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10篇供参考)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4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PPT课件 (10篇供参考)


碳酸钙 + 水 CaCO3 H2O
有沉淀 生成
现象: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化学表达式:
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CO2 + Ca(OH) 2 → CaCO3 ↓ + H2O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
质量.
五、教学过程(七 ) 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 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 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8克A与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克C和 11克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为 克。
二.教学目标分析
•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 和分析问题的 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益求精、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质量守
六、教学反思
• 1. 合理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 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 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 2. 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 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3.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很多学生忙于实验,过程不严密, 甚至没有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就开始实验。对此, 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在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过 程后开始实验是成功的关键。
谢 谢!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无中不能生有, 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 但是实则犹生; 正如一场春雨落地, 霎时失去踪影; 可是草木把它吸收, 长成花叶果实, 依然欣欣向荣。----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细铁丝的质量 四氧化三来自,为什么?(填“<、=、>”)
• 2、镁也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那么镁的质量 氧化镁的 质量。(填“<、=、>”)
• 3、有人说,蜡烛熔化后,质量不发生改变,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m m 即: 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 生成的所有物质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五、教学过程(四) 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 研究对象
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铁钉和硫酸铜 大理石和稀盐酸的
的反应
反应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结论
五、教学过程(五) 分析实验,消除误区
•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忘记塞橡皮塞,结果怎样?为什么? • 塞了橡皮塞,被弹出,怎么办?
五、教学过程(六) 知识应用,深入理解
锡 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
量不变。

--

至此,质量守恒定律
才获得公认。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请同学们结合“物质构成的奥 秘”,阅读教材P97-98页,从微观中 寻找出其中的原因。
水分解微观示意图
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通电 拆成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 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 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改变,所 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
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恒的原因。 ②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四、教学模式
• 小组合作探究 本节教学提倡学生 “在做中学” 、“在尝试中学” 、“在体验中学”。
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作好铺垫
• [探索问题一]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那么原子数目是否改变?
实验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实验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CuSO4 NaOH
Na2SO4 Cu(OH)2
(蓝色溶液 )
(蓝色沉淀)
现象:①溶液中有沉淀生成,颜色的蓝色逐 渐变浅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__变__
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Hg+O2
加H热gO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失败
拉瓦锡的实验(1777年)
成功
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 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波义耳--英国
拉 瓦
1777年,他在密闭容 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 承前启后,开始了从分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何种物质向探讨反应物、生成 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化;
•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 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
• 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
②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化学表达式:
CuSO4 + NaOH → Cu(OH ) 2↓ + Na2SO4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
质量.
有气 体放 出
碳酸钙 + 盐酸 CaCO3 HCl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CO2
Ca(OH) 2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CaCl2 H2O CO2
化分
H2O
重新组合


子 化分 子
新 重新组合 分

五、教学过程(二) 理性探索,提出假设
• [探索问题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改变?
五、教学过程(三)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小烧杯、镊子、锥形瓶、小试管、橡皮塞 • 实验药品:CuSO4溶液、铁钉、稀盐酸、大理石、石灰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