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资料
骨折的练功疗法
又称导引或功能锻炼。 分类: 徒手练功 器械
骨折的练功疗法
合理的功能活动的作用: 1、改善和消除全身和局部的损伤症状 2、促进骨折愈合 3、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4、预防骨质疏松 5、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 6、预防并发症
骨折的练功疗法
皮肤牵引护理
(1)为了确保牵引的效能,每日应检查患者的牵引装 置,注意胶布是否滑脱,粘贴是否平整,皮肤有无受 压,皱褶;扩张板是否与庆架相抵触而遭到阻力,两 侧胶布的力量是否均衡,否则应及时调整。 (2)注意粘贴胶布处的皮肤有无水泡形成。
骨牵引
定义:
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 针直接牵拉骨骼,故又称直接牵引法。骨牵引 力量大,持续时间长,可达到有效的调节,常 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肢体开放性骨折及肌肉 丰富处的骨折。
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牵引术后护 理及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第一节
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一、小夹板护理 二、牵引术与护理 三、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常用的固定器材: 1)夹板 2)固定垫 3)束带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夹板固定的原理]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石膏未干时的护理]:
( 3 )为促进快干,可通风及加温。应用护架使身体与盖被之间 形成空隙,便于空气流通。电烤灯促进石膏内水分蒸发。在腰部 和腿垫枕,使骶部悬空,以利于通风及加温。若辅以电吹风则更 理想。石膏干燥需24小时,此后则不易折断。 ( 4 )石膏内出现局部疼痛:若病人感觉石膏内某一点受压,持 续疼痛,要给予特别重视,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给予调节患肢的 位置,抬高患肢后可能会解除;必要时应开窗检查,解除压迫后 再用石膏封好。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
牵引术与护理
[ 牵引的目的和作用 ]
1、 2、 3、 4、 骨折、脱位的复位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为骨与关节的手法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便于患肢伤口的观 察、冲洗和换药。
牵引术与护理
[ 牵引的种类与护理 ] 皮肤牵引 骨牵引 布兜牵引
1 )通过布带对木板的约束,使力量相 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抵消骨折端 移位的倾向力; 2 )以固定垫加大某些部位的压力,相 应地减少其反方向的压力。利用杠杆的 原理,达到维持骨折端稳定的目的; 3 )通过夹板外固定装置和病人的功能 锻炼,可以把肌肉收缩的力量变为维持 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作用力。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 石膏绷带在骨科的应用 ]
石膏绷带是以熟石膏的细末撒布在稀孔纱布绷带上 制成,无水硫酸钙吸水结晶、长条形晶体互相交织, 十分坚固,常作为固定、制动和制作模型之用。近年 有轻型高分子固定卷问世,优点颇多,主要用于:1) 骨折整复后的固定;2)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 固定;3)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 复后的制动; 4 )急慢性骨与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 5 ) 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石膏未干时的护理]:
②苍白:肢体未梢循环差,皮肤及指甲颜色苍白,甚至发绀,甲 床微循环不良,充盈时间延长,说明肢体进一步缺血,甚至发生 缺血性挛缩,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③无脉搏:动脉供血不足,肢端脉搏减弱或摸不到,注意桡动脉 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并注意两侧对比。
④麻痹:石膏内的表层神经受压,神经功能受损,受压远端肢体 感觉,运动皆麻痹。故应经常检查足部感觉及自主伸趾功能。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已干石膏的护理]:
(1)石膏干固后有脆性,由于重力或震撼力作用,会 发生关节部石膏折断,故病人翻身时,可采取滚动翻 身法。足部石膏持重步行时易被体重压软,塌陷而失 效,可加“U”型支架或橡胶鞋跟保护。 (2)按摩石膏边线处的皮肤。因石膏边线硬,其下的 皮肤经常受磨擦,故每日用手指沾50%红花酒精按摩, 可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可伸进石膏内达手指可及 处。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护理要点]
1、 在使用夹板和固定垫时,遇有较表浅神经、 血管经过处,要加棉垫保护或避开。 2、 防止骨折再移位:搬运病人时宜平托患肢, 动作轻稳、协调。 3、 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及疼痛。
正确抬高患肢的方法
( 1 )患肢需抬高至心脏水平之上,患肢远端 应高于患处,或至少与患处在同一水平,患肢 的近侧绝不可高于患处。 ( 2 )抬高患肢所用的枕头,可选用荞麦皮枕 或沙袋,不可使用容易压扁的软枕如木棉枕或 鸭绒枕。
6、认真检查缚扎松紧度并及时调整:
适宜的松紧度应以捆扎之后用手捏住布带能上下活动 1 厘米为准。
调整时注意
①应从中间开始逐条调整,最后调整近端的一 道 ②不可一次全部将布带解开 ③两周后,肿痛消退,布带变松,应每日调紧 一次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护理要点]
7、检查纸垫的放置位置、软硬、大小和形状是否合适, 注意夹板有无潮湿、冷热后变形移位的情况发生。 8、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9、做好患肢及身体其他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预防压 疮。若在夹板两端或骨突处出现疼痛点时,应拆开夹 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夹板固定处,可用手 指伸入夹板边线空隙处轻轻按摩皮肤。
骨牵引护理
(4)牵引钢针两端应插上带盖的无菌小瓶。钢针不可 左右移动或弯曲。经常检查牵引弓是否滑脱。颅骨牵 引针是否滑脱于皮下,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 进行处理。 (5)注意保持反牵引力。行下肢牵引时,可垫高床尾; 行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向上移动病人时,经一 人拉住牵引绳,然后放下重锤,另一人协助病人移动 向床头,将重锤轻轻挂稳后再放松牵引绳。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夹板固定的原则 :
1)夹板固定一般只固定局部,不超过上下关节,邻近 关节或关节内骨折,一般固定一个关节; 2)固定后要便于进行练功活动不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 3)有利于关节的早期活动。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1)闭合性骨折,亦可夹板固定结合骨牵引或皮牵引; 2)陈旧性骨折仍适合闭合复位者; 3)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处理后基本愈合者。
骨折的练功疗法
练功的步骤、目的、主要形式: 早期:目的—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护理要点]
4、观察肢端血运:(特别是固定后1-4天内)
( 1 )观察手腕桡动脉(上肢骨折)或足背动脉(下肢骨折)搏 动是否减弱或消失,并注意两侧对比。 (2)注意患者手足活动情况以及患肢感觉,皮肤颜色、温度的 改变:
5、观察有无神经受压:
检查肢端的感觉有无麻木,剧痛现象,活动是否自如。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石膏未干时的护理]:
( 1 )未干石膏易受压而造成局部凹陷。在移动病人时,应以手 掌托起石膏,不可用手指抓、按形成压迫点。
( 2 )石膏托及大型沉重石膏干燥前易断裂,例如,髋人字石膏 应同时托起腰部、髋部及膝部,若只抬腰部及小腿、易折断髋部, 膝关节术后应用长腿石膏托,要在腿下小心垫软枕,保护膝部。 若小腿悬空,极易折断膝部石膏,一旦发生断裂应及时包扎石膏 卷加固,因此时加固易于石膏整体密接,而干燥后再加固则易脱 落,此时应做粗糙面或洒水后加固。
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护理要点]
10、保持夹板的清洁、干燥,勿被尿、粪或食物等沾 污,如不慎沾污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予以更换。 11、夹板固定后,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 衣时则反之。
牵引术与护理
[ 牵引的定义 ]
牵引( traction )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 广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 力和对抗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骨牵引,并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以70%酒精点滴针孔处2-3次。针孔处纱布 覆盖不可过于严紧,以便汗渍蒸发。针孔处不 可点滴碘酊,以免灼伤。针孔处的痂皮不能随 便揭去,如有感染应及时换好。 (3)使用托马斯架时,应注意屈膝支架的活动轴应 平行于膝关节。托马斯架的会阴环应抵住坐骨 结节。
皮牵引
定义:
借助胶布贴于伤肢皮肤上或用泡沫塑料布包压伤肢皮 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 骼,故又称间接牵引。
特点:
皮牵引因对患者肢体损伤较小,痛苦不大,牵引重量 最多不超过5千克,使用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避免-4 周),故多适用于少儿或老年患者,但对于皮肤有擦 伤、裂伤、静脉曲张、慢性溃疡、皮炎、血管硬化者, 不宜使用;常见的皮肤牵引有胶布牵引、海绵带牵引。
第二节 骨折的药物治疗与练功疗法
骨折的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
根据:“局部与整体并重”,“外伤与 内损兼顾”的原则给予内外用药。
骨折的药物治疗
基本法则:
按初、中、后三期辩证用药。 初期:以“消”为主 内服药—活血化淤、行气同络、消肿止痛 外用药—外敷药膏 中期:以“和”为主 内服药—接骨散 后期:以“补”为主 内服药—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兼温经通络 外用药—熏洗、熨药、揉擦等
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已干石膏的护理]:
( 3 )注意石膏内有无异常气味,应区别汗味及臭味。
若有创面及缝合线,更应注意是否有因发生感染化脓 而散发出的腐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