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如何合法进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

一、如何合法进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

未公布采购标准和结果的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5条
责令改正
处分责任人
代理机构
在监管机构考核中弄虚作假
1、处2-20万元罚款,并通报;
2、情节严重的取消资格。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82条
供应商
1、弄虚作假中标成交的;
2、以不正当手段排挤他人的;
3、恶意患通的;
4、行贿的;
5、招标中与采购人谈判的;
6、拒绝检查或提供虚假情况的。
1、行政处分;
2、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对责任人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80条
对投诉逾期未作处理的
行政处分
对责任人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81条
1、对集中采购机构考核弄虚作假的;
2、不定期考核和公布结果。
1、通报;
2、行政处分。
对责任人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82条
对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的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83条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7条
1、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十罚款;
2、列入不良记录名单,1-3年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3、没收违法所得;
4、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5、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供应商有1-5行为之一的,中标成交无效。
2、承担民事责任。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9条
监督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1、未确定成交的终止采购;
2、合同款履行的撤销,从候选人中提升;
3、合同履行的由责任人承担赠偿责任;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3条
4、取消代理机构资格;详见《政府采购法》78条
5、承担民事责任。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9条
代理机构
恶意串通的;
受贿的;
提供虚假情况的;
泄露标底的。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2条
1、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一、如何合法进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
方式
相对人
内容和程序
要求
询问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
1、供应商对采购活动有疑问的可以向采购人提出;
2、采购人应及时作出答复,但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51条
对招标文件作澄清或修改的,应于开标15日前书面通知所有收受人。
详见《招标投标法》第23条
采购代理机构接到询问或质疑后,应在授权范围内作出答复。
2、监管部门应于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通知有关当事人。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55条、56条
处理期间可以暂停采购,但不超过30日。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57条
复议
本级政府、上级监管部门
1、供应商对本级监管部门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对未作处理的,可在60日内提出向本级政府或上级监管部门提出行政复议;
2、本级政府或上级监管部门应在5日内审查。
二、政府采购违法责任如何界定,依法处理后果是什么?
当事人
假定
处理及后果
询问
擅自不公开招标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委托不具备资格的机构的;
对供应商歧视的;
招标中进行谈判的;
不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
拒绝依法检查的。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1条
1、限期改正;
2、警告;
3、罚款;
4、对责任人处分,并通报。
(责任人是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下同)
《政府采购法》第54条
质疑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
1、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7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出质疑;
2、采购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质疑供应商和其他供应商作出答复,但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52条、53条
投诉
同级财政部门
1、供应商对采购人质疑答复不满意的或对质疑未做答复的,可在15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提出;
责令改正;
行政处分;
拒不改正的由其主管部门或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处分
《行政复议法》第27条。
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采购:被申请人停止的;复议机关停止的;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同意的。
《行政复议法》第21条
诉讼
法院
供应商对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未作处理的,可在15日内提起诉讼;进入司法程序。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58条
未改变投诉处理决定的被告应为诉投诉处理决定作出机关;改变的被告应为复议机关。
2、尚不构成犯罪的罚款;
3、违纪的处分;
4、违法所得没收。
隐匿、销毁、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详见《政府采凤法》第76条
1、罚款2-10万;
2、处分责任人员;
3、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罚款由财政部门执行;
2、处分由有关部门执行。
采购人
集中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的
详见《政府采购法》第74条
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停止预算拨款,并处分责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