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分析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分析


对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的修正
l 影响贸易的因素除自然禀赋外,还包括历史事 件、政府政策与累积原因。
l 理论发展: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干中 学”(learning curve?)、技术革新(innovation ),规模经济等。(吉尔平,2003,228)
arbitra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发展高科技。(5)把高收入工作岗位留在国内。
例子:日本和东亚。(国家与市场:是十分复杂的问
题。)
l 自由主义对战略政策的批判:产业政策风险大,得益 小;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战略贸易理论(STT)或新贸易理论
l 发达国家之间的汽车贸易。
l 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带来的直接投资的结果 ,全球范围内的产品布局:产业组织问题;价 格转移问题。
l 到1990年代末,50%以上的美日贸易是公司内 贸易。
战略贸易政策(现实主义)
l 从比较优势(comparative competitive advan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
l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em(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瑞典人)(1920-30年代) 进一步论证了李嘉图的观点:提出一个 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是由在生产方面的 诸要素如资本、劳工和资源的相对丰裕 和缺乏(丰裕程度或匮乏程度)决定的 ,再次基础上开展国际分工,区分出资 本密集型国家(发达国家)、劳动密集 型国家(发展中国家)。
l 什么是“自由贸易”、“公平贸易”与“战略贸易” ?在国际贸易政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l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体制中的作 用、利益以及互动关系?
l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同流派有什么 不同的观点?
l 贸易政治如何反映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l 如何用贸易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加入 WTO的努力?
l 构成战略贸易理论的新理论元素: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干中学、研究与开发等。
l 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竞争(应用不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 与博弈论模型),高科技产业出现。 – 规模经济决定不能容纳更多的竞争者 – 垄断租金 – 国家出于国家安全或国际竞争的需要,容忍甚至鼓励 寡头垄断的存在。主要是通过帮助企业产生正的外部 效应(技术),将利润从国外公司转移到国内公司。
l 里昂惕夫悖论:引入“人力资本”、规模经济等 概念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解释了悖论。(同上,229)(土地的因素)
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y
l 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y(1940s):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了解释:一国为什么存在反对、
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分 析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思考题
l 什么是贸易政治?贸易政治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
l 什么是“内嵌式的自由主义”(embedded liberalism)?主要有哪些观点?
l 国际贸易体制(GATT和WTO)的发展包括几 个重要的阶段,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GATT和WTO有什么不同?
l 案例:中美贸易争端;美日贸易争端
一、有关贸易的经济学理论
有关贸易的经济学理论:
l Adam Smith: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分工从事最擅长的生产, 得益。(单一产品之间)英国、葡萄牙
l David Ricardo: 比较优势:没有绝对优势 ,贸易同样有利益。1817年《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即使 葡萄牙产生葡萄酒和布都比英国便宜,两 国贸易葡萄牙仍然得利。
赞成自由贸易的集团(trade
liberalization
benefits abundantly endowed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hurts poorly endowed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a state):自由贸易有利于该国比较丰富的生
l 观点:
竞争优势论
l 竞争优势论: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
l 解释的现象: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公司在某些特定 生产部门比其他国家的公司有竞争力。
l 观点: (1)比较研究发现:国家经济或政治经济 的国家体系的内在特点影响国内公司的环境,促 进或阻碍某些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发展。这些内在 特点(影响国内竞争)包括:
产要素而不利于该国较稀缺的要素。(提出了
一个有争议的命题:自由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得
益?)中国:自由化有利于中国的工人;法国
:农民反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农民
赞成农产品自由贸易。
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
l “比较优势”的有关理论解释不了。
l 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仍会发生,主要的原因:根据经济自由主义理 论,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规模经济( economies of scale)、消费者不同的口味、更 为专业化、更为复杂的生产(production of more specialized and sophisticated manufactured products)。
l 应用的产业:计算机、半导体、信息处理、生物技术、航 空航天等。
与战略贸易有关的几个理论
l 产品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1966年 ,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提出 :
l 解释美国196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美国 具有产品创新的竞争优势;美国海外投 资旨在阻止或先发制人排斥国外竞争者 的愿望。
l 例证:鞋子与飞机。
l 战略贸易政策的基本观点: (1)强调国际竞争与贸易
方式是以日益增加的利润为基础的独有的专业化的结 果,不是资源禀赋差异的结果;(2)技术与规模经 济日益重要;(3)国家通过确立产业政策(industrial targeting),可以创造竞争优势;(4)强调国家干预
经济;更倾向于人为的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