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专题一1.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22A B C D EP 15.9 1508.0 0.9 141.0 211.5R 13.1 501.3 0.6 79.1 191.4(1)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用表中字母表示)营养级的生物。
(2)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说明该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用水蚤(一种水生小节肢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的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的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_的个体。
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_的个体。
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的。
(4)将在20 ℃的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的环境中,会导致水蚤死亡;同理,将在28 ℃的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的环境中也会引起死亡。
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4.右图表示密封的玻璃容器内绿色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土壤和腐殖质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
(1)为保证生物的生存,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生物的生存,必需的二项外界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白天,瓶内空气成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含量高;在夜间,瓶内空气成分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含量高。
(4)瓶内加入腐殖质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B2.(1)A(2)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1508.0×102千焦/m2/年,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出生态系统的能量)为(13.1+501.3+0.6+79.1+191.4)×102=785.5×102千焦/m2/年,可见,流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流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3.(1)25 ℃(2)变异不定向的(3)适应20 ℃的环境适应28 ℃的环境选择定向(4)有利变异4.(1)题图中植物应是长得慢的物种,若生长过快,其他植物会因遮光而死亡,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使图中所有物种不受昆虫和真菌感染,因为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病虫害会迅速传播(2)光照和适宜的温度(3)O 2 CO2(4)①提供分解者;②为植物提供初始无机营养;③为分解者提供初始有机营养实验专题二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总量、干物质量和呼吸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表面积上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数量。
该数值越大,表示叶片交错覆盖的程度越大)。
判断a、b、c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三种物质量及为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分别应是物质量:①干物质量②有机物的总量③呼吸量生产措施:④禁止砍伐林木⑤适量砍伐林木,使林木保持合适的密度A.②①③、⑤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⑤D.②①③、④2.下表表示夏季某湖泊随水深不同,水温和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
收集这些数据是为了研究一些问题。
下列问题中,不能属于该项研究的是水深(m) 水面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水温(℃) 23 22 21 20 15 10 6 5 5 4 4 4 溶解氧(mg/100 mL) 12 12 11 9 6 4 3 3 3 2 2 2A.浮游植物主要在近水面处生长的原因是什么B.湖泊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吗C.鱼有时游到湖面甚至将嘴伸出湖面进行呼吸的理由是什么D.水温和溶解氧与阳光能射入湖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下图中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乙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
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图甲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图乙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图甲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D.图乙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4.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A.②③B.④C.⑥D.⑤⑦5.农业生产中,常常在一块田里轮换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即轮作。
这样做主要是由于A.有利于保持土壤矿质营养的均衡,减少虫害的发生B.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C.有利于农田中物质循环的实现D.有利于增加土壤中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6.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A.酸雨B.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D.温室效应7.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日趋没落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0.05 7 0.51 68 0.39浓度mg·kg-1A. d→b→c→e→aD. a→e→c→b→d二、非选择题9.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25 ℃左右的环境中,为探究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 ℃)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小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25 ℃左右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方法和步骤:步骤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加塞密闭。
打开夹子(A)、(B)、(C),片刻后关闭夹子(B),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氧气备用。
关闭夹子(C),打开夹子(B),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2:步骤3:结果预测和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大气污染可直接危害生物。
实验小组利用透明塑料袋、细绳、Na2S2O5溶液、浸胀的小麦种子、水等设计了如下图装置:(1)该实验装置是人工模拟大气污染中的_____________现象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若将Na2S2O5 0.01 g、0.05 g、0.10 g、0.15 g、0.20 g,分别配制成相同体积的溶液,则应设置___________个上述的实验装置。
(2)推测(一周后):①种子萌发数最少的一个装置中,其pH最_____________;②若用某种药品(呼吸作用可使该药品还原成红色),检验萌发种子的活性,则随Na2S2O5用量的增加,种子细胞发生显色反应的红色会越来越浅,说明_______________;③如果已知种子在0.01 g Na2S2O5用量时能存活,而你的实验结果正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11.某校生物教师在讲授完“生态系统”这一节后,给学生提供以下材料、工具制作“生态瓶”,做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演示实验。
材料:1000 mL玻璃标瓶1个,活小虾2—3只,池塘中的绿藻1小团工具:石蜡、烧杯、电炉和干净毛笔(1)试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答出详尽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标瓶冲洗干净,装入约900 mL新鲜干净的河水,再向瓶内放入小虾和绿藻,然后盖上瓶盖。
②将石蜡放入烧杯内,用电炉升温使杯内石蜡熔化,再用毛笔取石蜡液把瓶盖口密封好,使之不透气。
后来发现这样做的生态瓶中的小虾,生活不久就死亡了。
若要使瓶中的小虾长期生存,还应如何做?12.(1)右图曲线是表示光强度对植物产生氧气的影响的溶液实验结果。
培养液中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绿藻;X溶液是完全培养液;曲线表示绿藻在X溶液中随着光强度变化而变化的产氧量变化情况。
①实验中影响溶液中净氧量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
②对比X溶液中的绿藻,说明A、B两处的净氧量并加以解释:A点_______________;B点_______________。
③Y溶液缺Mg,在Y溶液中也培养同样数量的绿藻。
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表示绿藻在Y 溶液中随着光强度变化而变化的产氧量变化情况的曲线。
(2)右图是某湖泊食物网。
此食物网已经维持相当长的年代。
维持此食物网的生态平衡,至少有如下因素: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A 由图知光合作用有机物总量=呼吸量+干物质量,而叶面积指数与呼吸量成正比2.D 图标并没有显示阳光因素3.B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有损失4.B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决定于主要食物链的发展状况5.A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轮作的目的就是使土壤中元素保持均衡6.C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会使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死亡,从而导致食物链断开而导致生态危机,A、B、D都是通过直接破坏环境而引起生态危机7.C 从图B反映出经过自然选择,两个种群都能生存,故选C8.D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有机汞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增高,根据题中所列五种生物体内有机汞浓度高低,可推知答案为D9.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A),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推进数量合理即可),水检压计液面左侧升高,关闭夹子(B),待水检压计的液面左右平齐时,记录时间。