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篇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第9篇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1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图9-2 软件设计流程图
20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4.9章系统单调片试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总体调试是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当 完成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硬件组装后,便 可进入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阶段。系统调试的目的是要查出 用户系统中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及可能出现的 不协调问题,以便修改设计,最终使用户系统能正确可靠地 工作。 系统调试包括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软、硬件联调。根 据调试环境不同,系统调试又分为模拟调试与现场调试。系 统调试的一般过程如图9-3。各种调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它们所处的时间段也不一样,不过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查出 用户系统中存在的错误或缺陷。在调试过程中要不断调整、 修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直到其正确为止。
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9.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
1.开发工具概述 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经过预研,总体设计、硬件设 计、软件设计、制版、元器件安装后,在系统程序存储 器中写入编制好的应用程序,系统即可运行。但一次性 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多少会出现一些硬件或软件上的 错误,需通过调试来发现和改正错误。然而单片机应用 系统本身并无自开发能力,仅靠万用表、示波器等常规 工具显然是不够的,通常要借助于一个特殊的计算机系 统来完成,这个特殊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单片机开发系统 或单片机开发机(仿真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9.1 单片机的开发系统及开发工具 9.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过程 9.3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9.4 单片机应用系统实例
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9.1 单片机的开发系统及开发工具
9.1.1 单片机的开发系统 1.概述 单片机应用系统建立以后,电路正确与否,程序是否
查询; ④ 将程序固化到ROM中去。
1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9.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过程
9.2.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 通常我们要求单片机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高、性价比高、
操作维护方便和设计周期短等特点,下面我们将对这几点作 详细讨论。
1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1.高可靠性 ① 使用可靠性高的元器件,以防止器件的损坏影响系 统的可靠运行。 ② 对供电电源采用抗干扰措施。 ③ 采用双机系统。 ④ 设计电路板时布线和接地要合理,严格安装硬件设 备及电路。 ⑤ 输入输出通道抗干扰措施 。 ⑥ 进行软硬件滤波。 ⑦ 采用必要的冗余设计或增加系统自诊断功能。
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单第片9章机开单发片系机统应的用功系能统开发技术 ⑴ 在线仿真功能 在线仿真器简称ICE(In Circuit Emulator),是由一
系列硬件组成的单片机开发装置。 ① 仿真功能 在线仿真时,开发系统应能将在线仿真器
中的单片机完整地出借给目标系统,不占用目标系统单片机 的任何资源。
b) 动态调试
2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②9章软件单调片试机:应a)用先系独统立开后发联技机术 b) 先分块后组合 c) 先单步后连续
③ 系统联调:a) 软、硬件能否按预定要求配合工作 b) 系统运行中是否有潜在的设计时难以 预料的错误 c)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精度、速 度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 现场调试 现场调试对用户系统的调试来说是最后必需的一个过程, 只有经过现场调试的用户系统才能保证其可靠地工作。现场 调试仍需利用开发系统来完成,其调试方法与前述类似。
2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9.3第9章单单片片机机应应用用系统系开统发技的术抗干扰设计
9.3.1 硬件抗干扰设计 由于各应用系统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干扰源也不
入目标机的ROM中,这个过程称为程序固化。固化时需要有适 当的编程电压和硬软件条件,开发系统应具有这种功能。
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3.开发系统的分类 目前国内用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开发系统很多,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通用型单片机开发系统 (2)实用型开发系统 (3)通用机开发系统 (4)模拟开发系统
第2.9章硬件单设片计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硬件和软件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方面,硬件是 基础,软件是关键,但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硬件设计 时,应考虑留有充分余量,电路设计力求正确无误,因为在 系统调试中不易修改硬件结构。 ⑴ 设计硬件原理图 ⑵ 程序存储器 ⑶ 数据存储器和I/O接口 数据存储器的设计原则是:在存储容量满足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存储芯片的数量。建议使用大容量的RAM芯片, 以减少存储器芯片数目,使译码电路简单,但应避免盲目地 扩大存储容量。
学习重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过程
目前,MCS-51系列单片机以其独特优越的性能和低廉 的价格,在工业实时控制、智能化仪表、数据采集、计算 机通信等各个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本章将结合单 片机的特点,从应用角度出发,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 开发工具和应用实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是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前提,合理的总体设 计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总体设计关键在于对系统功能和性 能的认识和合理分析,系统单片机及关键芯片的选型,系 统基本结构的确立和软、硬件功能的划分。
1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图9-1 单片机系统研制过程框图
1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3.9章软件单设片计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软件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图9-2给出 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是研制过程 中任务最繁重的一项工作,难度也比较大。对于某些较复杂的 应用系统,不仅要使用汇编语言来编程,有时还要使用高级 语言。 ⑴ 软件方案设计 ⑵ 建立数学模型 ⑶ 软件程序流程图设计 ⑷ 编制程序 ⑸ 软件检查
有误,怎样将程序装入机器等,这都必须借助单片机开发 系统装置来完成。单片机开发系统是单片机编程调试的必 需工具。
单片机开发系统和一般通用计算机系统相比,在硬件 上增加了目标系统的在线仿真器、编程器等部件,所提供 的软件除有类似一般计算机系统的简单的操作系统之外, 还增加了目标系统的汇编和调试程序等。
2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图9-3 系统调试的一般过程
2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⑴9章单片单机片应机用应系用统系调统试开工发具技术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常用的调试工具有 以下几种。 ① 单片机开发系统 ② 万用表 ③ 逻辑笔 ④ 逻辑脉冲发生器与模拟信号发生器 ⑤ 示波器 ⑥ 逻辑分析仪 ⑵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调试方法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 一般调试方法有。 ① 硬件调试:a) 静态调试
1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29.章高性单能片价机格应比用系统开发技术 单片机除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外,最大的优势在于高
性能价格比。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否被广泛使用,性价比 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时,除了保持高性能外, 简化外围硬件电路,在系统性能和速度许可的范围内,尽可 能用软件程序取代硬件功能电路,以降低系统的制造成本。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第章9章 单单片片机机应应用系用统系开发统技开术 发技术
总体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开发系统及开发工具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设计的基本方法 ●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的基本方法 ●了解应用实例软、硬件设计过程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口、RAM及位存储单元); c) 系统中扩展的RAM和I/O口 。 ③ 跟踪功能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⑶ 辅助设计功能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辅助设计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程序编辑 ② 程序设计语言 ③ 其他软件功能 ⑷ 程序固化功能 当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调试完成后,需要把目标程序写
2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2.9章输入单输片出机通应道用干系扰统及开抗发干技扰术措施 (1) 输入输出通道是单片机与外设、被控对象进行信息 交换的渠道。由输入输出通道引起的干扰主要由公共地线引 发,其次是受到静电噪声和电磁波干扰。常用的方法有: (2) 摸拟电路通过隔离放大器隔离,数字电路通过光电 耦合器隔离。模拟接地和数字接地严格分开,隔离器输入回 路和输出回路的电源分别供电。 (3) 用双绞线作长线传输线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噪声及电 磁场干扰,并应对传输线进行阻抗匹配,以免产生反射,使 信号失真。 (4) 传感器后级的变送器应尽量采用电流型传输方式, 因电流型比电压型抗干扰能力要高。
同,相应采取的抗干扰措施也不尽相同。在单片机应用系 统的设计中,硬件抗干扰措施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2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1.电源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 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来说,最严重的干扰来源于电源。 由于任何电源及辅电线都存在内阻、分布电容和电感等,正 是这些因素引发了电源的噪声干扰。一般解决的方法是: (1) 采用交流稳压电源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防止电源的 过电压和欠电压。 (2) 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改善电源波形。 (3) 采用隔离变压器,并使其一次侧、二次侧之间均采 用屏蔽层隔离,以减少其分布电容,提高抗共模干扰能力。 (4) 采用分散独立功能块供电,以减少公共阻抗的相互 耦合以及公共电源的相互耦合。
1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第⑷9章地址单译片码机电应路用系统开发技术 ⑸ 总线驱动能力 ⑹ 系统速度匹配 ⑺ 抗干扰措施 另外,可以采用隔离放大器、光电耦合器件抗除输入 /输出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地线干扰;采用差分放大器抗除 共模干扰;采用平滑滤波器抗除噪声干扰;采用屏蔽手段 抗除辐射干扰等。 最后,应注意在系统硬件设计时,要尽可能充分地利 用单片机的片内资源,使自己设计的电路向标准化、模块 化方向靠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