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病毒教学设计生命科学学院零四级生物科学一班提纲:一、活动目标二、活动准备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多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六、教学过程流程图七、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八、教学课件结构一、活动目标1.知识方面(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方面(l)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学习噬菌体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活动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收集整理资料(文字、图片、等)。
2、教师:利用远教设备和网络资源,准备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力求精炼明了并制作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在信息社会,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知道用什么手段到哪里去获取知识。
远程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手段和内容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的重大变化,通过资源丰富的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宽,使学生对内容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通过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精心组合制作,在活动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具体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通过播放一些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病毒的认识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活动中来。
(二)学生展示互相交流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展示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与同学互相促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体现了科学的探索性,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和生活,重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观念,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处处皆生物。
(三)利用网络查寻资料通过上网查询,学生品尝到活动课的乐趣,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四)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演示补充资料。
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补充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五八抒发情感、拓展思维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悟,内心的感情得以抒发和升华,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培养。
(六)、学生自我评价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不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四、教学多媒体设计:五、生物活动课《病毒》课堂教学结构1 师生互评教师总结活动中的得失,学生评价课堂情况及教帅表现六、《病毒》教学结构流程图非典的症状、病毒的特点大比拼七、情景式生物活动课应用模式以往的生物活动课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引入,使这一活动课的组织能很好的开展。
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我们经过对近十份情景式生物活动课教学设 计的求同去异、概括归纳,总结出了远程教育环境下,情景式生物活动课的应用模式。
我们按照这一模式组织情景式生物活动课,清楚地显示出:由于学生获得生物信 息的渠道拓宽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的发挥, 实现了学生生物学习的课内课外以及多学科的沟通,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迁移与转化。
学生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化。
八、课件结构图师生共同协作制定活动目标文本、图片、超文本链接、资料下载编辑CA课件《病毒》教学课件结构图符号说明:教师活动评价判断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2•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即噬菌体的作用机理为本节课的难点。
因为病毒是一类极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录像,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总路:---组织指导学生收集课外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形成印象---利用实例纠正错误,引出主题 ---播放录像,加强直观性,使学生识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利用教学软件学习病毒的三种类型---学生讨论交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调查有关病毒的内容: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电脑特长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以 3-4 人为宜),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查。
可选择的课题:①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它是如何被发现的?②请两组分别患过腮腺炎和流感的同学查阅此类病是由于什么病毒引起的?你是怎样患上这种病的?有哪些症状?医生对你进行了什么治疗?大概经过多久你痊愈的?③现在危害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病---- 癌症是由癌症病毒引起的?请任选一至两例你熟悉的癌症病毒查阅,进行比较细的说明。
④目前被人们誉为最可怕的病毒——艾滋病毒,请查阅有关它的资料:如艾滋病毒的特点,最先发现情况,现在全世界及中国的感染人群数,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⑤现在非典型性肺炎正横行于中国大地,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发言,让学生更多了解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因,防护知识等。
⑥动物的口蹄疫是由病毒引发的一种严重威胁动物生命的疾病,同时也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请你对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个报告。
⑦人类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
请举例说明。
2.通过查询网络或者书籍、报刊完成你选定的主题。
记录清楚你的信息来源,尽量确保它们的可靠。
3.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电脑知识好的同学最好作成幻灯片或电脑网页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安排好的顺序作主要发言。
其他各组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学生当堂完成讨论提纲的填写: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I)大小:( 2 )形态:3)结构特点:(4)营养方式:2、病毒的类型:3、病毒与其他生物:4、病毒与人类:(l)病毒与人类疾病:①病毒引发的人类疾病:(列出五种以上)②病毒的传播途径:③病毒疾病的预防:教学过程说明:(1)病毒是一类特殊的十分微小的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对其形态结构等情况比较生疏,甚至有误解之处,单凭课堂上一节课的教学是微不足到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最好在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收集、记录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和信息,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团结奋进的自信心。
(2)本节课的导言可以直接导入。
如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或者由学生代表发言导入,只要能引出主题即可。
如某学生:“最近,我收集、记录了一些有关病毒的资料,使我对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我们能互相交流,共同进步(3)关于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部分的教学,最好借助录像,展示病毒的多种形态和结构,还可制作教学软件比较形象地展示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构成涉及到比较深的化学知识,不必过多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关于病毒在寄主细胞里增殖的内容,可结合图片略加解释。
病毒的营养方式是寄生,教师最好利用软件的动画形式表现病毒在寄主细胞里的增殖过程,这对理解这部分知识起到关键作用。
(4)关于病毒的类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以其中一类为例,利用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详细介绍其在寄主细胞里寄生和增殖的过程,其他类型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痢疾杆菌噬菌体的作用机理。
本节知识应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教学软件的形象、直观、动画的作用,把学生用肉眼见不到的事物再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收集、记录的资料可能很广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如可依据与人类的关系分成两大类,一类对人有益,一类对人有害;也可以根据病毒的类型或寄主的不同分类:a.微生物病毒;b .植物病毒;c.无脊椎动物病毒;d.脊椎动物病毒。
还可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如a.通过水传播;b .血液传播;c.空气传播等。
教师适时强调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只能说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不能把病毒说成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生物。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有益和有害的两个方面加以描述,特别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如艾滋病病毒的危害等,通过讨论、分析会加深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也可以结合录像或软件向学生介绍目前关于病毒的最新信息或其他有关内容,励学生有很多科学领域等待着他们去开发创造,造福于人类,效果会更佳。
板书设计第三章病毒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1.比细菌小得多,电镜下才能看到。
2.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
3.组成:衣壳——由蛋白质组成核心——由核酸组成( DNA 、RNA )没有细胞结构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
5.营养方式:寄生在寄主细胞里。
6.影响:病毒的增殖对寄主造成危害。
二、病毒的类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1.类型( 1)微生物病毒(2)植物病毒(3)无脊椎动物病毒(4)脊椎动物病毒2.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如利用病毒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有害:如艾滋病病毒引发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