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学习资料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学习资料
徽
徽
派
派
建
牌
筑
坊
宏
徽
村
派
祠
堂
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 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 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闽派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 其最为鲜明的代表。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 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 县最为集中 ,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 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一般单体建筑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 化内涵丰富。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 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 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 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 土楼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 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 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 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 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 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 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 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 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 ,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 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 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 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福
建 土 楼
土 楼
楼
楼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 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 环境学,是中国传统人 居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 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 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 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 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 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 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 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派系
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 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 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 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 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 、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 (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 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 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 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 为中心,高墙 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 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 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岳栋 2011.12.9
概况
中国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北京天坛是人类 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 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 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 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 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 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 刻的史书,让我们重 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 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
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 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 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 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京派四合院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 之作。
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 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 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宫缩小1000倍甚至10000倍实际上他就是 一个传统的四合院,只不过在功能分区上更 加细致。所谓的宫殿建筑很大意义上说是普 通民居的放大版,在功能区划分上它兼顾了 办公与居住两项职能,而故宫的居住区域便 是由大量的四合院组成便是后宫嫔妃等的居 所。在用材等方面高于普通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