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由岛——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设想何传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海南岛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合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机遇,需要有合适的国际战略和内部政策。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通过对国际现代化的300年进程的系统分析,归纳了42个事实和14条经验,阐述了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并建议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成立亚联秘书处(设在海南岛)和建立海南岛生态型自由贸易区。
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海南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和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它既是海南岛对中国现代化和亚洲文明进步做出的实质贡献,也是中国复兴和亚洲繁荣赋予海南岛的历史责任。
本文简要讨论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战略定位和政策设计。
时代背景关于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可以大致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其一,国际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其二,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其三,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
1、国际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关于当今的时代特征,可以有不同的阐述方式。
从国际现代化的角度分析,典型的时代特征是: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进入国际化时期,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国际互动影响国家成败。
首先,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成败越来越决定于自身努力与国际环境的相互作用,国际相互依赖日益加强。
例如,联合国会员国达到19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51个,世界贸易占世界GDP比例达到52%,国际组织达到12000多个,自由贸易区达到1200多个,FDI也在快速增长等。
其次,中国发展进入国际化时期,中国对世界和世界对中国的贡献在同步增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的贡献。
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的国际贸易占GDP比例达到69%,中国的能源进口、资源进口、技术进口、国际旅游和环境保护等都离不开世界等。
其三,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2001年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可以分为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世界5000多个民族的生活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知识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狩猎采集为生)。
每一个国家都在求发展,每一个民族都在求进步。
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国际竞争必然日益激烈,国际环境瞬息万变。
其四,国际互动影响国家兴衰。
“一个地球四个世界,一个人类四种社会。
如果地球继续运转,如果文明没有损毁,那么竞争不会停止,合作冲突还会多变,国际互动左右兴衰,国家成败千古名垂。
”在21世纪,国际互动将继续影响国家的成败,加速国家的分化。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已有30年历史。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是被动适应?还是积极进取?我们认为,应该积极进取。
那么,如何积极进取呢?概要地说,有三个关键要素:借鉴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和选择合适的国际战略。
关于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基本原理和国际战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有系统阐述。
下面简要讨论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和平鸽”战略。
2、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过去300年里,有些国家比较成功,有些国家不太成功;国家的成败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
国际现代化的国别经验值得注意。
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和拉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中,有四条经验是普遍存在的。
首先,善于抓住国际机遇。
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都善于抓住国际机遇。
英国在18和19世纪抓住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德国在19世纪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欧洲强国,在20世纪抓住两次工业革命机遇成为发达国家。
日本在19世纪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扩散机遇实现经济起飞,在20世纪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冷战机遇实现战后复兴,成为经济强国和发达国家。
韩国在20世纪抓住冷战和两次工业革命机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芬兰和爱尔兰在20世纪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成为发达国家和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其次,近朱者赤,与发达国家合作有利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可以提高国家发展水平,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
其中,日本的例子发人深思。
日本和中国启动现代化的时间和起因大致相当,都是19世纪60年代前后,都是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国门,但两国选择的路径不同,结果相差很大。
日本主动推进全面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并重,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和技术。
中国推行洋务运动,采取工业现代化模式,学习西方的现代技术和军事,相对忽视制度现代化。
30多年后,日本抓住工业革命扩散机会,成为东方工业化强国;中国失去工业革命机会,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20世纪后50年,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与发达国家为伍,技术和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先后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其三,重视科技和教育。
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是教育先行国家。
相对发达的国民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
较高的国民素质,是实现现代化成功的重要条件。
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都重视科技的作用。
虽然它们的科技体制各有特色,如英国的基础研究体系、美国和德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和日本的技术创新体系等,但是,科技在保证国家成功和维持世界先进地位方面的作用,则是大同小异。
其四,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成功,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
外因是世界发展出现了历史机遇、国际环境发生有利变化。
内因是采取了合理的政策和对策,全面推进现代化。
拉美国家现代化起步并不晚,然而,拉美现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国家案例。
依附理论认为,拉美的欠发达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虽然这种观点有合理之处,但把拉美欠发达完全归咎于外部因素是不确切的。
拉美国家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动荡、贫富差距和社会分裂、注重经济忽视社会等是普遍现象,也是欠发达的重要原因。
3、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关于中国的国际战略,必然见仁见智;从事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研究的学者有大量工作,我们从国际现代化和国家水平研究角度提出“和平鸽”战略“。
和平鸽”战略,是根据国际现代化的300年历史经验、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提出来的。
“和平鸽”战略结构是:“和平鸽”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表1)。
“和平鸽”战略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宪章和促进和平——遵循联合国宪章,促进和平与进步;立足亚洲和面向全球——以亚洲合作为基础,促进全球跨区域经济合作;东西比翼和南北协作——同时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经合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欧美的合作;加强与南方国家的交流合作,包括与非洲、太平洋和南美国家的合作;互利共生和协同发展——参加合作的国家,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协同发展。
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促进亚洲的文明进步和国际合作,是“和平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中国和海南岛在亚洲合作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下面简要讨论这个问题。
目前,世界三大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区域国际合作都包括三个层次:跨区域层次、区域层次和亚区域层次。
在区域层次上,欧洲有欧洲联盟,非洲有非洲联盟,美洲有美洲国家组织;惟有亚洲没有区域性合作组织。
在全球化时代,区域一体化是一个普遍现象。
一般而言,区域一体化是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共同货币。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200个自由贸易区。
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可以从第一阶段(自由贸易区阶段)做起。
根据国际经验、亚洲国家的政府和学者的建议,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选择:欧盟模式、共同体模式和联合会模式。
欧盟模式包括关税、市场、货币和司法统一。
共同体模式要求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和共同市场。
联合会模式是自觉自愿参与的国际组织。
目前,相对宽松的联合会模式可行性较好。
亚洲区域层次的国际合作,可以采用联合会模式。
在继续促进亚洲跨区域层次和亚区域层次合作的同时,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具有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形式,暂时起名为“亚洲国家联合会”,促进亚洲的全面合作,提升亚洲的文明水平。
亚洲国家联合会,可以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为基础组建。
随着亚洲文明水平提高和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亚洲自由贸易区;亚洲国家联合会可以向亚洲经济共同体和亚洲联盟方向发展,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中国是亚洲国家,中国的未来与亚洲息息相关。
中国可以积极推动亚洲国家联合会的成立,并可积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争取负责组建亚洲国家联合会秘书处。
在筹备阶段,可以委托博鳌亚洲论坛负责亚洲国家联合会和秘书处的筹备工作,中国政府可提供筹备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外交政策后援。
联合国秘书处设在美国纽约州的曼哈顿岛。
亚洲国家联合会秘书处可以设在中国海南省的海南岛,秘书处的地点可以在海南岛物色。
海南岛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个地理中心。
如果亚联秘书处设在海南岛,海南岛将在亚洲国际合作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海南岛如何才能胜任它的新角色呢?我们认为,海南岛可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设生态型自由岛。
海南岛自由贸易区,首先是面向亚洲开放的一个“亚洲自由岛”,将来还可以逐步升级为面向世界开放的“东方自由岛”,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进入国际化时期,中国复兴决定于内因和外因的联合作用;中国国际现代化可以实施“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需要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和建设海南岛自由贸易区。
战略定位关于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我们想简要讨论三个问题:海南岛的客观条件、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将覆盖海南岛的全岛,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翻译建议采用Hainan Free Trade Area (HFTA),而不用Hainan Free TradeZone(HFTZ)。
1、海南岛的客观条件首先,海南岛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海岛,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与欧洲国家比利时的面积相当。
这种海岛环境,具有建立对外开放式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
开放式自由贸易区是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类型,它是一个国家(单独关税区)内部设立的、有隔离的、置于海关管辖之外的、实行自由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主要特点是:“境内关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如科隆自由贸易区、汉堡自由贸易区等。
集团式自由贸易区是自由贸易区的第二种类型,它是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