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美育-11.5

大学美育-11.5


《安娜· 卡列尼娜》
据载,一女青年因失恋投湖 自杀而获救,发现其身穿“安娜 服”,怀揣《安娜.卡列尼娜》。 只所以如此,乃因为在失恋痛苦 时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将 自身置于安娜的情境中而不可自 拔。其未能客观的认识安娜自杀 的社会历史原因和这部小说的美 学价值,反而因效法安娜的行为 险些丧命。 ——这是典型的“入乎其内” 而未能“出乎其外”的例子。
2.散文
a、含义: 散文指的是在题材、内容上极为广阔,表现形式、 手法上极为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 律拘束,篇幅一般不长,通过某些片断事件的描述表达 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学体裁。 b、分类: 散文从表达角度可分为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和 议论性散文; 按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杂文、小品、速写、随笔、 游记、传记、回忆、报告文学等。
王国维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由其世以知其人, 由其人以意逆志。 ——《玉溪生年谱会 笺序》
鲁迅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我总以为倘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并 且顾及作者全人,以 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要不 然,是很容易近乎说 梦的。 ——鲁迅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同为唐代 大诗人,但其风格迥 异,一沉郁,一飘逸。 其成因乃是二者的生 活经历和思想不同所 致。如果不了解“知 人论世”和“以意逆 志”,就很难把握其 诗作的根本。
4.剧本
a、含义: 剧本又称脚本,或称戏剧、影视文学,是话剧、歌剧、 舞剧、广播剧、电视剧、电影、戏曲等剧本的总称,有时 也专指话剧剧本。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戏曲、电影、电 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结构,是舞台和银幕、荧屏演 映的基础和依据,是一剧之“本”。 b、特点: 它受演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物不宜过多、情节不 宜过于复杂,头绪不宜过繁。矛盾冲突是剧本的灵魂,通 常讲“有戏”,主要就体现在矛盾冲突上。
1.诗歌
a、含义: 诗歌是以分行押韵形式,富有节奏韵律的音乐性语言,驰 骋丰富的想象,创造深邃的意境,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 活、抒发浓郁情感的文学体裁。 b、分类: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语言格式分为格律诗与自由诗、歌谣诗、散文诗; 按是否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按内容和表现特点分为政治诗、寓言诗、讽刺诗、哲理诗、 科学诗、爱情诗、咏物诗、儿童诗、打油诗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尔基论语言美
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 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 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 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一个作 家—‘艺术家’ ,必须广泛地熟悉 我们最丰富时词汇,必须善于从其 中挑选最准确、最明晰、最生动有 力的词。
三、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1.认清文学语言所固有的特殊美质 2.既要“知人论世”,又要“以意逆志” 3.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懂得艺术类型和样式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门艺 术的审美特征,掌握各门艺术审美的途径和方法,是观赏、 品鉴、领悟艺术美的前提? 2.何谓实用艺术?它主要有哪些审美特征?如何欣赏实用艺 术? 3.试就建筑、园林、工艺、现代艺术设计、书法的审美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 4.何谓造型艺术?它主要有哪些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艺 术? 5.试就绘画、雕塑、摄影的审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6.何谓表情艺术?它主要有哪些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 术?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刻而丰富地反映了 其所处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曹雪芹的《红楼梦》
通过语言艺术反映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典范
3.具体作品的立意美、结构美和语言美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 所谓结构,指的是语言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 和组织方式,包括人物、事件、环境的设置及其 相互关系的处理,开头与结尾的设计,层次与段 落的划分,过渡与照应的安排,主次与详略的处 理,章节回目的确定,结构方式的选择以及作品 在总体上的线索、脉络的交错和贯通等。
1.认清文学语言所固有的特殊美质
文学是活生生的艺术画面,是人们审美意识 物态化的集中表现;而文学语言则是描绘人生 图画的特殊工具,是集中传达人们审美意识的 物质手段,它本身就存在着固有的特殊美质。
文学语言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 的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 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论著 和自然科学论著是中的语言;狭义指的是文学作品, 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人民口头创作中所使 用的语言。 其具备“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 性。
欣赏语言艺术还应从语言美的四个要求入手: 其一,即将文学所反映的对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 肖; 其二,精确性,即写得既准确又精炼; 其三,新鲜多样; 其四,音乐性,即语言的音调悦耳,节奏鲜 明,富有韵 味,发挥其声韵节律之美。
鲁迅论汉语美
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形象的非直观性和间接性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3.具体作品的立意美、结构美和语言美
1.形象的非直观性和间接性
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媒介, 而语言是一套抽象的、规范的、共义的、固定的 符号系统,具有情境性和暗示性,只能间接地塑 造非直观性的艺术形象。 语言艺术塑造的艺术形象,人们是无法看到、 听到的和触摸到的,而要在语言的引导下,通过 欣赏者的想象和理解,才能体会和感受到。
3.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欣赏语言艺术,神游于美妙的艺术世界,废寝忘食,如痴 如醉,达到忘我的境地。喜怒哀乐,应境而生。这种神与物化 的审美感受,就叫“入乎其内” 。 欣赏语言艺术,应以理性的态度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 价值作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能一味沉醉在作品所描写的情境 中,丧失理智而不能自拔,更不能不自觉地受到它的腐蚀、毒 害,甚至走向歧途。 欣赏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是既要“入乎其内”,又要 “出乎其外”,不可偏于一端。
茅盾论语言艺术结构美的表现和功用
结构是全篇的架子。既然是架子,总 得前、后、上、下都是匀称的,平衡的, 而且是有机性的。匀称指架子的局部美和 整体美,换言之,即架子的整体和局部应 当动静交错,疏密相间,看上去既浑然一 气,而又有曲折。平衡指架子的各部分各 有其独立性而不相妨碍,非但不相妨碍而 且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有机性指整个架 子中的任何部分,不论大小,都是不可缺 少的。少了任何一个,便损伤了整体美, 好比自然界中的有机体,砍掉它的任何小 部分便使这有机体戏为畸形的怪物。
7.试就音乐、舞蹈的审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8.何谓综合艺术?它主要有哪些审美特征?如何欣赏 综合艺术? 9.试就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审美问题谈谈自己 的看法。 10.何谓语言艺术?它主要有哪些审美特征?如何欣赏 语言艺术? 11.试就日益兴盛的网络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的审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还珠格格
阅读琼瑶的小说和剧 本时,如果不能做到 “入乎其内”和“出乎 其外”,就会受其影响, 被其小说中的人物思想 情感和行为方式所左右 而不可自拔,以致丧失 进取精神。
《红与黑》
有的年轻人读了斯 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 黑》,就去效法作品中 主人公于连,为出人头 地而不择手段地反抗社 会,或像于连那样大胆 无耻地追逐女性……
3.小说
a、含义: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 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 b、分类: 按表现内容可分为战争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谴责 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等; 按其结构、规模、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 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等。
鲁迅尖锐批评“入乎其内”,却不能“出乎其外” 的态度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 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 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 听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 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 而老人看去,又占据了贾政 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 害的打算…… ——鲁迅
《少年维特之烦恼》
阅读[德]歌德的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时, 应做到“入乎其内”和 “出乎其外”,才能避 免小说刚问世时,不少 失恋青年盲目效仿维特 轻生自杀的人间悲剧。
第五节 语言艺术审美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类别 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类别
含义: 语言艺术指的是用语言的符号——文字作为物质材料, 以修辞作为表现手段,借助词语来唤起人们的想象,以此来 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审 美理想的艺术,通常称之为文学。 其属于上层建筑 ,以典型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具 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类别: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四种体 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2.既要“知人论世”,又要“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我国 先秦思想家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方法, 也是艺术审美的方法。它对一切艺术审 美都有指导意义,而对语言艺术的审美 则尤为重要。
孟子论“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颂(诵)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孟子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正是由于用语言艺术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非直观性和间 接性,在每个欣赏者心中才会见出不同的哈姆莱特
2.反映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 限制,其表现方式具有更大的容纳性、能动性和 灵活性,可以驰骋想象,突破时空,自由地、多 方面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能最接近其原本状态,并可使之达到特别明确、 清晰和深刻的程度。
南宋陈善论“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 所以出。……盖不能入得书,则不得古人用心 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 得尽读书之法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