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羽毛球论文

羽毛球论文

关于羽毛球课程的学习心得
内容提要:
通过一个学期理论与实际的学习,了解到羽毛球比赛的规则,基本技巧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规则团队精神
引言
14-15世纪时的日本,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

据传,在14世纪末叶,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

这便是羽毛球运动的雏形。

1870年,英国一位公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他为使客人们不扫兴,就改在室内进行羽毛球游戏。

结果与会者情趣横生。

此后,这项运动便风靡英国。

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

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

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依我看来在中国除了乒乓球“国球”为龙头大哥,羽毛球运动可以称得上是老二,羽毛球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早上老人爬山晨运顺便打羽毛球,中午学生开展羽毛球教学比赛,晚上家人约在一起进行饭后羽毛球运动,这足以证明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羽毛球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细腻,动作有些偏差可能导致受伤,速度快,需要应变即时能力,变化多,就像下围棋,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自从接受羽毛球教程,我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最明显的就是我的右手力大无比,最少比以前拿10斤米没那么费劲,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羽毛球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也开始转变,特别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体质测试。

羽毛球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了我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培养我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我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体质基础。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收获良多。

羽毛球有混合双打(mixd-double)、男单(men's s ingles)、男双(men's doubles)、女单(women's singles)、女双(women's doubles)和团体组。

比赛采用21分制,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3局2胜。

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算该局获胜;若双方打成29平后,一方领先1分,算该局取胜。

每局一方以11分领先时,可以要求1分钟的技术暂停,得分者方有发球权(right to serve),如果本方得单数分,从左边发球(serve);得双数分,从右边发球,单打和双打都是这样的规则,但是双打存在轮换位置(switch position)。

在第三局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11分时,双方交换场区。

一开始还以羽毛球落点的方向决定谁选边谁选发球,选边不能先发,而选发球就没有机会选场地。

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它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这样的错误如果没学过羽毛球的话,我真的会犯啊,在别的专业人士看来是多么愚蠢的错误啊。

幸亏,选择了羽毛球,选择了明智。

在比赛过程中,单打的边线,是在边界的里面一条。

而双打的边
线就是最外面一条。

单双打的前发球线,就是最前面的一条线。

球不在规定区域内落点,意味着出界。

不仅学习了羽毛球的规则,还学了发球(serve)的几种方式、发回高远球(long high serve)、基本步伐、握拍方法等。

我们还可以把把训练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可以把实际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体育运动中。

生活在于运动。

同理,运动构成生活。

我们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

这是对80后的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团队协作精神无时不刻要求我们理解他人,互相帮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于团队,达成共同的团队目标。

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总存在遗憾和失败,但是没有尝试过失败的滋味又何来体会成功的甘甜呢。

综上所述,羽毛球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羽毛球创建者:genius62/view/3124.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