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方案
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是X时期全省人社系统“一号工程”。
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办发〔X〕36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X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X人社发〔X〕28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社公共服务,深入推进人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实施“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基础信息化、服务机制协同化、服务行为专业化”四大工程,到X年,基本建成全县统筹、标准统一、智慧融合、方便快捷的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一)标准化服务平台全面建成。
高标准、高起点建成县级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建设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服务所,科学布局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社基层平台标准化率达到100%
(二)“互联网+人社”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不断拓展人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实现人社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全省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三)协同化服务机制更加完善。
贯通县、乡、村三级平台,覆盖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全部业务,与公安、民政、卫计、金融等相关部门信息数据交互共享、系统内外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各类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发展。
(四)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经办窗口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声音不断放大、服务形象全面提升、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1.合理布局点位。
以行政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半径、服务时间为主要参考,科学布局基层平台点位,突出抓好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着力打造“ 10+30"(城区10分钟、乡村30分钟)“就近办”服务圈。
2.完善建设内容。
一是有场地,乡镇(街道)、城区社区服务平台进驻同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服务平台在村“两委”办公场地中解决。
二是有人员,县、乡(镇、街道)以调整在编人员为主,按编制配备,村(社区)以两委干部兼任为主,通过公益性岗位补贴方式,落实人员待遇。
三是有设备,县级按照综合柜员制标准进行配置和提升,乡(镇、
社区)按照省定二类标准配置,满足窗口(柜台)数量和经办需要,村级服务平台有电脑、打印机、高拍仪、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
四是有网络,将人社“金保网”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服务平台,
实现网络全域覆盖。
3.统一规范标准。
一是统一阵地布局,县级服务平台按照综合柜员制标准,设置“四大功能区”(即业务展示区、业务办理区、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待区)和“四大辅助功能区”(即机房、档案室、办公区、业务支持区),乡(镇、街道)设立三个窗口(即社会保险、就业
服务、劳动关系),村(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窗口。
二是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识标牌,有条件的地方统一设置形象墙。
三是统一服务事项,分类梳X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事项,实现公共服务“就近办” “就近能办”。
四是统一办事流程,按照“资料精简、程序简化、时限最短”要求,逐项规范、统一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流程。
五是统一工作制度,制定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做到职责明确、制度统一、服务规范。
(二)开展服务基础信息化建设。
1 .建设人社大数据中心。
完善人社“金保网”数据库,连接省、市统一的人社大数据中心,优化本地业务系统进行流程,对延伸到乡
(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事项实行统一账户、统一授权管理。
2.建设三个服务平台。
优化线下实体平台,推行政务服务“受办分离”。
完善线上自助平台,有序投放终端自助服务设备。
拓展社银合作
平台,变“银行窗口”为“社保窗口”。
3.建设两个办事大厅。
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办理事项
“跑得动、跑得通”。
开发掌上办事大厅,连接“ X人社”微信公众号,推进“指尖”人社建设。
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充分运用全市医保基金智能审核系统、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就业创业平台成果,完成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专技(技能)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系统互联共享。
(三)开展服务机制协同化建设。
1 .推进综合柜员制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X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综合柜员制规程(试行)》,启动社保领域综合柜员制建设,厘清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和行权事项目录清单,实现群
众办事“一次也不跑、最多跑一次、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窗办”。
2.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
巩固X市全国第二批社保卡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做好社会保障卡应用功能拓展和发行管理,推动人社业务“一卡通办”。
3.强化信息大数据协同。
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拓展单位和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功能。
(四)开展服务行为专业化建设
1.进大厅。
按照能进则进原则,将县级人社经办业务进驻县级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政府服务中心人社分中心),乡、镇、街道人社经办业务进驻乡、镇、城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2.立规范。
按照《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公共服务大厅现场职守制度(试行)》,主动接受监督。
3.抓培训。
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基层窗口工作人员,突出“政
策法规、业务经办、作风养成、态度礼仪、沟通艺术”等内容,变“专
科医生”为“全科医生”,提升为民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4.树标杆。
严格执行窗口人员考核考评办法,定期评选“优质服务窗口” “优秀窗口人员”,树立工作标杆,强化典型带动。
5.重宣传。
深入宣传人社有关政策法规、权责清单、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宣传推广各地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
6.严作风。
扎实开展政风行风明察暗访,深入整治“中梗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群
众关切。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管委会、街道办)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建设群众满意
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统筹推进。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按照建设要求抓好落实。
县级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全力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坚持分步实施。
X年完成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8 个
村(社区)平台标准化建设,X年完成28个乡镇、3个管委会、196 个村(社区)平台标准化建设,X年完余下的33个村(社区)平台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
门”“最多跑一次”。
(三)强化经费保障。
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所需要经费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定向支持资金、就业专项资金中予以解决,由县人社局统一实施。
(四)严格督促考核。
县目督办会同县长督查室,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督查考核,对工作推进、创新举措、工作经验、成果展示及工作建议等情况进行适时通报。
县人社局要加强业务的具体指导,组织开展好年度工作的自查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