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1、布臵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3、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
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布臵作业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吸引敌人14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传递情报︱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小英雄雨来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一、抗日根据地地图。
二、生字新词卡片。
三、《小英雄雨来》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
什么叫晌午?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
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
)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唔里哇啦‛。
)(‚吧嗒吧嗒‛。
)(‚哐啷‛。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
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
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
‛‚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
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看见!‛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
)(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臵作业: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板书:小英雄雨来鬼子雨来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利诱)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威胁)‚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毒打)‚没看见!‛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
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
)课文是怎样来写的?(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