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
王北,女,副主任医师
王为兰教授生前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内著名的风湿病学专家,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

王教授在治疗热病、痹病及内科杂病上造诣颇深,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上,率先创立了益肾通督法,并拟定了益肾通督汤,为现代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肾虚督脉瘀滞为主要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和骶髂关节受累
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此前中医对此亦无统一定论。

王教授通过30余年的临床深入研究后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虽有关节疼痛表现,但不同于一般的风湿性疾病,即中医之风寒湿热痹证,而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其病因及发病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即与先天禀赋不足直接相关。

王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肾虚督脉瘀滞”。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属中医“骨痹”“肾痹”等范畴。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腰者,肾之府。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

”《素问・
痿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

”肾精充实,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之滋养而坚韧有力,耐得劳作。

如肾精亏虚,则骨骼脆弱无力,不耐久立、劳作,腰膝酸痛,甚至不能屈伸。

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腰脊为病有关。

《素问・骨空论篇》曰:“督脉者……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脊柱为病,首当责之于督脉。

肾精不足,督脉空疏,经脉瘀滞,邪因虚生。

痰、瘀、湿、浊着于督脉,阻于经络,流注脊柱,充塞关节,深入骨骱脊髓,则脊背疼痛,疾病由浅入深,从轻到重,终致脊柱强直,驼背以成。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督瘀的前提下又可分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郁肾虚、脾湿肾虚等多种证型,病均在督脉与骨,而终不离肾虚。

可见肾虚督脉瘀滞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有的病机特征。

肾与督脉对脊柱有着温煦、荣养的作用,肾与督脉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王教授在风湿界率先明确地指出,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肾督,其病因病机为肾虚督脉瘀滞,肾亏精虚是本,督脉阻滞是标。

2益肾通督为治疗大法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存在多种证型,但王教
・导师经验・
王为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
王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
北京100010)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脉瘀滞;益肾通督法;名老中医中图分类号:R255.6
志、调节阴阳,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兼心脾亏虚者配脾、肾穴可以补心健脾、益肾安神;心肾不交者配肾穴可以滋补肾阴、交通心肾,使阴阳相互制约;心胆虚怯者配肝、胆穴,可以疏肝理气、益气镇静;肝阳上扰者配肝穴可以滋阴潜阳、平肝安神;脾胃不和者配脾、胃穴及大肠穴可以健脾运胃、和中祛痰、益气安神。

耳压治疗失眠操作简便,痛苦少,无药物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失眠的治疗调摄尤为重要,因此应嘱患者消除忧虑,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临睡
前不饮用浓茶、咖啡及酒等刺激物,少看电视,可听一些轻音乐,放松自己,按时作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丽君.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22.
[2]宗蕾,梁艳.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例[J].上海针
灸杂志,2004,23(12):26.
(收稿日期:2008-04-26)
!!!!!!!!!!!!!!!!!!!!!!!!!!!!!!!!!!!!!!!!!!!!!!!!!!!!!!!!!
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督脉瘀滞,正虚邪实,因此治疗原则应遵循扶正祛邪、益肾通督这一基本法则,即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扶正即为补肾,包括补肾阴、补肾阳和阴阳双补,其中也包含了补气、补血的内容,亦涵盖了养肝荣筋;祛邪在此就是通督之意,包括化痰、利湿、逐瘀、蠲浊,其与扶正相辅相成。

正气充盈,则痰湿瘀浊之邪自灭;邪气退却,则精津气血自然充盈。

依据上述观点,并经过了大量临床实践,王教授拟定了益肾通督汤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基本方。

用药如下:鹿角胶、龟甲胶、仙灵脾、巴戟肉、补骨脂、菟丝子、炒杜仲、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当归、白芍、炒白芥子、水蛭、蜈蚣、细辛、降香、川乌。

本方阴阳两补,肾气、肾精并生,益肾之力足矣。

王教授认为此方“通督”有两方面含义:一者,鹿角胶、龟甲胶、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仙灵脾、巴戟肉、补骨脂、炒杜仲、菟丝子、当归、白芍等补肾生精养血、充盈督脉,即通也,乃养而通之、充而通之、盈而通之;二者,水蛭之活血化瘀,白芥子蠲除筋膜骨间之顽痰,蜈蚣搜剔骨骱固着之风湿,川乌、细辛、降香通行十二经之脉络,逐而通之、达而通之、攻而通之。

3辨证论治
本病临床表现虽千变万化,却有一定规律可
寻。

王教授将强直性脊柱炎概括分为隐匿型、明显型,各型又分活动期、缓解期、稳定期。

活动期又有湿热、阴虚内热、阳虚内热等不同,临床使用清热解毒除湿汤加减治疗。

缓解期和稳定期中医辨证在肾虚督瘀的前提下又可分为以下8个证型进行加减变化。

(1)肾阳偏虚,督脉瘀滞。

症见:背脊腰骶臀区疼痛,背冷恶寒,遇热痛减,遇寒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通调督脉。

方药:右归丸合益肾通督汤加减。

(2)肾阴偏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背酸痛,休息后减轻,伴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薄或少,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通调督脉。

方药:左归丸合益肾通督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脊腰骶等部位疼痛,时轻时重,腰膝酸软无力,四肢不温,耳鸣,心烦失眠,自汗盗汗,尿频便溏,遗精阳痿,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强筋健骨。

方药:益肾通督汤加减。

(4)肝肾阴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脊骶髂隐痛,头胀眩晕,眼干目涩,耳鸣,燥热易怒,失眠健忘,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通调督脉。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益肾通督汤加减。

(5)脾肾阳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脊酸痛,骶髂冷痛,喜暖怕凉,面色无华,纳少脘胀,疲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通调督脉。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益肾通督汤加减。

(6)气血两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脊骶髂疼痛发木,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气养血、通调督脉。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益肾通督汤加减。

(7)肝郁肾虚,督脉瘀滞。

症见:腰骶脊柱疼痛,胸肋酸痛,两肋胀痛,胸闷叹息,精神抑郁,头痛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益肾通督。

方药:四逆散合左归丸、益肾通督汤加减。

(8)脾湿肾虚,督脉阻滞。

症见:腰骶冷痛,脘腹胀满,纳呆,体倦身重,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厚或腻,脉细滑。

治法:温脾化湿、暖肾补火、通调督脉。

方药:实脾饮合右归丸、益肾通督汤加减。

(收稿日期:2008-04-1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第16卷(2009年)征订征稿启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央级自然科学医学学术类期刊。

设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临床观察、个案报道、临证心得、名老中医经验、医案医话、针灸疗法、骨伤临床、理论探讨、综述等栏目。

还可刊登书评、会议通知、征文通知、广告等。

本刊为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A4开本,48页,每期定价3.00元,全年18.00元。

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办理国外发行,国外订阅代号BM5479,国内邮局订阅代号为82-259,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购(免邮费),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64286149。

E-mail为a64286149@sin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