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态工程-巢湖

现代生态工程-巢湖


明确构建完整的巢湖梯级湿地体系,
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和 开展入湖河口生态湿地建设;在巢湖
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 流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严守生态
排放应当执行严于国家 保护红线。
标准的地方标准。
将各类工业园区配套建
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 要求由合肥市扩大至全 巢湖流域。 要求推进雨污分流工作。
明确推进富磷山体治理与修复,采取 措施控制富磷地层对巢湖及其支流的 磷物质输入;推进蓝藻防治技术的开 发和运用,完善蓝藻水华防控应急机
污染
流域污染 以蓝藻爆发为例分析
2.1 流域污染
流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流域点源、面源污染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 于流域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砍伐量大 大超过生长量,致使巢湖流域水 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地面植被的 破坏导致大量泥沙下泻,河道、 湖泊淤积严重,每年约有100万 吨以上的悬移质由于水土流失而 输移入湖,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 化。巢湖流域内的原生植被基本 已不复存在,现存植被基本为人工 林和次生林以及大范围分布的种 植农作物。
《现代环境生态工程》
巢湖生态恢复
案例分析
报告人:
课程老师:
CONTENT 目录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Part 05
背景 污染 治理 生态环境改善 期待
背景
巢湖相关地理位置特征 入湖河流
1.1 巢湖地理位置特征
巢湖,曾称南巢、居巢 湖,俗称焦湖。长江水 系下游湖泊,位于安徽 省中部,由合肥、巢湖、 肥东、肥西、庐江二市 三县环抱, 东西长 54.5公里,南北平均宽 15.1公里,湖岸线最长 181公里多公里。最大 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 里,最大容积48.10亿 立方米,最大深度 0.98~7.98米,是中国 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短短四十多年,沿湖工矿企业从几 十家发展到数千家,年排放工业 废水数亿吨。巢湖流域有耕地 5000~7000km2 ,约1000万亩, 每年施用化肥2亿~4亿吨,其中 约有1/3以上流失而进人河湖。 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的发展,使生 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量增长,水 体氮磷含量猛增。综上各项,巢 湖每年必须接纳总磷3000t,,总 氮40000t左右,其中约有30%到 40%的氮、磷滞留于湖内。
治理
综合治污 调水引流 生态湿地
3.1 实施综合治污工程,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根据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机 理,显然控制或转移氮、磷等外源性营 养盐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输入是 极其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一是加强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 二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四是加强巢湖蓝藻“水华”的治理。 五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制。
Thanks!
湖泊的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 巨性的浩大系统工程。巢湖蓝藻治理是 一道大难题,2020夏巢湖受洪水、高温 天气影响,蓝藻呈暴发态势,经过不懈 的努力,目前部分流域蓝藻明显减少, 巢湖蓝藻防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期待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分析 巢湖美景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分析
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改善
水环境质量 流域生态环境
4.1 水环境质量改善
2016年巢湖水体整体为Ⅳ类,2017年为Ⅴ类。2018到2019年有改善。
4.2 流域生态环境
先后治理南淝河、兆河等入湖河道及 支流52条,合计长度820公里;投资 44.9亿元开展包括十八联圩在内的环 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合肥累计完成环 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投资233.2亿元。
1.2 主要入湖河流
1991~1995年,巢湖出入湖河流 水质总体上为:杭埠河,II 类;丰乐 河,II类;南淝河,劣V类;污染物主 要为氨氮; 1996~2000年,杭埠河仍能满足 II类水标准;丰乐河水质符合III类 标准;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等 仍是巢湖出人河道中污染最为严 重的河流,水质劣V类; 2000~2006年杭埠河水质下降为 IV类;丰乐河下降为V类;派河、十 五里河、南淝河仍为劣V类;白石 山河IV类。 2007年、2008年巢湖9条主要环 湖河流总体水质由2006年的轻度 污染变为中度污染。其中,派河、 十五里河、南淝河仍为劣V类。
地理局限
长 江 与 巢 湖交换水量的 大幅减少。着上世纪 巢湖闸、裕溪闸的相继 兴建,巢湖已成为半封 闭型湖泊,巢湖与长江 天然沟通大大减少,导 致巢湖与长江的换水周 期加长,水体自然交换 量大大减少,湖泊中氮、 磷等营养盐输出能力变 差。
2.2 蓝藻
水华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 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蓝藻水华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 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 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3.3 实施生态湿地工程,恢复环境净化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有着显著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要按照“突出生态湿 地,回归自然”的设计思想,在巢湖及其入湖 支流以及上游水库塘坝的沿岸滨水地带,建设 生态湿地工程,逐步恢复自然、健康、可持续 的滨水生态环境。 主要措施: 一是构建前置库系统。 二是构建环湖浅水低湿带。 三是构建环湖高湿滩地。
巢湖综合治理是合肥“生态高地”建 设的重要标志。引江济淮生态廊道、 环巢湖湿地群、骆岗中央公园等良好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 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
倾力治理
2
休养生息
3
生态高地
4
任重道远
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湖 长制”。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 湖湖区开始实施“十年全域禁渔”。 这在巢湖历史上尚属首次,在长江流 域重点湖泊中也是首例。
合肥、巢湖污水处理厂
3.2 实施调水引流工程,促进巢湖水质好转
根据自流引江条件,工程设计 了两条引江线路: 一是自白荡湖闸引水,经白荡湖, 由兆河入湖; 二是自枞阳闸(凤凰颈泵站)引 水,经菜子湖,由白石天河入湖。
根据预测,两条引江线路均能 较明显地缓解目前巢湖的富营 养化现状,东、西半湖均能降 低一个富营养化等级。此外根 据预测,引江济巢实施后,对巢 湖湖区水环境容量的扩充作用 十分明显,其中对枯水年水环 境容量扩充的效果最为显著, 达到50%左右,平水年和丰水 年的扩充效果次之,在20%上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