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6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我国产业结构研究王贤文 杨 名(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摘 要:本文应用投入产出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我国2000年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中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测算来对中国17个部门的产业进行关联分析,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以期有助于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对将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加以揭示。

关键词: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业分类;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可以深刻地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

我国的全国性投入产出调查开始于1987年,每5年(逢2、逢7的年份)调查一次,迄今已有四次即1987、1992、1997、2000年投入产出调查的资料。

本文主要是以最新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2000年度)来对我国产业之间的关联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供参考的启示。

1.我国产业结构中两类系数的测算在进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研究时,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的。

(1)影响力系数F j影响力系数(F j )表示第J 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产量需求的波动程度[1]。

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产业的生产对其它产业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表示该产业生产对其它产业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其计算公式如下:F j =∑∑∑===n 1j n1i ij n1i ijb n 1b(j=1,2,3,…,n ) (1)式中,ij b ——第j 部门对第i 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n1i ijb——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中第j 列之和;∑∑==n 1j n1i ij b n 1——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列和之均值。

(2)感应度系数E i与影响力系数类似,感应系数也是反映各产业关联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1]。

感应度系数E i 表示,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第i 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第i 部门为其他各部门(包括本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而需提供的全部投入量,即第i 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

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对国民经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贤文(1982-),男,湖南娄底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

杨 名(1977-),男,吉林长春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济各部门生产的供给作用越大。

其计算公式如下:E i =∑∑∑===n 1i n1j ij n1j ijb n 1b(i=1,2,…,n) (2)∑=n1j ijb——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中第i 行之和;∑∑==n 1i n1j ij b n 1——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行和之均值。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都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大于、等于或小于1。

对影响力系数或感应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说明这一部门的影响力或感应力超过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以此来指导产业结构调整[2]。

下面是对2000年我国17部门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力系数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0年17部门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力系数位次表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投入产出表2000年》计算从表1中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比较大的部门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并且制造业居多,分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建筑业。

影响力系数比较小的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

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分别是如下几个部门: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采掘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农业。

2.产业分类结合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2000年我国17部门进行产业分类,可划分为如下四大类:Ⅰ类部门,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均较大;Ⅱ类部门,影响力系数较小而感应度系数较大;Ⅲ类部门,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均较小;Ⅳ类部门感应度系数较小而影响力系数较大。

以(E i=1.000000,F j=1.000000)为分界点,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Ⅰ、Ⅱ、Ⅲ、Ⅳ类部门分别落在第一、二、三、四象限。

图1 2000年我国17部门产业分类(数字1,2,3,……17分别代表17个部门序号)具体分类如下表2所示。

表2 2000年我国17个产业部门分类3.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分析以下根据表2的产业分类结合表1的两类系数就我国的17部门进行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分析。

(1)属于Ⅰ类部门的有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这五个产业部门,其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均较大,说明这些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辐射性、制约性双重性质,即不仅对其他产品部门的感应程度大,同时还对其他产品部门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五个产品部门是其他产品部门的中间消耗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它的迅速发展能够扩大市场、扩大对其他部门产品的需求,进而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又要大量消耗其他产品部门的产品。

这一类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的发展将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可以看出,这五个部门都是属于第二产业,其中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度系数都位居各部门之首。

这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对其它产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是带动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龙头,同时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

另外化学工业感应力系数为1.7502947,居第二位,影响力系数为1.187619,排第三位。

这主要是由产业部门的性质决定的。

化学工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和技术的卓越成就的集中体现。

同其他行业相比,化工产品门类众多、应用领域极为广泛,需求增长的拉动力量也来自方方面面。

化学工业的高增长与其他行业相比,更贴近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联也最为密切。

它在产业链中属于中间需求率大、中间投入率大的中间产品型产业,因此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

而且化学工业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对于新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具有较大的诱导作用,能带动就业。

发展化学工业,既可以起到从原材料结构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生级转换的主导作用,又能起到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的作用。

(2)属于Ⅱ类部门的有农业、采掘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商业饮食业这四个部门。

它们的影响力系数较小而感应度系数较大,这类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材料”,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较显著,具有基础产业的性质,应优先发展。

若忽视这些产品部门的发展,它们就会成为经济体系中的桎梏,从而阻碍经济增长的步伐。

其中农业的感应力系数为1.0674387,排在第五;影响力系数为0.770442,排在第十六位。

这说明农业部门的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各部门的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制约作用。

虽说它的经济带动能力相对较弱,但这种强的制约力是不能忽视的。

我们在制订产业政策时,千万不能因为农业的影响带动力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而忽视农业的发展;反过来,一旦农业的生产落后于产业结构整体发展水平,它将极大地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3]。

另外,商业饮食业感应度系数为1.0612473,在所有部门中排第六,但影响力系数为0.921125,排在第十二位。

这表明商业与各个产业部门有密切联系,它的发展受制于第二产业,商业的供给能力的扩大和社会对商业需求的扩大,均取决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及其成熟程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应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3]。

(3)属于Ⅲ类部门的有食品制造业、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

我们可以看到属于此类部门的部门除了食品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之外,其他的四个都是第三产业部门。

这类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均较小,这表明此类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小,这些部门所要求的相关投入少,要求协作部门的投入也较小。

(4)属于Ⅳ类部门的有其他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业,它们的影响力系数较大而感应度系数较小。

一方面这类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诱发作用较大,影响和拉动能力较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具有主导产业的特性,当这些部门快速发展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这些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较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地位,应该予以优先发展,重点抓好这类产业部门,就等于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此外,这类产业的产业链条一般较长,当这些产品部门快速发展时,能够带动更多相关的产品部门同步增长,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发展这些产品部门,以增强这些部门的对内拉动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Ⅳ类部门中,又数建筑业的感应度系数最小,为0.4548031,说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最突出。

尽管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程度(影响力)不如其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它的不足会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候可以适当地向建筑业等瓶颈产业适当倾斜。

4.简要结论今后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其重点和战略方向,应当放在“三农”,即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民上。

应该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在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同时,还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扩大农业的就业容量。

其次,应该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制造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制造业中的新兴主导产业,比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此外,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在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物流服务、旅游服务等此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并非独立存在,都有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内在机制。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对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1] 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 刘小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 姜彦福,林盛,张卫.我国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Abstract: By calculating the effect coefficient and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survey materials of 2000 in China,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related analysis of China’s 17 industrial department, the ascertainment of key department, and the appraisal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as to bring forward advices on the variation tendency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Key words:effect coefficien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联系人:王贤文联系地址:大连理工大学西山15舍420 邮编:116023联系电话:013130044998Email:wangxianwe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