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 37张)

医院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 37张)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二)护士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分析前 生化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从 病人准备、标本留取、采集、运送到实验 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 的重要因素。临床生化检测以血标本居多, 约占整个标本量的 90%以上。但很多护士 认为采集血标本操作很容易,不够重视这 项工作。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一)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种 类越来越多,让临床医生看得眼花缭乱,这其中临床认识也常常落 后于实验医学的发展,而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其诊断性试验 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 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 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号等填写清楚,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经常出现不同的医师写同一位病员的 姓名、年龄、床号不同的现象,诊断不填写更是普遍,当检验人员 对报告结果有疑问时,因为无诊断将无法判断异常结果是由于实验 室内的原因还是疾病本身造成的,无法取舍是否复查核实,由此会 增加分析的误差频率,这些都是导致检验单或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 偏差的重要原因。 凡送检标本应注明标本类型,全血、血清、血浆、胸腹水、脑脊液 或尿等,不同的标本类型对结果有不同的解释,如内生肌酐清除率 测定需要病员身高,体重及24小时尿量等信息; 申请日期未填,无法确定标本送检时间;医生签名未填或不清,当 检验人员出具报告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或遇到紧急情况时,无 法与医生取得联系,不利于对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无年龄、性别,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临床
临床诊断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实验室可靠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断、治疗
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客观依据,如何将有限 的实验数据变成为高效的诊断信息,这就 要求检验人员的工作不断地与临床人员进 行信息沟通。 据相关资料统计,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来源 于实验室环节仅占总误差的20%左右,其 余大部分检验误差均产生在检测前或检测 后。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科在医院是一个小的科室,虽然不是大科,但是它对临床的支撑 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医院的临床水平决定于辅诊科室的发展水平, 但辅诊科室的发展直接制约临床的前进,如果辅诊科室总是停留在原 来的水平,临床也将得不到快速发展。如果光靠眼睛、手、耳朵、经 验,仍然对很多疾病的诊断不很清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舌苔, 摸脉搏,看脸色,看眼睛,再通过跟病人交流以确认病症所在。西医 讲究望触扣听。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仅仅 凭借这些简单的物理诊断技术往往解决不了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问题, 只有深入到组织、细胞、分子水平才能够看到病原、了解病因。因此, 通过化验及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才能发现疾病本质,确切地作出有利于 治疗的诊断。比如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只有通过现代检查方法, 才能确定它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才能了解各种感染原对哪种药 物最敏感。显然,这时微生物检查才能给治疗提供有用的。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1、采血体位的影响:取血的姿势对实验结果相当重 要,体位改变可以引起某些生化指标的明显改变。 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分 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正常人,直立位时 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直径大于 4nm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中去,使其 血浆内的含量升高5%至15%。所以住院与门诊检 查的数据往往会有差别。 2、止血带的影响: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力, 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改变。使用止 血带3分钟与1分钟对比,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都 可以上升,如总蛋白上升5%,TCHO上升5%,铁 上升6%,TBIL上升8%,AST上升10%等。压迫 超过3分钟,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移,致使 血液浓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升高, PH降低,K+和Ca++升高。
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 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 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 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 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 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 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 (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 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 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 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质量控制
分析中
坚决贯彻执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 系文件。
分析后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加强与临床医生 的对话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质量是检验的生命,而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则是永恒的
话题。事实上,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偏重于检验专家谈检 验、谈与临床之间沟通。从本期开始,将采访一些临床方 面的专家来谈检验,以促进临床与检验更加有效地沟通。 大家熟知,检验和临床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由于检验 人员通常只接触患者的标本,对临床资料知之甚少,只能 横向观察各项检测结果,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而临床医师 对所申请项目的意义、原理、干扰因素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偏重于纵向比较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不能灵活地判断 结果。因此亟须加强检验与临床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合理 利用实验室资源,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地、 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临床检验工作伴随着基础医学及医学科学
的飞速发展正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 特异及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 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 学发展的瓶颈。要作好质控,必须做好试 验前(分析前)、试验中(分析中)和试 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 这些又与临床的关系极为密切。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只是接触标本,对临床信息知之甚少,只是从横向角度观察各项的检测结果。 临床医生对因疾病诊断需要所申请的检验项目在实际过程中的操作又缺乏系统的了解, 往往侧重于对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无法对检验结果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

标本检测
结果释疑
检验
检验人员要加强临床医学知识 的学习,调整知识结构,主动 深入一线实践 积极宣传倡导检验科与临床交 流的理念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科 何正海
2017.05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医院的检验科已经从原来的‘以标本为中
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见标本不管人’ 的陈旧医学检验模式,升华为‘以患者为 中心,以疾病诊治为目的,检验结果应与 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现代检验医学的学 科发展理念。所以说,加强检验实验室与 临床诊治的密切交流与结合是两者共同发 展的双赢之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