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个例子理解“递延所得税”项目
一个例子理解“递延所得税”项目
+10(预交款项增加) 10(递延所得税资产)
3
40
-10(预交款项冲回) 0
0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4
结论
特定项目,当在跨期合计“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等于 “会计利润”(会计)、“实际缴纳所得税”(税法)等 于“所得税费用”(会计),但各期内金额却不相等时, 会产生递延税项。这种情况即产生所谓“时间性差异”。 拓展一下,基于资备原值。假设无折旧)
50(150-100)
20(100*20%)
200
40
实际缴纳所得税(基于应纳 税所得额计算)
递延税项变化(资产) 当年年末递延税项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30(150*20%)(考虑到 10(50*20%)(考虑到前 下一年,相当于在所得税 一年,相当于预交款冲回) 费用基础上预交10)
例子设定
假设某企业,只有一台设备,价值100万, 不考虑折旧。
第一年,取得150万营业收入,唯一的费用是
设备资产减值损失50万; 第二年,出售设备,取得150万收入
所得税率为20%,无其他收入和费用 期初递延税项金额为0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2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基于利润表的分析(资产原值100,减值50,税率20%)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一个例子理解“递延所得税”项目
上海阅洲咨询执行合伙人 冯萌 博士 2013年4月
说明:1)本例为一个高度简化的例子,旨在说明“递延所得税”项目原 理;2)递延税项原理相对晦涩,因此采取了一些非专业的表述方式;3) 详细方法请参看对应准则及指南。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所得税费用
账面价值
影响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6
分录
第一年年末: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贷:应付所得税
10 20 30
第二年年末:
借:所得税费用
20
贷:应付所得税 1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第一年年末时,该设备会计账面金额为50(100原值-50减 值),而在税务机关记录的可抵税金额为100(当年未允许 企业抵扣减值损失); 因此在该时点,该设备相当于在50账面金额的基础上,可以 帮企业在未来多抵税10(50*20%),进而该设备对应产生 10递延所得税资产。
@冯萌博士_财务与内控
项目 收入 会计费用 会计利润 第一年 150 50万(当年减值损失) 100 第二年 150 50(处置而结转设备成本: 即减值后账面金额) 100 200 跨期合计
税法允许抵扣成本
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费用(基于会计利润 计算)
0(税法当年不允许抵扣 减值损失)
150(150-0)
20(100*20%)
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5
准则处理框架
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下的“债务法”方法,即 先通过计税基础分析确认递延税项影响,然后结合应 付税款“倒轧”所得税费用。(注意:本例利润表展
示旨为说明递延税项产生原因)
计税基础 资产与负 债
确认 比较产生
暂时性差异
确认
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 应付税款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