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科精品PPT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科精品PPT课件
•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 第一 ,有广泛的适预防;
•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 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 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 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拔罐疗法
•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等方法排除 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和所 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而 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 拔罐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 活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等作用。拔罐产生的真 空负压有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作用在经络穴位 上,使体内的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而排出体外, 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药卷灸疗法: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 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 上两种灸法。
灸法种类
• 温针灸疗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 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 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 隔姜灸疗法: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 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 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 治之。
针刺注意事项
•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 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
• 2、怀孕妇女尤其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慎用针灸治疗,腹部、腰骶部及 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具有痛经活血功能的腧穴禁止针灸。
•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特点
•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 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 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针灸疗法
•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 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 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 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以通经脉,调气血,使 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 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 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艾灸
•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 ,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 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 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 一种治法。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
•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 针刺。
•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 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 重要脏器。
•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 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 发挥针灸的作用。
厚德济世 创新求精
中医药适宜技术 (传统疗法)
厚德济世 创新求精
厚德济世 创新求精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 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 “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 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 “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 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 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 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疏通经络 • 调和阴阳 • 扶正祛邪
针灸的作用
• 疏通经络
• 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 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 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 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 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 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正常。
•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 4)偶有发生“晕灸”者,预防和处理参照晕针的处理。
• 5)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待 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液 体,再涂以龙胆紫或烫伤药膏(京万红)。如用化脓灸者, 在灸疮化脓期间,要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 防感染;若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 膏或玉红膏涂敷。
灸法种类
• 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 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 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 ,尤其适用于虚寒症,如哮喘、胃肠病。
• 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 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 调和阴阳
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 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 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 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 针刺手法完成的。
• 扶正祛邪
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 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灸法注意事项
• 1)防止烫伤。对老年患者及皮肤感觉减退者,要控制好灸温 ,以防烫伤。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肤烫伤,很难愈合,故慎用 灸法。头面部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影响面容。关节部 也要防止烫伤,以免影响功能活动。
• 2)防止火灾。艾绒是极易燃烧之物,燃烧之艾绒不得再随便 丢弃,灸毕一定要将艾火彻底熄灭。行温针灸时,灰火容易 脱落烧及衣服、床单等物,事先要做好防范措施。
•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 ”(以蒜泥铺于穴位上) 、“隔盐灸”、“附子灸、”、“隔 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 ”、“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 灯火灸疗法: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 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痄腮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