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

浅析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

浅析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夏雪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日语汉字中母语正负迁移的形式进一步进行细化,最终整理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

即,与中文词汇的构词相似度高且词意高度一致的日语汉字容易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形成正迁移;与中文词汇的构词相似度高但词意完全相反的日语汉字容易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形成负迁移。

【关键词】日语汉字;正迁移;负迁移;转换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而造成学习者在语音、语义、语法甚至语用方面出错的现象在所难免,使得母语的负迁移无形中被放大。

然而语言的诸多共性又决定了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一、日语汉字中母语正负迁移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会认为,作为日语汉字的发源国,中国人在日语学习中汉字的运用与掌握具有一定的优势。

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我们来看四组词汇:①“年”“月”“日”②“紙”“電話”“骨”③“邪魔”“丈夫”“娘”④“躾”“辻”“畑”首先,无论从书写还是从词义上,我们都很难辨别第一组的“年”、“月”、“日”,其究竟是日语汉字还是汉语,于是在学习这一类词语时,我们除了要记住其发音外,无需另外记其词义以及书写。

这一类的日语汉字,我们把它称之为汉语的“同形同义词”。

另外,第二组词汇“紙”、“電話”、“骨”,其书写方式与现代汉语的简体书写方式略有不同,但在其词义保持绝对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大致遵循了古代汉字的繁体书写方式,这对于一般的汉语母语者而言,学习这一类我们称之为“异形同义词”的日语汉字仍然占有相对的优势。

到了第三组“邪魔”、“丈夫”、“娘”,虽然书写上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都在中国汉字的范畴内,但其词义却分别是“打扰”、“坚固、健壮”、“女儿”,与汉语的解释千差万别。

甚至还会出现第四组“躾”、“辻”、“畑”这一类汉语里面不存在的完全自创的和语。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根据母语迁移研究中分别对于正迁移与负迁移的定义——即母语与二语相似并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之为正迁移,而两种语言相异并阻碍二语习得的称之为负迁移——上述四种形式中,第一组与第二组毫无疑问属于母语的正迁移,而第三组和第四组则归属于母语的负迁移。

二、在日语汉字中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那么,以汉语言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汉字的掌控真能如此简单的遵循这一迁移原则来避重就轻从容应对吗?下面我们将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由日语汉字构成的日语词汇,以没有日语学习经历并且母语为汉语的对象进行试验,根据调查试验结果来分析讨论在日语汉字中促成母语的正负迁移的因素,并分别讨论其中可能出现的异化与不稳定因素。

调查实验人数:47人调查实验对象:无日语学习经验的年龄为15至39岁的社会各界人士依据调查试验结果所做出的分析:日语汉字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所产生的正负迁移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实验具体内容:请实验对象分别对下列出现的日语汉字词汇给出自己的中文理解和解释。

第一组:①青春②海洋③過去④家具第二组:①快刀乱麻②実生活③誕生日④飛行機⑤青信号第三组:①遠慮②不便③顔色④手紙⑤結構⑥階段⑦勉強⑧用意⑨約束第四组:①貯金②酢豚③躾④辻⑤畑第五组:①大変②格好③案内④欠席⑤言葉⑥残念⑦残業⑧出張⑨芝居⑩紹介⑪除夜⑫心配⑬先週⑭当番⑮時計⑯名前⑰火曜日⑱荷物⑲番組⑳人出第六组:①腹黒(い)②料理③一番④空港⑤綺麗⑥友達⑦配達⑧弁当由于不限制被调查人对于同一词汇的理解和解释的多样性,所以可能会出现多个准确率数值,在此我们取其中最低与最高的两个极端值。

调查试验结果如下:图11、形成原因的调查结果结合图1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正确率最高,其中第一组更是达到了100%。

从词汇原来的组成来看,第一组都是由构词和词意与中文能完全达成一致的日语汉字组成,即使有与现代汉语书写上明显不一致的词汇,例如“③過去”,但由于当代中国人对于繁体字或者类似繁体的汉字仍然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所以这一组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不难理解。

接着来看第二组。

首先第二组答案的最高准确率为98.17%,仍然保持在了相当高的一个数值上。

我们发现,这一组词汇与第一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构成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明显不一致,却又极度的相似。

例如“①快刀乱麻”、“③誕生日”,它们分别于中文的“快刀斩乱麻”、“生日”只有一字之差,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前者的表达方式,但是常见词汇的一字之差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准确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有些联想会出现偏差,例如“④飛行機”、“⑤青信号”。

但由于多数对于“④飛行機”的理解还是偏向“飞”与“机”的组合、“⑤青信号”还是会把“青”与“信号”分开理解,再加上对“青”的理解也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此类的偏差值不大。

比较大的变数在于“②実生活”这类词汇上。

同“⑤青信号”一样,“②実生活”也是很自然的分开成“実”与“ 生活”来理解,但是相对于“生活”的单一定义,“実”这一单词在中文里面可以有更多想象与组合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完全没有日语基础的同一个被调查者,在这一题的回答中会有“实际生活”这种与正确答案相一致的回答,也会同时出现“实在的生活”这样的联想。

这个是造成61.34%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三组的结果比较有意思,它与第一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从结果上,它也是保持在一个数值上,不存在最高值与最低值。

其次从词汇的组成上,也是保持让当代中国人能一眼就看懂的几乎一致的构词,但是它与第一组的准确率的天差地别也正是源于此。

“③顔色”、“④手紙”、“⑥階段”、“⑦勉強”、“⑧用意”、“⑨約束”无一不是有相对应的中文解释,但却与原本的日语汉字要表达的背道而驰,对于没有日语学习经验的被调查者而言,没有答对的可能性。

而其中“①遠慮”和“⑤結構”由于在它的实际运用有明显的偏向性,所以对于也不算错误的但却不常用的解释暂时不归为正确答案一类[1]。

所以造成“②不便”成为这一组中唯一拥有一定正确率的词汇。

然后是准确率降到最低的第四组,这一组里面甚至出现在准确率为0%的现象,原因在于,这一组出现的日语汉字在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汇中不存在。

稍微有点辨识度的是“①貯金”、“②酢豚”中的“金”与“豚”,但由于存在于词汇中,所以准确率不高。

现在我们来看词汇量最大的一组:第五组。

总体来说,第五组中所出现的日语词汇,其构词从汉语的角度来看,与第二组是一致,都是不被我们日常所使用的。

而不相同的是,同样是不常用的构词方式,第二组只是缺斤少两,大意能够联想,而第五组则完全颠覆我们原本拥有的认知。

但由于词汇中出现的单字本身是我们熟识的,再加上例如“④欠席”、“⑩紹介”、“⑪除夜”、“⑫先週”、“⑮時計”等词汇,比较容易联想到正确答案,所以准确率仍旧就第四组而言要高些许。

最后无论从构词还是词义性质上都与第五组很接近的第六组。

单独分成一组的原因,我们从被调查者对于“②料理”和“⑧弁当”这两组词汇中看出些端倪。

可以说这两组词汇已经深入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年龄层偏小的被调查者在回复的时候诧异的表示,“②料理”这个词难道不就是中文吗?而对于“①腹黒(い)”“③一番”、“④空港”、“⑤綺麗”、“⑥友達”、“⑦配達”等词汇,被调查者如果是平日会频繁接触到与日本相关的文化或产业,或者是对台湾这些受日本文化影响颇深的地区[2]比较了解的人群的话,回答的准确率也是很高的。

2、影响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因素根据上述实验及其调查结果,本小结将尝试分析那些或明或暗的影响着母语的正负迁移形成的因素。

首先关于正迁移。

影响正迁移的因素相对较为简单,在这里把它分为以下两种:①与中文词汇的构词相似度高且词意高度一致的日语汉字容易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形成正迁移。

例如:青春海洋過去家具快刀乱麻誕生日不便等①“反哺现象”成就母语的正迁移。

这些和汉字构词一致,但其意思的出处却并非源于汉语的日语汉字,反而是不加修饰地把日语汉字拿来直接使用的现象。

例如:腹黒(い)料理弁当等另一方面关于负迁移,在这里我们尝试着将其成因归为以下三种:①与中文词汇的构词相似度高但词意完全相反的日语汉字容易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形成负迁移。

例如:遠慮顔色手紙結構階段勉強用意約束等②“拆字逻辑”造就母语的负迁移。

所谓“拆字逻辑”,就是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我们而言,例如“格外”、“美好”这样的普通词汇,重新排列组合后变成“格好”这样完全陌生的构词出现时,我们条件反射会先用“拆字”的方式,即分别解释“格”和“好”,这样会分别产生“格外”、“格格不入”、“出格”以及“美好”、“好样的”、“好事”等等的解释,最后再在各自的解释条中按照我们以拥有的词汇体系,以最合理的形式去联系它,这样就会形成“格外的美好”等答案。

例如:実生活飛行機青信号空港大変格好欠席残念残業除夜先週時計名前人出等当然,其负迁移的概率还会因为词义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和事实所产生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联想而有所不同,例如像“青信号”这一类的词汇。

虽然根据“拆词逻辑”,它本身会被分成“青”和“信号”来理解,但由于“青”所能组成的或者是联想到的词汇结合到“信号”来看,不仅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而且更有明显的倾向性的联想,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对于“青信号”这一类的词汇的解释,负迁移的痕迹相对较轻。

③发散性联想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如果说“拆字逻辑”还是停留在拆开重组的阶段的话,发散性的联想就是“拆字逻辑”无法获得成功之后的产物,例如:火曜日荷物番組当番心配紹介案内言葉出張芝居一番友達綺麗配達等在此次被调查的对象中,对于这一类的词汇均表示出无从入手,这一类也是被填入“不知道”、“不清楚”等回答最多的词汇。

而在有限的有效回答中,我们会发现,唯一能够成功的把这些词汇解释成文的渠道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联想。

这其中可能会有谐音的联想:“芝居”→“之前居住的地方”、“当番”→“当天翻盘”;也会有只取其一的解释:“火曜日”→“太阳”、“荷物”→“荷包”等等,这一类词汇的准确率毫无疑问是非常低的。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对于“紹介”这一类词汇,由于它本身的构成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介绍”,所以这一类词汇的准确率反而是非常高的。

三、今后的研究方向除了以上总结的关于影响正负迁移的几种因素外,其中却仍然不可排除的藏有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整理如下:● 对于因为受母语的正迁移的影响,把“不便”理解为“不方便”之后,就真的能够在实际会话中不出任何差错吗?● 已经属于负迁移的“顔色”等词汇真的仅仅因为我们容易理解错而只能归属于负迁移吗?● 没有归属的“酢豚”等词汇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产生迁移现象吗?上述问题涉及到母语的正负迁移之间互换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这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