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基本原理
3.1.1 电致发光的发展简介
电致发光(EL)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电压 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1).1953年,Bernanose等第一次发现了有机物中的电致发光现象; 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也观察到了晶体蒽薄膜的电 致。
5) 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能量。
e
复合
eh
光发射
h
金属阴极 有机层
DC 电源
透明阳极 衬底
3.1.4 主要性能指标 (1)载流子迁移率
载流子迁移率是指载流子(空穴或电子)在单位电场作用下 在给电定材料中的平均漂移速度,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 速度的量度,载流子的漂移速度与迁移率成正比关系。 有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的测量方法: (1) 电荷耗散法 (2) 瞬间电流法 (3)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 (4) 飞行时间法
蒽
单晶层厚度20m ,驱动电压400V
2). 1982年 Vincett的研究小组制备出厚度0.6 m 蒽的薄膜,并观 测到电致发光。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总体特点 (1)单层器件; (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 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 的时代。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 基本达到了实用的要求。
如发光效率:>10lm/W; 稳定性:亮度为100cd/m2时,工作寿命大于1万小时;
发光寿命:绿光器件达8万小时,黄光器件达3万小时,蓝光 器件达8千小时;
邓青云博士
75nm
驱动电压小于10V
60nm
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2)超薄的有机层厚 度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 对苯基乙烯(PPV,polyphenylene vinylene)制作了高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 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 领域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2)量子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可用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来评 价。 外量子效率是指发光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内量子效率则是产生于器件内部的光子数与注入的电子数之比。
(3)能量效率与功率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效率是指向器件外部辐射的光功率与外 加的电功率之比。 功率效率是指器件每单位面积输出的光通量与输入电功率之比。
目前最大尺寸:已经超过40英寸。
OLED的特点:
(1)全固态器件,自发光型,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不怕震动,使用方便; (2)响应速度快(微秒量级),视角宽(大于160度),工作温度范围宽
( -40℃~80℃ ); (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范围广,容易得到全色显示; (4)亮度、效率高; (5)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
驱动相匹配; (6)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7)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3.1.2 器件的结构类型
(1)单层结构 在器件的阴极和阳极间,制作
有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发光层。 单层器件的发光层厚度通常在 100nm。
优点:制备方法简单。
缺点:A.复合发光区靠近金属电极 而靠近金属电极处缺陷多,非辐射 复合几率大,而且该处的高电场容 易产生发光淬灭;
发光层材料具有电子传输性,需要 加入一层空穴传输材料去调节空穴和 电子注入到发光层的速率,这层空穴 传输材料还起着阻挡电子的作用,使 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处发生复 合。
DL-A型双层EL器件结构图
如果发光层材料具有空 穴传输性质,就需要使用 DL-B型双层结构,即需要 加入电子传输层以调节载 流子的注入速率,使注入 的电子和空穴是在发光层 处复合。
(4)器件寿命 器件寿命是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际能够使用的时间长度,通常 以小时表示。
三层EL器件结构图
(4)多层器件结构 可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
主要形式: A.在两电极内侧加缓冲层,以增加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量; B.为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使用了空穴阻挡层HBL。
多层EL器件结构图
3.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
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 物中复合而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 子,使其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 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
第3章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主讲人:黄娟秀
目录
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基本原理 2 发光材料 3 电荷传输材料 4 电荷注入材料 5 电极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由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制备成的薄膜器 件在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
根据制备功能薄膜所采用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DL-B型双层EL器件结构图
(3)三层器件结构
由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 输层(ETL)和将电能转化成光能 的发光层组成。HTL负责调节空穴 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 ETL负责调节 电子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
优点:
使三层功能层各行其职,对于选 择材料和优化器件结构性能十分方 便,是目前有机EL器件中最常采用 的器件结构之一。
B.由于两种载流子注入不平衡, 载流子的复合几率比较低,因而影 响器件的发光效率。
单层EL器件结构图
(2)双层器件结构
柯达公司首先提出了双层有机膜 结构,有效地解决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区远离电极和平衡载流子注入速率问 题,使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他们的器件结构也叫DLA型双层结构。
主要特点:
OLED器件发光过程
1) 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 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层。
2) 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向发光层 迁移。
3) 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结合产生激子。
4) 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光分子,并激发电子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