比如,警 方宣称某人是凶杀案的凶手。证明这一宣称的可靠 性,显然离不开周密的观察求证以及丰富的侦查经 验。
(二)逻辑证明和实践标准的关系
(1)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的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来证 明待证命题的思维过程,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一种重要手 段。 (2)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实践经验由特殊 上升为普遍;为某些命题提供理论证明。 (3)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能代替实践标 准:逻辑证明的前提及其正确性依赖于实践;逻辑证明的 法则来源于实践;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系过程图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
相符合
主
客
观 认 识
实践
观 对
(主客观的中介、桥梁)
象
谬误
不相符合
案例: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起草,《光明日报》社的杨 西光、吴江、马沛文10次参与讨论修改,中央党校的孙长江 执笔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1978年5月 11日、12日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 军报》发表,立即轰动全国,引起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 真理标准大讨论,认为这对于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 的精神束缚,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改革 开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