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版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版



ABC
105 35 35 35
核心 条款
3
1
4
1149 383 383 383 24
162 54 54 54
4
342 113 114 114 4 1944 648 648 648 44
甲等得A级的基本条款数130个!(0.2*648)
第四章第十六节、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B】符合“C”,并
1.定期评估室内质控各项参数及失控率。 2.有效处理失控,应详细分析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评估临床影响,提 出预防措施。
【A】符合“B”,并
室内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根据失控原因分析,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评审方法
1.查开展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 2.查室内质控记录 3.查室内质控规则 4.查室内质控报告 5.查室内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及记录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项目
基本 要求
第一章 坚持医院公益性
32
35
第二章 医院服务
8
38
第三章 患者安全
23
24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
持续
164 383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
改进
30
54
第六章 医院管理
55
114
合计
312 648
主要内容和评审要点
【B】符合“C”,并 1.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 2.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 2.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
评审方法
1.查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是否完整、可行 2.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和流程及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3.查信息系统对标本是否能进行全程跟踪,根据报告单查TAT 4.查各实验室标本处理/保存核废弃记录,查冰箱温度记录 5.查培训记录
4.16.7.1 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 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 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C】 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成 人员结构合理,可覆盖各实验室,有明确的职责。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 表格等。 4.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定期进行量化评估。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1.查临床标本标本采集、运输监管记录 2. 查整改落实实例 1.查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2.查标本交接记录
4.16.7.3 常规开展室内质控。
【C】
1.室内质控覆盖实验室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 2.保证每检测批次至少有1次室内质控结果。 3.制定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4.室内质控报告有负责人签字。 5.室内质控重点项目: (1)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2)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3)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4)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5)采用质量控制鉴别病毒鉴定试验中的错误检验结果。 (6)病毒鉴定的实验室须保留相关记录。 (7)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时, 须同时进行已知滴度的血清阳性质 控和阴性质控。
【B】符合“C”,并 参加国家级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或能力验证计划。
【A】符合“B”,并 参加国际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或能力验证计划。
评审方法
1.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 2.查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 3.提供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清单 4.查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及评估记录
查参加全国室间质评记录
• 七条29款 • 占4.5%(29/648) • 按照C 、B、 A三等评价 • 得A数至少6个
第四章第十九节、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 六条21分款,占3.2%(21/648) • 5条核心条款(5/24,20.8%) • 按照C 、B、 A三等评价
4.16.7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团队, 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 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 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 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本部分共7条。
1.查质量控制小组对室内质控评估记录 2.查失控原因分析、处理记录及预防措施(失控处理后记录包括 是否发出临床报告的评估影响★)
有1年以上完整的室内质控记录、失控分析报告和持续改进实例
4.16.7.4 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计划。
【C】 1.参加省级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或能力验证计划。 2.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应覆盖实验室内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 3.明确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的目录/清单。 4.对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应有替代评估方案。
【B】符合“C”,并 质量体系完整,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覆盖全面,能监控分析前、中、后 关键流程。
【A】符合“B”,并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完整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评审方法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及分工 2.查工作计划及实施记录 3.查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格 4.查定期量化评估记录(检查室内质控及失控处理措施★) 5.现场随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对岗位履职要求
查参加国际能力验证记录
4.16.7.5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C】 1.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 维护规程。 2.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 备定期进行校准。
现场检查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是否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 程 质量体系文件运行1年以上,有完整的记录和持续改进实例。
4.16.7.2 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 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相关制度。
【C】 1.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共同制订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 南,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获取。 2.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保留标本接收和拒收的 记录。 3.对标本能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明确可查。 4.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温度24 小时监控。 5.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