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 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6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 系
两国在封闭经济体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国际 贸易不可能发生。 1 、两国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没有外部经
24
2完全垄断: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 厂商控制。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 的接受者。 3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同时包含竞争和垄 断因素的市场状态。或者说是处于完全竞争和 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理 论框架去描述它。但有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 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垄断竞争和 寡头垄断。
26
3.2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提供某一行业的大部分产品, 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占较大的份额, 因此对市场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寡头垄断也是一种竞争与垄断两种因素混合的市场形态,与 垄断竞争不同的是:厂商数目更少,产品未必都是差异产品。
寡头垄断中,价格并非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也不是像完 全垄断中由个别厂商独自定价,厂商的价格政策是相互依存 的,厂商定价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 反应。
29
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
国际贸易中的这种价格歧视行为通常称为“倾销”,“倾 销”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一种出口激励,可以解释不完全 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出口动力和贸易原因。
倾销的定义: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 商品的行为称为倾销。“正常价格”可用以下三种方式确 定: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结构价 格即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行政费用及合理利润之和。
27
完全竞争VS不完全竞争
战后国际贸易现状与完全竞争的假设越来越远: 1 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
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 者来说基本效用差不多,一国出口小麦的同时不会进口 小麦,两国小麦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制造品,同类不 同质,即差异产品,如各国生产的汽车,并不能完全替 代。而战后制造业不断发展为工业化国家的主要组成部 分,也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 2 各国制造品生产者的规模及对市场的影响力:在美国, 几乎所有的汽车都由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家公司生 产。
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 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 间贸易;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 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 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 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 会下降。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经济。
2021/4/9
8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
当厂商数目极少的时候,寡头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厂商的 价格政策难以琢磨,整个厂商均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 的博弈过程,因而价格和产量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厂商的不同行为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厂商可以采取合谋 行为,相互配合制定较高的价格(共同控制的价格协议), 增加它们各自的利润;厂商也可以采取战略行为,与竞争者 角逐。
25
3.1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形态 而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垄断竞争的市 场条件是: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一方面,产品差 异能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 脱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差别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使 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业其他厂商的竞争。
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 强,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遇到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无 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 相悖 。
上升,造成国内消 费下降,消费者受
Q 损。
17
长期,新企业进入,厂商超额利润消失。
P,C P1=LAC1 P3=LAC3
O
2021/4/9
企业产量增加,平均成本和 产品价格都下降且两者相等, 企业经济利润为零。本国消 费者消费量增加,消费者剩 余增加。
D3更平缓
D3 MC
D1
MR1 MR3
Q1
Q3QΒιβλιοθήκη 18(三)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 争企业与行业内贸易
如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工 业产品的“双向贸易”? 或者说行业内贸易为何存 在? 下面以美国和日本的汽车 贸易为例进行说明。
日本 C,P
美国 C,P
2.0
2.0
1.5
LAC
LAC
0 100 200
卡车产量0 100
出口到美国
卡车产量
日本
美国
C,P
C,P
重要理论
林德(S.B.Linder)偏好相似理论 /需求重叠理论1961年 波斯纳(M.A.Posner)技术差距理论1961年 弗农(Raymond Vernon) 产品生命周期说1966年 默瑞.坎姆(Kemp)外部规模经济 1964 年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 ,1979年。 格鲁贝尔(Grubel)和劳尔德(Lloyd) 产业内贸易理论/差异
化产品理论 1975年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 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两者的区别是:
需求,所以需求曲线从D1外移到D2, MR1外移到MR2,AC1也下降为AC2, 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 下降的更快。
P
P1=AC1 P2
AC2
O
2021/4/9
D2 MR1 MR2 D1 Q1 Q2
企业产量增加,平 均成本下降,出现 短期利润。产品价
AC 格P2可能下降,消
费者剩余增加。但
MC 短期价格P2也可能
拥有内部规模经济的更多的是处于垄断竞 争的企业,其特点是:企业的规模大,生 产的产品有差异,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由于厂商之间的产品可替代,企业之间也 存在相当的竞争。
有利润,会吸引厂商进入,价格下跌,利 润减少至于经济利润为零。
有亏损,会导致部分厂商退出,价格上升, 亏损减少直至没有,经济利润为零。
这三种确定“正常价格” 方式的重要性递减,只有第一种 方式不适用时才适用第二种方式,第二种不适用时才采用 第三种。
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
30
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一定技术水 平条件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成本下降 成本不变 成本上升
O 规模经济
产量 规模不经济
规模报酬不变: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产品的 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 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为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一 阶段就被称这“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 生产成本会因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 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象被 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
2.0
2.0
LAC 1.5
LAC
0 100
轿车产量0 100 200
轿车产量
20
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 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 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 易成为必然。但具体哪一国集中生产哪一种产 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然(竞争) 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
参与贸易前,企业所面对的只是国内的需求曲线, 按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厂商的生产量为Q1
在长期竞争条件下,企业的AC线,与需求曲 线相切,产品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利润为零。
P P1=AC1
O
MR1 Q1
AC
MC D
Q
(二)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
短期:超额利润
参与贸易后,短期内,由于有外国
22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23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环境
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的自由市场 竞争。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
能够单独影响价格; (2)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
会对一个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 者垄断; (3)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 进入或退出。
中国运动鞋行业,完全竞争,D1是本国的需求曲线。S1是没有贸易 时或行业扩大前本国运动鞋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MC1和AC1分别 是没有贸易或行业扩大前时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
外部规模经济如何导致国际贸易产生?
P
P
S1’ S1
S2
P1
P2
LRAC
D1
D2
O Q1
Q2
Q O
MC1 MC2 AC1
内部规模经济vs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 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 集中,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 交易成本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