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及启示
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公平; 政策; 弱势群体
1672- 2035( 2009) 01- 0143- 03
[ 中图分类号] G510
[ 文献标识码] B
在追求教育质 量的 同时 追求 教育 公平 是当 代世 界各 国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 题, 也 是我国 建设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 重要议题。长期以来, 我国 的义务 教育一 直存在 着许多不 公 平的现象, 因此促进教育公 平成为 我国构 建和谐 社会必须 着 力解决的问 题之一, 合理地 借鉴国 外的经 验对促 进我国义 务 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目前对/ 流动儿童0 实行 了/ 两为 主0 政策, 但是不 少
学校通过加收借读 费或者规定入学考试等手段提高其入学门 槛, 从而使许多/ 流动儿 童0 被排 斥在校 门之外。经 济上的 贫 困导致贫困家庭将子女 的教育 只能放 在次要 位置, 这就造 成 了许多贫困儿童连 最基本的入学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实施个别教 学等措施, 并为 区域内 各级中 小学追 加了专门 教
除此之外, 各国政府对处 境不利 群体进 行相应 的拨款 资
育经费, 为教师增加了补贴。
助也是推进教育公 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为 OECD 国家的韩 国, 在推 进教 育公平 方面 采取了 符
针对女童教育、贫困儿童 以及残 障儿童 等边缘 群体学 生
印度对教 育的 投入 也 在不 断地 增 加。教 育支 出占 GNP 的百分比在 逐步 地上升, 1950~ 1951 年为 1. 2% , 1960~ 1961
义务教育是一 种依照国家 法律规 定, 国家、社会、学校 和 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 教育。它 是一个 国家民 族文化的 基础, 也是一个国家民主 进程的基础。[ 11] 212~ 213
义务教育, 继而向城市逐步 扩展; 1965 年, 韩国政 府开始在 全 300 万英镑, 目标是到 2006 年在所 有地区 提供综 合性 的心 理 国范围内实行免费的 6 年义务教育。随着经济发 展, 1985 年, 健康服务。[ 10] 14
韩国在边远地 区实施了免 费的 9 年义 务教育, 而在其他 经济 状况较好的地区仍采用原有的 初等教 育制度, 中 学和大学 的
为了克服学 业失 败, 缩小 教育 不平 等, 法 国左 派政 府 于 1981 年提出了/ 教育优先区0 的 政策, 就是在 学业失 败率较 高
[ 收稿日期] 2008- 10- 30 [ 个人简历] 宋晓霞( 1983- ) , 女, 辽宁大连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在读研究生。
# 144 #
此外 , 一些 主要的发 展中国家在 其宪法和 教育法律中 都 明确规定了要在教 育发 展 过程 中实 施 平等 公正 的 理念。 例
如, 巴西5全国教 育方 针与 基础 法6 ( 1996 年 修订) 规定, 国 家 对教育负有以下责 任: ( 1) 提供强制性的、免费的基础教育, 包 括对在适龄时期未受教育者 ; ( 2) 逐步实现强制性和免费的 中 等教育; ( 3) 对有特殊需 要的受 教育者 给予免 费的专 门教育, 特别是在普通教育 范围内; ( 4) 免费接 受 0~ 6 岁的儿 童进 托 儿所或学前教育学 校; ( 5) 根据 每个人 的能力, 提供 更高层 次 的教育、科研和艺术创作 的机会; ( 6) 提供适 合受教 育者条 件 的普通夜校教育; ( 7) 在公立基础教育中, 通过提供学校教材、 交通、膳食和医疗的辅助计划关怀受教育者。[3]
英国 政 府 注 重 通 过 立 法 来 创 造 教 育 公 平 条 件。 英 国 1998 年5 人权法6 认为教育权 是基本 人权, 教育对 人们的生 活 极为重要, 政府必须保证 每个人 受教育权 利的实 现。2006 年 5 平等法6认为, 公立学校、独立 学校、非公 立特殊 学校根据 学 生的宗教及信仰录取学生、拒绝录取学生, 或者据此为其提供 某些益处、设施以及服务, 或者 拒绝其 享受特 定服务, 将其 从 某种机构中 排除 出去, 让 其遭 受其 他伤 害, 都 是违 法的。[ 1] 26 另外, 为了 使 残疾 人 平等 入学, 1995 年 颁布5 反残 疾 人歧 视 法6 , 并于 2005 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地 方当局与中 学、小 学分 别从 2006 年 12 月、2007 年 3 月开始实施新 的5反 残疾人歧 视 法6 , 英国政府要求 地方 当局 与学 校必 须制 定与 公布 相应 措 施, 保证残疾学生的机会平等。
5初等 与中 等 教育 法6 (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简称5 法案6 ) 是 美国 基 础教 育 法案, 重 点 关注 入学 与 公 平。它是美国首个提出补偿 性教育政策的联邦法律。5 法案6 表明, 国会认识到低收入家庭特殊教育需要的急迫性, 以及地 方教育当局对低收入家 庭教育 状况改 善的局 限性, 由此宣 布 联邦的教育政策是为低 收入家 庭的子 女提供 经济资助, 以 使 地方教育当局能够 更大地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2]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 学版)
第8卷
的城区 或 乡 村 划 分 一 定 的 地 理 区 域, 实 施 特 殊 的 教 育 政 年为 2. 5% , 1970~ 1971 年 和 1980~ 1981 年 均为 3% 。1992~
策。[ 4]73这些区域为 了保 证教 育质 量有 所提 高, 以/ 给 予最 匮 1993 年, 印 度的 教育 支 出占 GNP 的3. 8% , 占其 政 府支 出 的 乏者更多最好的资源0 的 思想为 宗旨, 采取了 强化早 期教育、 11. 46% 。[ 8]
为全面普及义 务教育, 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我国政策和 制度的公平性不断提高。自 2000 年以来, 国家 专门制定了 相 应的政策以帮助中 西部地区、农村 地区、少数 民族地区, 以 及 特殊困难群体接受义务 教育, 如, / 西部地 区两基攻 坚计划0、 / 两免一补0政策等。 尤其 2006 年新 修订的5 义务 教育法6 的 颁布和施行, 使 义务 教育 投资 获得 了法 律保 障。2005 年, 全 国实现/ 两基0验收的县( 市、区) 总 数达到 2 890 个, 人口覆 盖 率达到 95% 以上, 小学学龄儿 童入学率达 到 99. 15% , 初中 阶 段毛入学率达到 95% 。[ 12] 但是, 不得不承认的是, 由于我国 经 济发展的现状、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分级管理体制以及重点校 政策和质量评价标准不 合理等 多种原 因, 导 致了目 前我国 的 义务教育公平还存 在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小学
685
191
3. 59B1
474
29 1
2 17
2. 18B1. 34B1
仪器设备值
初中
749
332
2. 26B1
588
36 0
2 76
2. 13B1. 30B1
高级教师比例 初中 12. 36% 2. 33% 5. 31B1
-
-
-
-
2. 弱势群体受教育状况问题。经济的快速发 展加速了我 国城市化进程, 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产生了新的弱势群 体, 如大批流动儿童、贫困 儿童、残障儿 童等。这些 弱势群 体 在接受义务 教育的过程中仍然 受到某 种显性的 和隐性 的/ 社 会排斥0 。
此外 , 用于 残疾儿童 的特殊教育 投入远远 滞后于普通 教 育的投入。由于经费的 严重不 足, 致 使一些 残疾儿 童的教 育
巴西宪法就 联邦、州、市三 级对 教育 的投 入作 了 如下 规 定: 国家应使 用不 少 于整 个国 家 预 算 13% 的资 金 来发 展 教 育。预算是来自 联邦 所得 税的 收入。州 政府 应使 用 不低 于 25% 的州所得税收入, 投入文 化和教 育项 目。市政 府所得 税 收入的 25% 用于维持和发展教育。[7]
1. 教育过程公平和质 量公平 问题。近 几年, 政府 致力 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政策实践, 城乡、区 域间( 包括 省际之 间 和同一省区的县际之间) 和 校际之间 生均预 算内教 育经费 日 趋均衡, 但是在一些对于改 善办学条 件和提 高教育 质量具 有 更为重要意义的指 标上, 如 生均公 用经费、仪 器设备值、高 级 教师比例等, 其相对差距却相当悬殊( 见下表)。
一、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经验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致力于 实施教 育公平, 并 在促进教 育 公平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1. 法律保障。为了确 保教育 的公平和 平等, 许 多国家 注 重通过立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 和公正, 在 其宪法 和教育法 律 中, 都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平等 公正的理念。
合本国国情的教育 公平 政策, 即 免费 义务 教育/ 农村 包围 城 的教育, 各国政府都提供了专项教育资助。例如, 英国为了保
市0 , 即义务教育先从农村开始以及优先扶 助弱势群体。1954 证保障残障儿童能接 受良好 的教育, 增 加了 对 / 儿童 和青 少
年, 韩国首先从农村、渔村、岛屿等 条件不 利的地 区实行免 费 年心理健康服务 中心0 ( CAMHS) 的 投入 水平, 到 2006 年追 加
2005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相关指标比较表[ 13]
( 单位: 元)
城市
农村
东中西比例 城乡比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西部为 1)
生均预算内
小学
236
142
1. 66B1
247
12 7
1 40
2. 51B0. 81B1 59B1
354
16 6
2 10
1. 69B0. 79B1
[摘 要]
[关 键 词] [ 文章编号]
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追求教育 公平是当 代世界 各国教 育改革 与发展 的主题, 也是 我国建 设社会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