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第一章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一、审计的三种类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社会审计)。

其中国家审计发展最早。

二、审计的起源:国家职能说、维护王权说、民主政治说、权利制衡说、财政监督说、查账说、两权分离说、利益冲突说、筹资说、资金市场说、客观限制说、可信性说、管理者说、组织控制说、受托责任说等等。

P2
(一)政府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国家政权伴生并且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件;
(二)政府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得以长足发展。

三、我国古代政府审计P5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和产生阶段。

西周具有审计职能的官职是宰夫。

2、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上计制度。

3、魏晋南北朝:比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审计机构。

隋唐时期:比部隶属于刑部。

4、南宋时期:审计司(审计院),隶属于户部,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

5、元明清:科道审计。

四、中华民国审计P7
1914年,我国近代第一部《审计法》颁布,确定了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置审计院,改组为监察院审计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
1938年,修订《审计法》
1947年,颁布《宪法》
五、革命根据地审计
六、新中国政府审计的建立和发展(重点)P8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了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2006年修改了《审计法》
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七、美国近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1921年根据《预算与会计法案》设置了美国审计总署(GAO),2004年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署(GAO)。

P10
八、日本近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1880年,日本成立会计检查院。

P10
九、政府审计的法律渊源P12
(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二)专门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最高国家审计机关的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次之专门法律,再次之行政法规,最后最高国家审计机关的“准则”。

重点掌握:
1、立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律依据:成文法和判例法。

P13
2、司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法国、意大利。

法律依据:成文法。

P14
3、行政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中国。

P15
4、独立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是德国、日本。

P15
十、政府审计的目标P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政府审计的目标: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十一、政府审计职能P18 :(一)经济监督职能(为主)
(二)经济评价职能
(三)经济鉴证职能
十二、政府审计的作用
(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秩序、防范社会经济风险
(二)规制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保持国家干部队伍的廉洁和政府经济信息的公开透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